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厦门看红砖厝
[自封底] 厝,闽南语里就是房子的意思。 红砖民居是闽南特有的地方建筑:漂亮的红砖、别致的屋檐、精美的石雕和木雕……是闽南文化的集中体现。 到厦门,一定要去看看红砖厝。 -
闽南传统建筑
闽南地处边陲,长期处于中央王朝权力控制的边缘地带,又承袭了闽越族善舟楫的传统,海洋社会经济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闽南地区的先民是百越民族的一支——闽越族。越人善于用舟,习于水战。自秦汉开始直到晋唐,大批中原汉人南迁,来到闽南,与闽越人接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闽南人接受了农耕文化,也继承发展了闽越人的海洋文化。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世界一大名港,各国商船云集,各种宗教建筑遗迹合肥市保存至今。自明代中叶起,漳州用港兴起,成为中国著名的走私海港。清代,厦门港逐渐取代月港。闽南人向海洋发展的结果,大批闽南人移剧海岛屿和海外地区,增强了闽南与海外的联系,闽南文化因此既具有农耕文化的性格,也兼有海洋文化的特征。闽南传统建筑既有中国传统建筑对称、严整、封闭的性格,又具有华丽活泼、夸张矫饰的特征。弯曲的屋面,高翘的燕尾,花枝招展的剪粘,堆砌的水车堵,色彩斑斓的镜面墙,白色花岗石衬托的鲜艳如血的烟灸砖,处处表达出闽南建筑特有的性格。 -
闽南民间信仰
《闽南民间信仰》在全面反映闽南民间信仰概貌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宫庙和最有闽南特色、有专庙奉祀的神祗着重予以介绍。力图从民间信仰的视野体现闽南与台湾之间深远密切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展示民间信仰这一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闽南文化丛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们之所以组织撰写这套丛书,主要基于以下的三点学术思考。 一、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闽南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磨合,以及东南沿海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逐渐造就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了闽南文化,而深具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今,区域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学术热点,从中华文化整体性的角度来考察区域文化,闽南文化的研究理应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二、闽南文化是一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这种二元文化结合体既向往追寻中华的核心主流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顽固地保持边陲文化的变异体态;既依归中华民族大一统政治文化体制并积极为之作出贡献,又不时地超越传统与现实的规范与约束;既有步人之后的自卑心理,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的意识;既力图在边陲区域传承和固守中华文化早期的核心价值观念,却又在潜移默化之中造就了诸如乡族组织、帮派仁义式的社会结构。这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可以把许多看似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人文因素,有机地磨合和交错在一起。也许正是这种二元文化结合体,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闽南区域文化及其社会经济的持续生命力,从而使得闽南社会及其文化影响区域能够在坚守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同时,有所发扬,有所开拓。我们通过对于闽南二元结构文化结合体的研究,应该有助于对于中华文化演化史的宏观审视。 三、闽南文化是一种辐射型的区域文化。从地理概念上说,所谓闽南区域,指的是现在福建南部包括泉州、厦门、漳州所属的各个县市。然而从文化的角度说,闽南文化的概念远远超出了以上的区域。由于面临大海的自然特征与文化特征,使得闽南文化在长期的传承演变历程中,不断地向东南的海洋地带传播。不用说祖国大陆的浙江温州沿海、广东南部沿海、海南沿海,以及祖国的宝岛台湾,深深受到闽南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带有变异型的闽南方言社会与乡族社会,即使是在东南亚地区以及海外的许多地区,闽南文化的影响所及,都是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因此,闽南文化既是地域性的,同时又是带有一定的世界性的。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之下,研究闽南文化尤其显得深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