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边的房间
台湾新生代小说家黄丽群的代表短篇小说集,十二个坏掉的人,十二个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好故事。小说家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精巧布局,将人间悲欢斩落整齐,写出一个城市畸爱者的幽冷世界:老公寓里的弃女和养父,乡间卜算师与患病的儿子,梦游的宅男,中年独居女人和三花猫……语言的俏皮与一 个个意料之外被冻住的结尾,以及对平凡人事细致入微的体察,构成作品特有的文字张力。无常往往最平常,老灵魂的世情书写,温热冷艳,拨动平凡市井里的人心与天机,失意人的情欲与哀伤,我们日常的困顿与孤独。
◎ 作品看点
★无常往往最平常,台湾新生代小说家黄丽群代表作,简体首次出版——荣获台湾多项文学大奖、两岸跨世代文学家盛赞、豆瓣高人气期待华语小说《海边的房间》盛夏来袭。黄丽群是台湾新生代小说家代表人物,短篇小说集《海边的房间》荣获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等华文奖项,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入选金马影展。简体版首次推出,作者亲选篇目,新增3篇新作,是其二十余年写作生涯的结晶。
★爱的卜算师,老灵魂的世情写作,拨动大命运上的小机关——黠慧之心,刁钻之笔,小说家黄丽群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故事精巧布局,卜算爱与命运,将人间悲欢大戏斩落整齐。老灵魂的世情写作,温热俏皮,幽冷美艳,拨动平凡市井里的人心与天机,失意人的情欲与哀伤,我们日常的困顿与无常。炉火纯青的汉语之美,沉迷进黄丽群爱的算式。
★城市畸爱者的世界,十二个坏掉的人,十二个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好故事——写给孤独患者的恋歌,人生逆旅中的安顿。 “我写了各种不美的,零星的,凋的,毁的,那些我总是不可克制而一再抚摸的人生小瑕疵。一个人如果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舒适的位置,就必须自欺,自欺久了就会坏掉。”语言的俏皮与一个个意料之外被冰冻的反转结尾,形成黄丽群作品独特的文字张力。
★“已经很久没有一路直达阅读沸点,皮肤被烫伤的感觉了。”郭强生、骆以军、柯裕棻、张怡微、七堇年等两岸作家盛赞。——“资质秾艳幽美,可是那美里面暗暗渗着凉气。黄丽群的文字温煦如日,速如风雨。晴日静好的午后,还觉得太平岁月温暖快乐,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
◎ 评论推荐
文字有天生的高贵。她的故事如在显微镜下变形虫们不可思议的款款摆动。——骆以军
丽群正是这样的,资质秾艳幽美,可是那美里面暗暗渗着凉气。她的文字温煦如日,速如风雨。晴日静好的午后,还觉得太平岁月温暖快乐,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柯裕棻
丽群的小说让我们听见另一种“为甚么不”的疑问,为什么纯情不可以难以下咽?为什么绝望不可以无聊琐碎?她的小说透露出的不急不徐,不标新立异,不大惊小怪,反成就了一种独特主题——美好的破碎。值得期待的小说还真不多,而我终于等到了这一本。——郭强生
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面对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读下去,生怕要看完了似的,舍不得读太快;一路直达阅读沸点,几乎要烫伤触摸书页的指尖。我惊讶于发现这么好的小说家——黄丽群《海边的房间》真是能定义什么叫杰作的小说集。——七堇年
黠慧之心,刁钻之笔,自慢之人。——傅月庵
文笔细腻尖锐,结构层次清楚,令人惊奇。从未看过女性的嫉妒可以写得这样深沉,这样充满伤害性。——季季
