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庭上的心理学
《法庭上的心理学》由已经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法官邹碧华撰写。他们结合审判实务和心理学知识,对办案中遇到的因案件引发的个人心理问题进行剖析,进而化解一个又一个棘手的矛盾,字里行间浸透着法官作为咨访关系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关注。精选19个近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庭审案例,涵盖了心理学知识许多方面,如抑郁症、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异常现象以及人本主义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现实疗法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流派和方法。 《法庭上的心理学》的特点是作者像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将一个个真实具体形象生动的案例巧妙地贯穿在一起,使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领悟到心理咨询神奇技巧的无穷魅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加深邃的思索。 -
行为法律经济学
-
辩方证人
《辩方证人:一个心理学家的法庭故事》取材自罗芙托斯以专家证人身份参与审判的八个真实案例,借由现实生活中的法庭剧阐明心理学,尤其是有关记忆的研究心得。故事内容是根据实际个案的审判笔录、警方报告、新闻报导等书面记录,并且与证人、被告、检方、辩护律师、陪审员等访谈后所写成。刑事审判,往往牵涉到被告的生死、自由或监禁,被告有罪与否的关键则往往系于证人,尤其是目击证人的证词。证人的证词可信吗?这几乎是许多刑事审判的核心问题。但是,在心理学深入研究以前,我们对于证人的认知与记忆程序,却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辩方证人:一个心理学家的法庭故事》中,罗芙托斯充分流露出她悲天悯人的人道理想,在每个案例中,读者都可以感受到她对无辜者的关怀、对司法正义的失望、对沉冤待雪的焦躁、对于真相的怀疑,以及案情峰回路转的期待。 -
犯罪学
本书简介 加罗法洛(1852~1934) 是意大利法学家、犯罪学家, 犯罪人类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之一。《犯罪学》一书首版于 1885年,之后多次再版,并 先后被译成英、法、西班牙和 葡萄牙等多种文字。在该书 中,作者首次提出自然犯罪 的概念,其研究成果对犯罪 学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具有 重大意义。《犯罪学》是犯罪 学领域中比较有影响的著作 之一,它的出版标志着犯罪 学作为法学中独立学科的诞 生。 -
法官如何思考
本书为美国著名法官、学者理查德·波斯纳的最新专著,也有美国学者称其为波斯纳最重要的著作。在本书中,波斯纳基于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并结合他本人长达27年担任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的司法经验,分析了种种司法行为和法官职任考量,这一分析迥异于以往对司法以及法官的研究,其关注的是与法官行为紧密联系的认知和情感的社会和制度塑造。波斯纳的分析表明,尽管大多数(常规)司法决定似乎都是法条主义驱动的,但法官绝不是“自动售货机”,只是机械地适用已有规则或按既定法理推理模式决策的法条主义者,相反,其政治偏好或法律以外的其他个人性因素,例如,法官个人特点以及生平阅历和职业经验,会塑造他的司法前见,进而直接影响其对案件的判断。 波斯纳关于法官行为的分析是具有普适性的,其提出的问题和分析建议在中国语境中也同样适用:法官是如何行为的,为什么如此行为、行为的后果可能为何,以及哪些智识工具最适合分析这些问题。 -
自白的心理学
《自白的心理学》紧密结合甲山案件等四例具体案件,仔细分析审讯过程,阐明子自白的心理机制问题。无辜的人为什么做出对自己不利的虚假的自白?审讯对嫌疑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压力的场。审讯的压力以使真犯自白,同时也能使无辜的人自白。无辜的人在被审讯的过程中体验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另外,正因为他们的无辜的,所以对将来可能受至的刊罚不具实感。因此对于无辜的人来说,眼前的痛苦与将来的悲剧之间学有同时可比性。最终,他们屈于审讯压力承认自己作案。这是从否认向自白转变的过程。紧接着,就是自白的展开过程。无辜的人承认“我做了”以后,还要进述自己的怎么做的。笔录中的作案故事不是由审讯员捏造出来的,而是嫌疑人与审讯员合作的结果。无辜的人不是根据自己的体验而是根据想像编造出虚假的作案故事,于是其中必然会有漏洞。那么,虚假故事的丰收绽在哪里呢?作者在本书举出具体案例,详细说明了解读自白的笔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