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爵本位到官本位
《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的重心是讨论秦汉时的官僚等级制度。作者把官阶研究的对象,定义为“官职的分等分类”和“官员的分等分类”两点;基于“品位一职位”视角,提出了“品位结构”概念,用以观察各种位阶的组合、搭配和链接样式;对品秩的构成要素、品位结构变迁的主要线索、官阶研究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建构性的阐述。在此基础上,《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对早期帝国品位结构的变迁,提出了一个“爵本位”,“爵一秩体制”,“官本位”的变迁模式,并从分等分类角度对之进行了系统论证。书中还利用新出史料,对秦汉官阶史的若干要点进行了考证,使一些前所不详的暧昧史实,如“宦皇帝者”问题、“比秩”问题等,得以浮出水面,并做出了富有新意的解释。 -
日本官僚制研究
《日本官僚制研究》内容包括:公务员制的意义和局限、近代官吏制度的三个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公务员法的位置、公务员制的意义和局限、统治结构中的割据性基因——以内阁制度的建立和当时的舆论为中心、问题的所在、内阁制度的建立、围绕着内阁制度建立当时的舆论、内阁制度建立的政治背景、地方自治的近代型和日本型、地方自治法的诞生、日本地方自治的概念…… -
宋朝官品令与合班之制复原研究
官制是宋史研究中一个难度很高的课题。宋代的官品和合班(杂压)之制,更是宋代官制研究中的两大研究难题,一般学者望而却步。本书的撰写大大推进了为破解此难题而做的研究工作。本书以唐《永泰官品令》为准绳,比照从宋代史书、文集制诰等大量文献中挖掘出来的的宋代官品令与合班之制资料,同时将北宋前期尚存的如《建隆合班之制》、《景佑合班杂座仪》作为复原北宋前期官品令的重要参照系,基本复原了北宋干德、康定、景佑、嘉佑、元丰、元佑、崇宁、大观年间的合班之制和官品令,也复原了南宋绍兴、淳熙、庆元年间的合班之制和官品令,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深入研究宋史各个领域提供了便利。这一研究成果得到朱瑞熙、龚延明等著名宋史专家的推崇。 -
职官分纪
-
雍正朝官僚制度研究
《雍正朝官僚制度研究》内容简介:在清朝前期百余年的官僚制度建设中,为期十三年的雍正朝具胡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雍正朝官僚制度研究》即对清雍正朝官僚体制和组织及其动作进行了细化研究,从选官的角度,着重考核了雍正朝官僚制度中的引见制度,文武官员保举的各种现象,而且从动作层面考察了官僚保题亲缘关系的特点、负面作用和矫正措施等,还统计分析了引见文官的学历、年龄、家族构成、籍贯,对选官的家族因素和地域构成等进行了考论。全书资料详细,体例完备,考核严密,是清雍正朝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
中国古代官制
《中国古代官制》讲述了学习中国古代官制,首先要明了官和官制的概念。所谓官,作为一个整体,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说权力所在之处,也就是官府。这是官字的本义。由本义引申为“管”,又引申为官员;可见,古代官字的范畴要比今天官字的范畴广,包括官员和官府两方面的内容。其二是说服务于君主。《说文解字》上解释:“官,吏事君也。”这个解释概括了官的性质,即位于君主之下,替君主办事的人。对于官制的概念,目前有不同解释。一种解释,官制是历朝君主设官建署的制度;另一种解释,官制还应包括官员的选拔、任免、调动、考课、奖惩、退休等内容。实际上,设官建署与官员的管理制度在古代有着明显的界线,二十四史中《百官公卿表》、《百官志》、《官氏志》、《职官志》都讲的是前者,而《选举志》才讲的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