现实最无常,小说人物自己却巴望常态化的人生;无常与常态的辩证,就是黄丽群最新小说集的主要课题。“噢,你也在这里?”张爱玲问。在哪里?就在投资市场中,像黄丽群一样慈眉善目,穿上规范时间节拍的马甲,束紧一点,再紧一点,跟她一起沉迷在她所爱的算式里。——纪大伟
黄丽群《试菜》则“以小见大”,从一个小切口进入,探讨了母爱的复杂内涵。——吴义勤
在台湾,黄丽群拥有众多读者,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在五年之内囊括全岛四次三大报文学奖,更因为她笔尖下的跌宕人生,将故事还原为故事本身,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就是要演给读者看一套悲喜大戏。我第一次读她的作品,是以艾滋病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卜算子》。患病的儿子要照顾养父,好似恶疾与衰老猜拳。小说写得从容平稳,将常情中所可能想象的低落层层推进,不战不逃,套用时髦的话说,对于生命终极的虚无好似一盘没下完的棋静止于家庭。这是取巧的题材,但文中有一句话很动人,黄丽群写道“无常往往最平常”。——张怡微
在黄丽群最具声名的短篇小说《海边的房间》里,最具原创性的,并非某种社会新闻和影视剧里见惯不惊的暴力、情欲乃至伦理戏,而是某种作者企图捕捉的“诡异自明性”,如此,我们不绝于口的所谓现实的荒诞离奇遂在小说家这里转化成人世的“天经地义”。——张定浩
这作者握着的哪是笔啊,分明是一把刀。——豆瓣网友 知暖
有种初读阿乙《鸟,看见我了》时的惊喜,却读到了别样的主题。“畸爱”也许是黄丽群这些短篇中最为耀眼的主题,可她却远未止于此。她以成熟的谋篇布局以及不经意的笔调,看似轻描淡写、却实则入木三分地谈许多“可能性”,谈孤独,也谈空虚,抑或等待,甚至是平淡生活中的荒诞与黑色幽默。有些麦克尤恩早期的影子,尤其像极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豆瓣网友 MagicDon
-
愫细怨
凭什么?他到底凭什么? 愫细的心在抽紧, 热泪像珠子成串滚下, 再怎样她也料不到自己会在这段不相配的恋情中, 扮演如此凄惨的角色, 她竟失败得如此彻底。 男人是世间最不牢靠的东西, 情爱嘛,激情过后,迟早会过去的, 这是女将们在身经百战之后得到的结论。 -
我的山居動物同伴們
現代人最嚮往的山居桃花源! 一處塵囂之外,最愜意的現代普羅旺斯! 一段人與動物用心交流的動人歲月! 從有記憶開始,我的身邊便圍繞著許多動物同伴,牠們陪伴我長大,所給予我的是說不盡的快樂,雖然其間的生離死別,也曾讓我黯然心傷、低迴不已,但我真的無法想像在生命中,如果沒有牠們的陪伴,會是一個甚麼樣的光景。 我會住到山上,也是因為這些同伴們帶著我來的,雖然我一直有山居的夢,但如果沒有牠們的存在,這夢只會遙遙無期,可能永遠不會實現。 如今,我和這些同伴們擁有了一個和天堂差可比擬的家園,在這裡我們擁有足夠的空間、美好的環境,讓我們的生命都得到了安頓,更重要的,我也在此得以繼續學習成長,我學習著謙卑的面對周遭的自然環境,我也學習著尊重這環境中的所有生命,也許我還沒學會所有,但我願意繼續以謙虛及尊重的心,面對未來的每一天。 我不會忘記那些曾陪伴我成長的每個動物同伴,牠們的生命或長或短,都一樣豐富了我的生命,過去如此,未來也如此,若說我能回報牠們甚麼,那大概就是找到這樣一個如天堂般的家園,而這也是牠們所給予我的。 ──朱天衣 因為對動物的愛,朱天衣來到大自然之中,為了幫助牠們找到一處自在生存的天堂,她花費多年找尋、覓地,終於尋見位於新竹關西錦山的一塊七百坪的野地,這塊長滿雜草、原生樹林、許多石頭盤據的野地,經過她耐心的整地,鑑界,蓋屋後,終於形成一處她與動物們最快樂自在的天堂樂園。 在這裡,有原本的溼地改建而成的天然水池,它形成一處天然的小生態,讓蛙類、蝦蟹在此能自然繁衍,每當入夏,它更成了螢火蟲的大本營;緊挨著地緣旁邊,是一條清澈的溪流,溪中有許多的魚,在溪中撒上麥片,便引來三、五百隻魚,有時坐在溪邊,腳便有天然的魚來幫你去角質! 在這裡,有狗兒貓女近四十隻,雞十幾隻、鴿子四隻、鵝兩隻,還有各種野外的動物們不時來造訪:八哥,阿啾尖,喜鵲與烏鴉,鬼腳七,胖胖鳥;烏龜,青蛇,過山刀,臭青母,百步蛇,青竹絲,龜殼花,飯匙青,雨傘節;螢火蟲,螳螂,樹蛙,飛蛾,蜉蝣,椿象;各種蜘蛛,蝴蝶,豆孃,金龜子,小瓢蟲,蚱蜢……白天、晚上牠們分別造訪,並帶來各種不同的驚異與驚喜! 