-
三只忧伤的老虎
本书是古巴作家因凡特的代表作,是拉美“文学爆炸”风潮中最独特、最具实验性的作品之一。这本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开篇的场景是50年代哈瓦那最著名的夜店,经主持人介绍,一干人物纷纷亮相。而全书结构与此呼应,不同人物上场、下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声音呈现一段“剧目”,各个篇章共同构成一场盛大而炫目的演出。小说描写了50年代末哈瓦那的几位艺术家,但真正的主角并不是他们,而是文学、电影、音乐以及回忆中的城市本身。
本书书名源自西语中一句家喻户晓的绕口令,整部作充满大量语言游戏、文体实验、文本互动、反常排版,可谓包含一切文本的文本,已成为20世纪文学史上的“少数派”经典。地位毫不逊色于马尔克斯同年出版的《百年孤独》,被誉为拉美的《尤利西斯》、哈瓦那夜店版的《追忆逝水年华》。
---------------
· 古巴作家卡夫雷拉·因凡特是拉美“文学爆炸”中的一颗巨星,曾获得西语文学的最高奖项塞万提斯奖。
· 本书是“文学爆炸”迟到的经典,地位毫不逊色于马尔克斯同年出版的《百年孤独》,被誉为拉美的《尤利西斯》、哈瓦那夜店版的《追忆逝水年华》。
· 本书具有高度实验性,全书充斥着大量的语言游戏(俚语、笑话、谐音、双关)、文体实验(戏仿、拼贴、互文),以及形式设计(比如在文字中夹杂图示,篇章中加入黑页或白页,整页文字反向排版等),体现了惊人的创意、丰富的巧思与绝佳的幽默感。
· 作为一个“包含一切文本的文本”,这本书给各国译者带来了极大障碍。中文版为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引进,由《百年孤独》译者历时八年完成。
----------------
凭借《三只忧伤的老虎》,卡夫雷拉·因凡特跻身拉丁美洲小说家的前列。这本书可与科塔萨尔的《跳房子》、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多诺索的《污秽的夜鸟》媲美。——《纽约书评》
《三只忧伤的老虎》是一本了不起的书。我怀疑自《堂吉诃德》以来,还没有一本更有趣的西班牙语书……它也是拉美地区最具创造性的小说之一,这一点很有说服力。——《纽约时报》
有史以来用西班牙语写的最好玩的书。现代西班牙语文学中最具原创性的声音之一。——《卫报》
一首对孤寂的夜晚、对哈瓦那的炎热、对街头俚语的赞歌。——《西班牙自由数字报》
这部小说改变了西班牙-美国文学的生态。 ——《西班牙国家报》
文字游戏的大师和记忆的守护者。他把哈瓦那变成了古巴的一个隐喻。——《古巴聚会》
《三只忧伤的老虎》是最激动人心/最性感/最有趣/最吵闹/最有想象力/最令人回味的小说,任何人,即使是(不爱读外国小说的)英国人,都希望能读到。——萨尔曼·拉什迪
为了实现调侃、滑稽模仿、一语双关、智力的高难度杂技以及口语中的跳跃,卡夫雷拉·因凡特总是准备着与全世界人为敌,准备失去朋友甚或自己的生命。因为幽默在他这里与在普通人那里不一样,它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消遣、用来放松头脑的解闷,毋宁说,它是一种被迫的、向现存世界发起挑战的手段。——巴尔加斯·略萨
难以想象哪个作家能在他的文字里把不同的语言融合得如此巧妙;纳博科夫、贝克特和卡夫雷拉·因凡特总能带给我们这样的惊喜。——苏珊·桑塔格
