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党古建筑
《上党古建筑》内容简介:山西省晋东南地区有很多历史留下来的古代建筑,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丰富。人们常常把山西省喻为我国古代建筑的“摇篮”。山西省古代建筑之多,要数晋东南地区。这个地区有丰富的名胜古迹。经过历次赴山西各地进行勘察,得知这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弥足珍贵的资料。这对我们继承先人遗留下来的宝贵经验,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
唐风宋雨
晋城市东郊的青莲寺与玉皇庙之间相距有十多公里,都有长达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历史的烟云中,他们与这座城市、这块土地,共同经历了沧桑迭变、兴废交替,然而不变的是寺庙的顽强存在和百姓对它的绵长记忆。在这段记忆里,最久远、留存物质和精神最多的是唐朝华贵的佛、宋代精致的神。千百年来,青莲寺里释迦牟尼与他的弟子们,玉皇庙里玉皇大帝和他的各位神将,不动声色地征服了众多的香客和艺术家。在人神共处的默契中,像一篇叙事性的小说或激情飞扬的散文,叙述着创建寺庙的一个个隐隐约约的故事。人们崇拜着、困惑着,无论是佛还是道,都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 本书以影像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完美的呈现了晋城国宝青莲寺和玉皇庙在神像塑造艺术上的高深造诣。 -
双林寺彩塑
《双林寺彩塑》内容简介:山西是古代寺观遣存最多,保存较好的地区,而双林寺则是古代佛教雕塑极为精美、类型极为多样的佛寺。双林寺在山西平遥县城西南七公里的桥头村北侧,建筑历遭千年的风雨兵燹之患。到元末,已殿楹损坏、廉廓倾颓。因此,明景泰、天顺、弘治、正德、隆庆年间以及清道光、宣统年间都曾大规模地重建或重修,现存庙宇主要为明代和清代修建。双林寺坐北朝南,寺周筑有夯土围墙,分两道轴线,西为寺院主要殿堂。东为经房、禅房、僧舍,南北长123.7米,东西宽120米,全部面积14844平方米。寺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前,原名中都寺。(注①)西部庙院南墙有券拱门,即山门。除山门外,中轴线垂直排列有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佛母殿及配殿共十座,组成前后三进院落。各殿满布彩塑,大者丈余、小者尺许,共计2052尊,完好者户566尊,彩塑中以天王、罗汉、观音菩萨、供养人等塑工最精,为明代彩塑艺术的佳作。壁塑图像表现了形形色色世俗的人物和生活景象,别具风格。代表了明代组雕艺术杰出水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也描绘精美,同样显示了明代佛教壁画的水乎。双林寺雕塑与壁画丰富精丽,俨然是一座精美的佛教艺术馆。 -
云冈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为一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共铸的历史丰碑,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最早出现在古印度,佛像最早于贵霜王朝的政治中心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谷地)诞生。佛教石窟造像之风的东渐,大约首先是新疆,然后经河西走廊、波及关陇,五世纪因云冈石窟的开凿,达到鼎盛,进而流布中华。云冈石窟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一改葱岭以东昔日佛窟的石刻、泥塑、壁画三位一体的模式,直接比照古印度的大型石窟建筑,在东方首次营造出气势磅礴的全石雕性质的佛教石窟群;同时,广泛吸收中外造像艺术精华,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成为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集大成者。从而,对华夏佛教石窟的推广、雕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应县木塔
-
古镇碛口
“物阜民丰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是人们对山西黄河边上的碛口小镇的描述。碛口,作为黄河边上的枢纽,一度是秦晋大峡谷沿崖七百公里的每一镇。和晋中地区相似,繁荣的商业文化也造就了这里发达的建筑和世俗文化。今天,旅游热潮又把这个一度被冷落了的小镇又推到了广大背包客、摄影爱好者、古建民居爱好者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