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雪
人类思想的先驱者,为了捍卫人类理性的尊严,高昂其头颅,在血泊中站立,他们的名子可能不闻于世,但他们的思想永存,他们用生命之光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让我闪牢记先驱者的精神遗训,人类思想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
走向混沌
作者以不加任何雕饰的笔触,记录了自己二十多年的苦难历程。其实“苦难”这两个字根本载不动这二十年的沧桑。妻子张沪的两次自杀,白发老母被掀斗遣返,儿子无辜遭人耳光,使作者心灵中最圣洁的亲情横遭践踏。骄阳下的灵与肉之裸,化工厂烈火中的再生,矿井下挥汗如雨的劳作,使作者的肉体备受煎熬;最富悲剧意义的是残酷的现实对作者内心深处涌动着的浪漫情愫和文学梦想的摧残。这其中的凄楚、苦涩和绝望构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史中最悲怆的乐章。 作者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记录了与自己同时代、同命运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轨迹:从美学巨匠吕荧之殁到书呆子张赞祖的溺水而亡,从有着一只“风泪眼”的建源君到身患绝症的“肌无力”,从英木兰的生命传奇到姜葆琛的驿路风尘…… 最可贵的是,书中作者并没有美化知识分子(包括自身),而是以深刻的自省意识再现了知识分子身上的弱点和生命残缺。一幕幕同类相残、豆萁相煎的闹剧在高层次的知识分子间上演,使人在触目惊心之余,感到彻骨的悲凉。应该说,这种知识分子对自己灵魂的拷问,是辽阔、是大气、是深刻的文明与进化,更是一种再生。 -
一纸苍凉
《一纸苍凉:《杜高挡案》原始文本》介绍这部从旧货市场发现的历史档案,介绍其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吴祖光和一些文艺青年的所谓“小家族”反党集团中杜高同志的完整历史档案,从这些文字中还原了历史的原貌。 -
我仍在苦苦跋涉
讲述了牛汉坎坷丰富的一生,文中涉及不少感念的师友、文坛往事、名人逸闻:浓墨于胡风、冯雪峰、丁玲、路翎、曾卓、萧军;淡彩于沈从文、叶圣陶、朱光潜、施蛰存;细描卞之琳、艾青、田间、冯至、何其芳;略论周扬、夏衍、茅盾、艾芜、孙犁。行文兼有历史的广度和心灵的深度,文字饱含着对现实的体验和对生命的体悟。 -
经历:我的1957年
1957年反右斗争期间,作者和作者的丈夫王景超双双被划为右派分子,王景超并被定为极右分子,开除公职,劳动教养。他们一下坠入黑暗的深渊,成为阶级敌人,都被发配到农场劳动改造。在紧接着到来的1960的大饥荒中,王景超活活饿死在甘肃酒泉夹边沟劳教农场里,作者总算死里逃生,回到了甘肃日报社。1961年9月,甘肃日报社领导宣布为作者俩和其他8名难友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后安排作者在甘肃日报编辑部资料室工作。十年浩劫中,作者又再次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开除公职,遣送农村监督劳动。作者两次被戴上右派分子的帽子,前后达11年之久。在作者的大半生里,作者经历了家破人亡的不幸和痛苦,更在11年里作为阶级敌人受尽各种凌辱委屈,作者经受了一个女性所难以承受的各种情感遭际与心灵创伤。到1978~1979年,作者和王景超的右派问题终于改正。甘肃日报社在反右派斗争中所划的11名右派分子全部获得改正。 这是一段沉重的历史,不仅作者们家遭受劫难,几十万知识分子在遭受劫难,中国人民都在遭受劫难。在反右派斗争之后,接踵而来的三年困难时期,中国人民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国土上,不分职业、文化、民族、阶层、年龄等等,不问其主观意向如何,都程度不同地忍饥挨饿,千百万的人因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是血和泪写就的历史。 -
中国一九五七
本书以罕见的真诚和气概对一九五七年“反右”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诘问与描述,展现出一代知识分子无端遭劫,身陷囹圄,心灵经受阉割的苦难历程。 作品以北京某大学的整风反右开篇,到一批知识者获罪落狱,几易劳改农场改造而收笔,通过对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复杂故事情节的构建以及独特环境的烘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周文祥、冯俐、李戊孟、吴启都等莘莘学子难以言状的炼狱生涯。小说不仅对大量惊心动魄且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做了充分展露与描写,更对复杂人性中诸如善恶、生存、欲望、性爱等多个层面在特殊境遇下的异常形态做了深刻揭示与剖析。是一代知识者的罹难史与心灵史。写得情景交融,催人泪下,具有强烈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历史是一面镜子。小说以深远广阔的视角,以求真尚实的笔触,以质朴别致的艺术风格和从容而具张力的文学语言,形象而又真实地再现了这段在人们记忆中留了深重阴影的历史。正视这段历史并从中反思,于当今社会之进步不无警示与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