一本由健谈的人写给健谈的人的健谈书,它庆祝健谈的人在简略之中逐渐消失。 ——莫里斯·那多,文学评论家,法国最佳外国小说奖评委
-
三只忧伤的老虎
本书是古巴作家因凡特的代表作,是拉美“文学爆炸”风潮中最独特、最具实验性的作品之一。这本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开篇的场景是50年代哈瓦那最著名的夜店,经主持人介绍,一干人物纷纷亮相。而全书结构与此呼应,不同人物上场、下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声音呈现一段“剧目”,各个篇章共同构成一场盛大而炫目的演出。小说描写了50年代末哈瓦那的几位艺术家,但真正的主角并不是他们,而是文学、电影、音乐以及回忆中的城市本身。
本书书名源自西语中一句家喻户晓的绕口令,整部作充满大量语言游戏、文体实验、文本互动、反常排版,可谓包含一切文本的文本,已成为20世纪文学史上的“少数派”经典。地位毫不逊色于马尔克斯同年出版的《百年孤独》,被誉为拉美的《尤利西斯》、哈瓦那夜店版的《追忆逝水年华》。
---------------
· 古巴作家卡夫雷拉·因凡特是拉美“文学爆炸”中的一颗巨星,曾获得西语文学的最高奖项塞万提斯奖。
· 本书是“文学爆炸”迟到的经典,地位毫不逊色于马尔克斯同年出版的《百年孤独》,被誉为拉美的《尤利西斯》、哈瓦那夜店版的《追忆逝水年华》。
· 本书具有高度实验性,全书充斥着大量的语言游戏(俚语、笑话、谐音、双关)、文体实验(戏仿、拼贴、互文),以及形式设计(比如在文字中夹杂图示,篇章中加入黑页或白页,整页文字反向排版等),体现了惊人的创意、丰富的巧思与绝佳的幽默感。
· 作为一个“包含一切文本的文本”,这本书给各国译者带来了极大障碍。中文版为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引进,由《百年孤独》译者历时八年完成。
----------------
凭借《三只忧伤的老虎》,卡夫雷拉·因凡特跻身拉丁美洲小说家的前列。这本书可与科塔萨尔的《跳房子》、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多诺索的《污秽的夜鸟》媲美。——《纽约书评》
《三只忧伤的老虎》是一本了不起的书。我怀疑自《堂吉诃德》以来,还没有一本更有趣的西班牙语书……它也是拉美地区最具创造性的小说之一,这一点很有说服力。——《纽约时报》
有史以来用西班牙语写的最好玩的书。现代西班牙语文学中最具原创性的声音之一。——《卫报》
一首对孤寂的夜晚、对哈瓦那的炎热、对街头俚语的赞歌。——《西班牙自由数字报》
这部小说改变了西班牙-美国文学的生态。 ——《西班牙国家报》
文字游戏的大师和记忆的守护者。他把哈瓦那变成了古巴的一个隐喻。——《古巴聚会》
《三只忧伤的老虎》是最激动人心/最性感/最有趣/最吵闹/最有想象力/最令人回味的小说,任何人,即使是(不爱读外国小说的)英国人,都希望能读到。——萨尔曼·拉什迪
为了实现调侃、滑稽模仿、一语双关、智力的高难度杂技以及口语中的跳跃,卡夫雷拉·因凡特总是准备着与全世界人为敌,准备失去朋友甚或自己的生命。因为幽默在他这里与在普通人那里不一样,它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消遣、用来放松头脑的解闷,毋宁说,它是一种被迫的、向现存世界发起挑战的手段。——巴尔加斯·略萨
难以想象哪个作家能在他的文字里把不同的语言融合得如此巧妙;纳博科夫、贝克特和卡夫雷拉·因凡特总能带给我们这样的惊喜。——苏珊·桑塔格
