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envision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Popular memories of the revolutionary past have become a political and cultural force in China. Traumatic memory and active criticism make up part of this wave, but so does nostalgia for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and for feelings of freedom and progress. Re-envision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tudy of contemporary memories of China’s revolutionary epoch, from the time of Japanese imperialism through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Path-breaking in its scope, the research in this volume carefully examines the memories of a wide range of social groups, including disenfranchised workers and rural women, who have often been neglected in scholarship. Looking at a variety of embodiments of memories—interviews, films, photo exhibits, museums, and websites—the authors, ranging from anthropologists to film studies specialists, present original research on the idea of “memories as a cultural and political phenomenon.” The result is an unprecedented and illuminating reexamination of the memory of, and occasionally nostalgia for, the Chinese Revolution. Contributors include: Anita Chan, Robert Chi, David J. Davies, Kirk A. Denton, Gail Hershatter, Ching Kwan Lee, Kimberley Ens Manning, Erik Mueggler, Paul G. Pickowicz, Jonathan Unger, Ban Wang, and Guobin Yang. -
On Revolution
革命的目的在于缔结自由,然而一再出现的情况是革命者最终变成了吞噬自由的恶魔。如何摆脱这一历史怪圈?人类社会是否具有摆脱这一怪圈的可能性?读一读二十世纪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汉娜•阿伦特的《论革命》吧,或许你会找到一份希望,一份在黑暗时代等待光明的希望。 -
革命不是原罪
收集在本书的文章,绝大部分都与书有关,或者是为别人是书写的序,或者是为自己编的书而写下的文字。本书收录了杜维明教授、衣俊卿教授和作者的两篇对话、革命不是一种原罪——序傅勒《思考法国大革命》、心情与联想——跨国公司与中国社会、全球化与文明对话、全球城市的文化意义——“上海论坛”发言纲要等。 -
革命与反革命
到21世纪的今天,“革命”作为一个术语,如此广泛地被使用,甚至一次清洁活动都可以用革命冠之,以至于它的最初面目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和无关紧要了。但是,在需要系统地了解社会科学的今天,还是有审慎分析一些常用的社会科学术语的必要的,这是我们研究社会科学时必须要补的课程。 同其他社会科学名词一样,知识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解释的迥然不同。对于“革命”,和随之伴生的“反革命”,西方学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定义上就存在着分歧。显然,本书作者很多的思想资源时取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但是,其理解却存在着比较大的误差,并进而导致他关于革命理论其他解释的种种缺陷。同时,作者对于一些革命实践,尤其是中国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持有一些错误认识和见解,个别评论和描述方式也不恰当。为尊重作品的完整性,我们除了删改了极少几处外,基本保留了其原貌,希望读者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坚持批判阅读的度。当然,就本书的学术价值来看,它是一部少见的非托洛斯基主义的西方革命理论著作,参考对比的价值非常大,有助于丰富我们的革命理论研究,从这个角度讲,该书的借鉴意义是巨大的。对待本书,应该像我们对待西学一贯态度一样,采取拿来主义立场,去其讹误,取其精华,理性阅读,合宜取舍。 -
理性与革命
-
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
《毛泽东选集(套装全4册)》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进去。现在的这部选集,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的各篇著人,都经著者校阅过,其中有些地方著者曾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也有个别的文章曾作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 下面有几点属于出版事务的声明: 第一,现在出版的这个选集,还是不很完备的。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文献的毁灭,由于在长期战争中革命文献的散失,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找到毛泽东同志的全部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许多书信和电报(这些在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占很大的部分)。 第二,有些曾经流行的著作,例如《农村调查》,遵照著者的意见,没有编入;又如《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也遵照著者的意见,只编进了其中的第一章(即《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 第三,选集中作了一些注释。其中一部分是属于题解的,附在各篇第一页的下面;其他部分,有属于政治性质的,有属于技术性质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 第四,本选集有两种装订的本子。一种是各时期的著作合订的一卷本,另一种是四卷本。四卷本的第一卷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第四卷包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