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官制辞典
《宋代官制辞典》是一部多功能而又别开生面的宋代官制辞典。内容包括官司名、官吏名及其职源、沿革、职掌、官品、编制、简称与别名、职官术语、典故,以及俸禄、勋、爵、阶等附表。本辞典所收官司、官吏名一万一千条,职官术语与典故六百余条。凡两宋时期前后设置过的职官名称,尽量予以收录;蕃官之类虚授或遥授官,及因史料不足难以明确阐释之官吏名目,不在收录之列。 辞典分“序论——宋代官制总论”、“正文”、“附录”及“索引”四部分。正文又分职官条目与职官术语两大类。职官条目排列顺序,不采用通常按字头笔划排列的方法,而是按职官制度内在联系的顺序排列,即自皇帝制度、中央机构到地方机构分类排列的方法。读者在查阅某一官司或官名时,不仅可以按索引迅速查到该词条的正确释文;同时,又能一目了然地明白该官所属的官司及地位、或该官司之上下隶属关系,无形中扩大了所索取知识的层面与外延,从而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每一职官词条所含义项的排列顺序为:①官司或官、吏名;②职源与沿革;⑧职掌(或职能);④官品(或品位);⑤编制;⑥简称与别名。 职源与沿革内容的选择,为避免繁琐考证与文字过长,确定了二个原则:其一,如难以确定始置朝代,即用“宋始置于……”解决;若能确定始置时间,不论宋以前或两宋,尽量追溯到年、月、日。其二,设置沿革,主要指宋代设置沿革。某些官司、官名废复频繁,只能择要列举,不一一胪列。 职掌、官品、编制等义项,根据宋代官制有明显阶段性的特点,释文一般以神宗元丰五年(1082)颁行新官制为分界线,分“北宋前期”与“元丰改制”两个阶段。倘元丰改制后有明显变革者,也予以阐释。 释文一律注明出处,做到言必有据。如原著有言简意赅足以说明问题的文字,则转录。简称与别名一律用 例释。采用引文或例释,尽量避免使用省略号。 辞典配有59幅官制表格,包括中央、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品、阶、勋、爵以及俸禄表,或放置在“宋代官制总论”内,或附录于正文之后,备读者随时查照。 所使用的书证,以宋人著述为主,后人著述非不得已不用,以保持释文严谨的历史真实性。职官术语之释文,吸收了今人新的研究成果。引书注明卷数或篇目名称,《续资治通鉴长编》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编年体史书,除列注卷数之外,增加用天干地支表示的日期,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复注出纪年与月份。如“《长编》卷:333、元丰六年二月丁未朔“条,本辞典只注明:“《长编》卷333丁未”。 -
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
-
宋代研究工具书刊指南
《宋代研究工具书刊指南(修订版)》在1990年初版和1996年第二版的基础上增补了条目200多条,收录了与有宋一代社会各个方面研究相关的包括中、日、韩、英、法、德等6国文字的参考资料,共分为综合性工具书、思想、宗教、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学、芸术、史籍、地理、宋代版本、石刻文献、拓本、宋代研究会等11个主题,先按主题、再按参考书种类编排,主题之下,条目按用途范围与出版时间排列;每条目首列条目名称,其后分列:责任者、发表(出版)单位或部门、发表(出版)时间或起止时间等。附《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表内有关宋代内容资料标题》。 -
坊墙倒塌以后
“中国古代城市生活长卷丛书”以每个朝代的首都和一些大城市为中心,描述城市中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情、风俗等等各方面的情况,由小见大,由近及远,藉以达到了解当时社会前进、历史发展情况的目的。丛书把学术性和趣味性结合或者融合起来,不讲干巴巴的历史事实,而能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中,把握住历史的脉搏,获得历史知识。丛书的作者们不是写小说,而是完全根据历史事实来进行叙述的。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 -
朗润学史丛稿
本书收录了邓小南教授史学论文二十三篇、回忆文章一篇。文章涉及政治史、制度史、社会史、史料考辨、理论思考等诸多方面,反映了作者三十年来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史的轨迹与心得。因为作者歆慕学人治史的朗润气息,且长期生活、工作于北京大学朗润园,故名《朗润学史丛稿》。 -
文武之间
从唐后期到北宋,一群掌管宫廷事务的内职近侍、“陛下家臣”,因其“结构性孤立”,在特定的历史机缘下,逐渐成长壮大为一个新的官僚群体——武选官。边防军的统兵官、管理基层经济事务的监当官,二者看似毫不相干,却是武选官最具代表性和最大宗的两类职位。武选官的存在,有效地分割了统兵权,而这个群体却被“隔离”在政府行政决策权力之外。宋代的官僚结构、官僚生态因而发生重大而微妙的变化。本书所呈现的,是武选官的“前世”与“今生”,是成长过程与变化机缘,是皇帝、官僚群与制度互动的生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