一本由健谈的人写给健谈的人的健谈书,它庆祝健谈的人在简略之中逐渐消失。 ——莫里斯·那多,文学评论家,法国最佳外国小说奖评委
-
毁灭者亚巴顿
❈ 20世纪拉美文学巨擘萨瓦托“小说三部曲”收官之作,《隧道》《英雄与坟墓》续篇
❈ 动乱宇宙困境、恐惧、孤独的目击证人,人类世界宗教、哲学、历史之永恒忧思
❈ 简体中文版首次面世
——————————
阿根廷经典作家萨瓦托长篇小说,是其“心理小说三部曲”(《隧道》《英雄与坟墓》《毁灭者亚巴顿》)之终章。“三部曲”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关注现代人的孤独、焦虑与死亡,表达对人的存在与命运这一命题经年的探究和思考”。
《毁灭者亚巴顿》的主线是发生在1973年同一时间的三件事情:其一,“疯子”巴拉甘目睹的异象——一只长着七个头的巨龙盘踞在夜空中;其二,十七岁的纳乔看见挚爱的姐姐与房地产公司总裁有染;其三,二十三岁的马塞洛因与游击队员“小棍子”之间的友谊,在警察局地下室被酷刑折磨致死。
在主线之外,相当混乱地穿插了不同人物的对话、回忆、信函、会谈、新闻报道等。曾经在《隧道》和《英雄与坟墓》中出现过的角色,再次作为客体或主体出场,连作者本人也成为了书中的一个角色。最重要的已不是情节本身,而是其间的争论、思绪,涉及诸多话题的探讨:现实、宗教、哲学、历史、战争、革命、暴力、现实和超现实……作品具有典型的拉美文学魅力,又有独创之处。虽则阅读门槛较高,其文学价值、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
——————————
(博尔赫斯与萨瓦托)二人是对手,但不是在狭小的曲径上,而是在无限的宇宙中。博尔赫斯永远也写不出《毁灭者亚巴顿》;同样,萨瓦托永远也写不出《阿莱夫》。我观察到一个普通的细节;将来会有人译出它的象征意义。就是这两个杯子:在博尔赫斯的杯子里是水;在萨瓦托的杯子里是威士忌。
——《博尔赫斯与萨瓦托对话》
-
漫歌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巴勃罗·聂鲁达|诗歌总集:
“我只不过是个诗人,爱着你们每一个人;
我来到这里只是为了歌唱,为了让你们跟我一起歌唱。”
★诗人辉煌时期的巅峰之作,献给每一个普通人:
“诗歌不会是徒劳的吟唱。”
“义务与爱情是我的两只翅膀。”
★唯一正式授权中文版,无删节完整出版
★名家经典译本,全新校订
————————
★手绘感封面,浓墨重彩,展现热情的拉丁美洲
★内文音乐设计元素,进口轻型纸,便于平铺翻阅
★随书附赠圆形书签,与羊驼一起登上马丘比丘之巅
————————
他的诗篇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伟大的、最伟大的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用生花妙笔,描绘了破碎的美梦,抒发了千年的忧伤,重现了南美的辉煌。诗歌是平凡生活中的神秘能量,可以烹煮食物,点燃爱火,任人幻想。——加西亚·马尔克斯
聂鲁达的诗有无穷无尽的巨大的意象——石头、高山、大海、土地,非常开阔的无穷大的意象。——莫言
————————
《漫歌》收录了诗人于1938年至1949年创作的诗歌,共分为15章,描绘了美洲大陆的山川河流、草木鸟兽、风土人情,是献给智利、美洲和全世界人民的颂歌。
-
到马丘比丘右转
举世闻名的印加遗址,切·格瓦拉、三毛、聂鲁达都曾为它驻足;屹立世间500多年的天空之城,至今仍未完全揭秘!
