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
中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多元民族文化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社会资本,也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大厦的基石。民族学人类学是探讨多元文化和谐之道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重镇。费孝通和林耀华教授是这所重镇的两座丰碑。 本书承继费、林两教授生前开创的“中国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研究”两项事业,运用民族学人类学方法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多元文化与和谐社会、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与中国人的认同等问题。 本书概括中国文化的形貌是“太极”图形:其内部有西部畜牧与东部农耕两大生计板块,并有高原和沿海两条文化传播带将其衔接。在这两个板块的互动作用下,中国的文化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结构是“多元一体和而不同”。 本书辨析中国的民族认同兼有族群认同、国民认同和历史文化认同三重含义。这三种认同在中华各民族成员身上都能相互兼容而不必相互排斥。 本书的论题还包括中西民族概念、中国的人种多态性、上古中国的文化区系、当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中国历史文化大小传统的共生关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涵等。 本书序言提出了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模型,指出多元文化在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主张中国的民族宗教研究范式应该从“社会发展史”转向“文化生态学”。 本书构思宏大、资料丰富、言语鲜活、论点新颖,是关注中国文化建设和中外交流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政治学、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艺术、文化批评等学科专业师生的必读作品,也是中国民族宗教部门官员、文化产业人士和自修学者的重要参考书。 -
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
適用對象: 適合一般大眾閱讀及學校相關科系教科書或參考書。 本書特色: 本書從政治哲學的角度分析國家認同問題。作者首先界定國家認同為不同於統獨爭議之哲學性問題,然後依「自由主義VS.民族主義」的架構,詳細檢討西方當代學說對國家認同問題之處理,以及當代台灣統獨論述之理論類型。最後作者提出「以自由主義為基底的務實性思考」,試圖超越目前統獨極端對的僵局。本書寫作嚴謹、論點突出,值得關心台灣國家認同問題的人一讀。 章節目錄: 第一章 政治哲學與國家認同問題 一、從統獨爭議到國家認同之反省 二、國家認同的基本定義 三、國家認同的相關問題 四、兩大理論類型及折衷之道 第二章 民族主義的國族認同理論 一、民族、民族國家與民族主義 二、民族主義的基本主張與類型 三、以民族為構成原則的國家認同 四、自由民族主義是否可能 五、民族主義的貢獻與限制 第三章 社群主義與歷史文化共同體 一、社群主義與國家認同問題 二、著根於特定脈絡的「自我」 三、共同歷史文化傳承下的社群 四、程序共和國vs﹒民族國家 五、社群主義國家認同觀的檢討 第四章 自由主義的憲政民主認同 一、近代自由主義思想體系的形成 二、以憲政制度為基礎的國家認同 三、多元社會、交疊共識與政治社群的集體生命 四、從自由國家的國民到世界公民 五、自由主義國家認同觀的評價 第五章 當前台灣國家認同論述的理論類型 一、當前台灣國家認同論述的三種基本類型 二、中華民族主義vs.台灣民族主義 三、自由主義的憲政民主認同 四、邊緣團體的顛覆策略與跨國聯盟 第六章 務實性國家認同思考如何可能 一、以自由主義為基底的國家認同 二、政治共同體與「我群」意識的形成 三、危機時刻的民族主義式動員 四、社會正義與集體權利 五、台灣民眾的統獨抉擇 本书pdf下载:http://ishare.iask.sina.com.cn/cgi-bin/fileid.cgi?fileid=1579698 -
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
目录: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民初张东荪国家建设构想的形成 清末近代中国的形成与日本 (待续) -
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
《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套装共2册)》主要内容简介:2010年8月9日至11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了“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德国及中国两岸三地的近60名专家学者,就如何超越传统的政治史研究、重构清代政治史的认识体系进行了探讨,并从满人主体性与对满汉文化交融状态的考察出发,理陸回应了“清代的国家与民族认同”等“新清史”的重要话题。《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套装共2册)》即是此次会议的论文辑集,分为7个部分,一共44篇文章,不仅打开一个全新的政治史研究的视野,激发了学界对“回归政治史”的强烈企盼;而且对问题意识的构建、对学术思维的磨砺,以及在学术理念与方法的突破上,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