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城杂吃
《京城杂吃》内容简介:人生在世 各显风姿,或为雄浑 或为骄侈,或为凶暴 或为仁慈,百异求同 逐日进食,饿了要吃 饱了还吃,瘦了多吃 胖肯少吃,贫寒争吃 钜富贪吃,生不停嘴 死方止吃,饮食无罪 人类有私,加餐累岁 盲若行尸,不懂调和 不解抽丝,辩证试陈 京城杂吃。这《京城杂吃》,集中要谈自己对吃的感悟。这念头要是放在从前,读者一定要说我不务正业。“又不是饮食界的‘业内人士’,说这个干什么呢?再者,‘吃’能算什么正经题材呢?” 《京城杂吃》是徐城北先生的一部随笔作品集,书中收录了徐先生围绕着北京的杂吃而作的文章,文章中体现出作者对吃的感悟。 《京城杂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几乎涵盖了北京饮食的各个方面。《京城杂吃》文笔流畅生动,不失为一册精美的随笔文集,颇值得一读。 -
闲置的皇城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文学性强的纪实报道游记。 作者把我们带进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畅游在老北京的茶馆、街道、商店、公园、寺庙……这本并不算厚重的旅行考察游记,使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个古老文化民族的思想和感情、它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所处的现实。 从富有丰厚传统的传说和习俗中,从仍然有效通行的象征世界的朦胧昏暗中,从一个动荡不安的现实中,读者能领悟到一个威严的、有影响力的老北京,看到这座永恒的城市生机勃勃的画面。这幅彩色画卷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华贵与贫穷并存、陌生形式的伟大与非同寻常的诱惑共生的极富魅力的世界。 作为一名德国人,作者从其独特的视觉和人际交往出发,描述了当时的北京人、北京景,不仅有风土人情的、人文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写实描述,还有针砭时弊的议论和作者独立的、不乏深刻的思考。 -
老北京的趣闻传说
《老北京的趣闻传说》内容简介: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人文精神,众多的文物古迹、美丽的风景名胜、多彩的古老民居以及神奇的掌故传说……岁月留给这座城市的是挥散不去的古韵幽幽。老北京本身就是一本读不尽、品不够的厚书;本身就是一座丰厚的文化宝库,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造就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值得我们令人去挖掘,去探寻,去解读: 真有“推出午门斩首”这回事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是四合院里的哪座门?您知道北京最灵验的六大寺庙吗?老北京人一年四季穿什么?您知道老北京送亲、娶亲的过程吗…… 这些一个个有趣的话题,都可以在这本《老北京的趣闻传说》里一一找到答案。 -
北京风俗
我在琉璃厂南纸铺,挂了卖画刻印的润格,陈师曾见着我刻的印章,特到法源寺来访我。晤谈之下,即成莫逆。师曾能画大写意花卉,笔致矫健,气魄雄伟,在京里很负盛名。 ……我常到他家去……和他谈画论世,我们所见相同,交谊就愈来愈深。 及中华民国立,义宁陈君师曾入北京,初为飧铜者作墨合,镇纸画稿,俾其雕镂;既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易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新境。盖至是而画师梓人,同力合作,遂越前修矣。 -
老北京·帝都遗韵
█内容简介 宫阙华苑,鳞次栉比; 帝王将相,纵横激荡。 北京是风云际会之所,尤其是近代以来,政权更迭频繁,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始终处于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地带。 故宫的神秘,园林的壮美,城墙的宏伟,街巷的参差,以及皇室变故、士女传闻、百姓趣事,在徐城北朴实而略带京味的语言中,别有一番韵味。 书中所选300余幅老北京照片中,城墙、王府、庙宇、戏院、牌楼,以及当时的人物及景物,其中很多今天已经无迹可寻,幸好可以在这些文字与旧照中神往与缅怀! █编辑推荐 ★老照片留下一座城的百年风云,勾起多少记忆与想象 ★全新装帧设计、全新图片处理,楚尘文化精制珍藏版 ◆帝王将相,宫殿楼阁,北京遍布历史文化遗迹,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都在这里发生,政治、军事风云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 ◆作者围绕“帝都”这一老北京的关键词,以一个“老北京”的视角和口吻,讲述了皇宫、王府,天子、权臣,仕女、富户,以及其他各个阶层的人物与事迹,有史实,有传说,文字质朴,引人入胜。 ◆300百余幅珍贵历史老照片,图文并茂,活色生香,赏心悦目。 █媒体评价 徐城北……有的是故事,家庭的背景让他从小小年纪就接触到沈从文、聂绀弩、汪曾祺等人物。后来进入梨园行,又接触李和曾、袁世海等顶尖级人物。所以徐城北随便一说,就是一段掌故;简单一学,就是一个大师级的唱腔,而且惟妙惟肖。 ——《新京报》 他的杂(涉猎广泛)、散(散论闲文)、玩(把玩品味)成就了他的非专业写作,更多了读友。于是一发不可收,越发信手拈来……书中说人说事儿,这或许正是读者想看到的。 ——《新闻晨报》 徐城北的书,内容一般集中在京剧和城市这两个领域,而这两类的图书也最为读者认可和赞誉。写京剧、写老北京老字号,既不全是为了研究,也不尽是为了回忆,只是为满足广大读者的喜爱。 ——《太原日报》 -
发现北京
《发现北京:舒乙眼中的北京》主要内容:北京实在很大、很老、很深。因为很大,总是看不全。多有疏漏。拿我自己来说,有时甚至颇有挂一漏万之惑,从而每到一处新地总是一惊一乍的,觉得新鲜:从没见过,从没听过,从未去过。因为很老。既是六朝古都,又是多民族聚居之都,内涵极为丰富,有着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性格,处处有历史,有传统,有说词,有故事,不佩服不行啊。 因为很深,老看表面可不成,还得钻进去,细细深究,犄角旮旯里全有东西,都是宝,马虎不得,稍不留神,就停在了表面。 这就是北京的特点。 所以,北京除了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十三陵等几处世界文化遗产之外。还有太多的地方需要认识,需要了解,需要前去,需要慢慢品味。 即使是去过的地方,甚至您自以为去过多次的地方,依我主见,也需要重新再补课,因为,那里也许还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您从未接触过,内容丰富啊,又都藏得太深啊。过去您也许只是浮光掠影地了解个大概,甚至又可能连精华之处都忽略了,或者干脆漏掉了。 要去发现! 还有,当你就近仔细观察北京时,所有的观察都只属于你自己,是你自己用眼去看来的,用耳去听来的,用亲身去体验来的,可不是由书上得来的。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体会。这又是北京带给你的一种极大的乐趣。 这本小书,就是在近三年中,我自己对北京的观察,是的,都是我自己嚼过的。 写出来,或许对别人也会有一点点启发,从而引发兴趣,也一块儿去发现北京。那我就太高兴了。 我相信,这只是个开头,我自己也要发现下去。 北京是没有“底”的,越挖越多。 发现北京是个过程,而过程就是故事。 只可惜,北京拥有这么多好地方,却不大为人所知,写下来吧,于是,有了这本书,叫《发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