※《纽约时报》畅销书,《华盛顿邮报》《男性杂志》年度最佳图书,安德鲁·卡内基奖入围,Goodreads读者选择奖入围。
※还原一个世纪前宾厄姆的南美探险之旅,追溯印加帝国的兴衰与西班牙人的征服。重走宾厄姆南美探险之路,将文本与现实相对照。通过行走展现极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性,在阅读过程中犹如进行一场纸上探知游学。
※马丘比丘是未经西班牙征服者侵扰的“失落之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遗忘了四个世纪才被发现,它保存完好,建造在海拔2350米的山脊上,堪称名副其实的“天空之城”。
※马丘比丘出现在切·格瓦拉、三毛及聂鲁达人生的关键时刻。
切·格瓦拉在《摩托日记:拉丁美洲游记》中记录了马丘比丘,游览印加遗迹激起了他想要拿起武器为自由和生机而战斗的冲动。
三毛在经历丧夫之痛后展开南美的旅行,马丘比丘是她童年时书上看过的神秘迷城,梦想过千万遍的神秘高原,旅程中最盼望一探的地方(见《万水千山走遍》)。
聂鲁达在游览马丘比丘之后,写下500行长诗《在马丘比丘之巅》,成功实现了创作风格的转变。
※全世界最热门的徒步路线之一——印加古道的朝圣之旅,马丘比丘是这条朝圣之路的终点。带着一本书上路,印加古道的深厚历史底蕴尽收囊中,让历史在行走中鲜活起来。
1911年,年轻的耶鲁大学教授海勒姆·宾厄姆进入秘鲁的安第斯山区,“发现”了马丘比丘。将近一个世纪之后,新闻报道将这 位英雄探险家视为贩运文物的罪犯和欺世盗名的窃贼。马克·亚当斯是探险旅行杂志的编辑,他决定调查事情的真相,重走宾厄姆的艰险考察之路。他不仅熟读宾厄姆的名著《印加的失落之城》,而且参考了宾厄姆深藏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的全部笔记和档案材料。从古代印加首都库斯科出发,在一位澳大利亚籍户外生存专家和几位说盖丘亚语、嚼古柯叶的骡夫的陪伴下,亚当斯带领我们进入秘鲁险恶而具有历史感的丛林当中。
马克·亚当斯这本精彩的《到马丘比丘右转》……通过三条叙事线索,将整个故事完美地衔接起来……引人入胜,令人捧腹。 ——《纽约时报书评》
如果你没去过马丘比丘及其周边地区,这本书会激励你放下一切,立刻启程。如果你已经去过了,《到马丘比丘右转》会直接带你回到那荡涤心灵的九重云霄。——《国家地理旅行者》
-
愤怒的玩偶
“我一个人在这里,被九颗螺丝钉在悲惨世界”
“阿根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恶文学现实主义”先驱,《七个疯子》《喷火器》作者罗伯特·阿尔特 小说处女作
本书初名《猪一样的人生》,以自我毁灭式的邪恶文笔,凝望被侮辱被损害的众生
——————————
《愤怒的玩偶》是“阿根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拉美“恶文学现实主义”先驱罗伯特·阿尔特自传式小说,亦是其长篇小说处女作。
主人公阿斯铁尔是一位被学校开除的少年,他不惜一切代价试图摆脱贫穷,但始终未能成功,于是越来越陷入黑暗的悲观主义。小说以这样一个悲剧人物,加上荒诞和绝望的气氛,反映了 20 世纪初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混乱局面。
小说初名《猪一样的人生》,后改为了《愤怒的玩偶》。其实小说原名道出了小说的真谛,即这是失败的、肮脏的、失望的人生。新书名的寓意也许是指人是被命运捉弄的玩偶,也可能指涉主人公无用的小发明。有学者认为,这与文中不断提及的诗人波德莱尔诗中许多的“玩具”对应,意在改变玩具本来的娱乐功能,玩具对玩具的制作者产生愤怒和反叛,隐射对这个现代化初期的工业世界的愤怒,因为它消灭了劳动者的梦想。
——————————
我们会创造出我们的文学,并非通过永不停歇地谈论文学,而是在骄傲的孤独中写作,将打在上颌那一拳的暴力包含在作品中。是的,一本又一本的书,“让太监们吹胡子瞪眼”。——阿尔特
阿尔特总是习惯着眼于一般的事物,他看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那里走路,在那里生活,在那里相爱,在那里受苦。——科塔萨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