在這裡,有住在一起的貓狗鵝雞蛇鳥們,牠們每天龍蛇雜處,雞飛狗跳,但卻也生出不同一般的動物生態奇觀── 有二隻愛告狀的鵝,總是追著主人喋喋不休;有會把自己倒豎在牆上,看準時機後腿一蹬,身子便像箭一樣射出去搶球的貓;有躲在石縫中人立起來和你對望、若和牠說說話還會左搖右擺回應的白鼻心;有會幫忙照顧小雞、帶主人尋找雞蛋的狗;也有會占據貓砂盆當孵蛋基地、騎在貓頭頂上的母雞…… 在這裡,除了數不盡的生物之外,還有許多原生的老樹:茄冬、鳥榕、九芎和山棕,臺灣水柳,參天高的楓香;也有著主人親自種植的各種有機瓜果和植物:綠竹筍,苦瓜,絲瓜,香菇;羅勒、香椿、紫蘇、艾草、迷迭香、香茅草、蜂香草;桃子,李子,柿子、甜柚、蓮霧、橄欖、檸檬、百香果,咖啡…… 當然,在這裡也不乏親切的鄰人,他們互贈瓜果有機美食、交換動物飼養心得、一起保衛這一片難得的天然美麗土地…… 這是朱天衣的山居歲月,是她與她心愛的動物們的快樂天堂! 這也是常住都市喧囂中的我們,最渴望親近的山居桃花源! 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福,每天早起擎著咖啡從屋內一大片玻璃窗向外眺望時,偌大的山林盡在眼前,不時有各式生命在這遼闊的空間中奔馳翱翔,看著那群聒噪的樹鵲家族在楓香上開會,另一群藍鵲則從窗前滑翔而過,五色鳥的咄咄聲由遠而近、由近而遠,這些鳥族即便不現身,我也能從聲音辨別牠們的存在,甚至以此卜卜吉凶,喜鵲似金屬磨擦的叫喚當然代表著諸事順意,烏鴉的ㄚㄚ聲雖好聽但小心為妙,大冠鷲清揚的哨音則代表了做事有勁,而當白鷺鷥劃過頭頂時,從那破鑼嗓子中我尚未覓得一絲靈感它象徵著甚麼,而且很要命的,牠在飛翔之際總愛空投些甚麼,更糟的是,牠好像永遠處在拉肚子狀態,但即便如此,每個早晨能如此開始,我心已足。──朱天衣 -
11元的鐵道旅行
總是自得其樂,總是小題大作。 不論世界如何轉動,劉克襄慣以簡單緩慢的節奏,邂逅地方景物。如此隨性,卻能在平凡俗事,發現迷人之處。 在喧嘩旅驛,他的視線穿越庸擾塵囂;在寂寞小站,讓荒涼孤獨靜靜包圍。除了鐵道迷追逐的硬紙票、號誌樓等,更愛牽扯無關鐵道的內容。比方,海線上挑扁擔的老人,他的扁擔是什麼植物做的?高雄車站前的公共汽車站,還有窗口如老鼠洞的售票亭嗎? 就是這些那些,難以述說的千頭萬緒、微不足道的小景小物,讓心靈暫時出走,讓旅程滿載而歸。鐵道不單是運輸工具,而是行旅重要的元素。 搭乘新的火車──高鐵,作者的視野不改獨家。他說,搭高鐵就像觀看一部台灣的生態紀錄片,九十分鐘的車程,活力與頹敗,文明又荒野的畫面輪番上映。也可以盡情地「流動鳥目」,由北南下,二三千公尺高山的雄峙嵱嵷,中低海拔淺山的嶙峋嵾嵯,在眼前逐一聳立而過。那興味,唯有搭高鐵,才得以盡情感受。 風物特產、鐵路便當,作者更是當寶似地翔實研究,那股熱情,彷彿永遠十七歲,還在情竇初開。 這回配備依然多元,文字爬梳、車站地圖、風物素描、行旅攝影。透過劉克襄的文字與圖片,我們彷彿第一次搭火車,遇見另一個迷人的台灣。 -
三世人
《三世人》描写三个世代的故事,也隐喻台湾人、日本人、中国人三种身分认同,当作者描写女子王掌珠的服装从大祹衫、和服、旗袍到又换回大祹衫,穿穿脱脱的不只是衣服,更是身份。 不同于《行过洛津》的批判与《风前尘埃》的抵抗,《三世人》带有强烈的悲怆气氛。回望这段“台湾人失去自主性”的历史,怎么也避不开台籍知识分子在日据时代皇民制度下由赤脚贫童变为医生、工程师的尴尬。 -
鴛鴦春膳
一種十分羅曼蒂克的憧憬,讓小說家李昂不惜全然投入、以身相許於飲食。 歷經全世界性的追逐美食尋找材料,六年來她精心調製了〈果子狸與穿山甲〉、〈咖哩飯〉、〈牛肉麵〉、〈珍珠奶茶〉、〈春膳〉、〈國宴〉、〈素齋〉等飲膳佳構,融會成她的第一部長篇飲食小說《鴛鴦春膳》。本書單篇作品陸續在報紙、雜誌發表時,即廣受矚目。 陳雨航主編《九十三年小說選》時,選錄李昂〈果子狸與穿山甲〉,謂其「最動人的地方竟不在吃而是細節描述上所醞釀出來的光影和氛圍」,讀者似可感覺到「昔時那些人物所帶來的懷念時光氣味」。蔡素芬主編《九十四年小說選》時,則挑選〈牛肉麵〉,她說:「李昂將飲食書寫發揮出政治、文化、社會相互關係的想像力,開闢書寫新境,也讓讀者飽食了飲食文學奇觀。」 人生猶如飲食般五味雜陳,試問生命之中可有什麼比飲食更華麗?更是瞬間的幸福?作者已備妥盛宴,細細品嚐之下,將處處讓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