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为《中国乐评人手记》而写的絮言人人都可以写音乐评论前言陈志音“乐评”忧思录 附文 谁在制造“乐坊”神话?韩斌爱好变成事业是我最大的幸运 附文 再也没有高音C了韩锺恩基于临响之上的观照,接着聆听之后的倾听——音乐批评手记 附文 在太庙,这里有一个感动——临场感受大型实景歌剧《图兰朵》演出之后蒋力乐趣与使命 附文 《图兰朵》(北京版)导演刍议金兆钧我的乐评之路及其他 附文 颠覆还是捧场? ——中国流行歌曲歌词的另一种解读景作人“感”与“敢”的相连等式——我的乐评札记一二李澄乐评更像是“闻香识女人” 附文 “热眼旁观”穆特事件李诗原音乐批评平面化现象的哲学反思 附文 中国当代文艺新潮中的音乐——兼对一些理论的批判李严欢我的爱乐生活——与诸记者朋友的对话 附文 “炅”然不同的琴韵梁茂春呼唤新的音乐评论刘恩惠我的“第一交响曲” 附文 太多和太少——新年音乐会随想录刘靖之生命里最美好的部分——音乐 附文 2004香港艺术节巡礼刘蔚我的爱乐历程 附文 系列思考——传媒与评论在上海严肃音乐振兴历程中的作用刘雪枫我的“爱乐”与《爱乐》生涯 附文 新世纪拜罗伊特延续光荣——新千年版《尼伯龙根的指环》印象明言对音乐批评方法的梳理与探析 附文 追寻人生的“本真”状态——大提琴与管弦乐队《逝去的时光》听觉读解倪绍陆我与哆■咪 附文 音乐厅——都市寻梦任海杰音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附文 自由与个性——听傅聪独奏音乐会有感邵奇青音乐经历和经历音乐 附文 新版《塞》剧,艺术乎?娱乐乎?沈次农乐评者说 附文 拉特尔和杨颂斯,谁赢了谁施雪钧乐评的“空间”与“社会责任” 附文 一代歌王“神话”终结史君良我写乐评 附文 没有布景设计的歌剧演出——《费德利奥》观后夏宏行走在音乐边缘 附文 繁兴乐评须众为杨圣捷乐评人的素养与媒体的力量 附文 排队、疯狂、哭泣,只因他是傅聪杨燕迪琴声中的朝圣之旅——记陈宏宽钢琴独奏音乐会 附文 音乐评论实践的方法论札记——从陈宏宽独奏会乐评谈起张克新音乐之树生命之树 附文 古典音乐市场“三怪”杂议赵世民我写音乐评论的五个独招 附文 吃粮不隔年、出名不过夜——向谭盾学音乐郑安平岁月如歌 附文 童心爱心赤子之心中国音乐家的良心郑延益从卢塞恩乐团的演出讲到“乐评”之不易 附文 林昭亮收复了失地朱贤杰乐评之于我 附文 乐评家这一行留个脚印——代后记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随着国内演出市场的日趋火热,对音乐评论来说,已经面临着一种新的课题和挑战。在各类媒体上,电影、文学、体育、戏曲、娱乐等各个文化领域内的批评和评论都相当活跃,唯独严肃音乐还保持着一种“和谐”的平静,除了演出前的百字告示和演出后的“众赞歌”外,我们听不见其他声音。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曾经说道:“音乐评论人最重要是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我希望能经常看到实事求是、说真话的文章。有些评论文章就非常好,好在它对我的批评,它使我记住这些批评而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精益求精。为此,我非常感谢这些为数不多的音乐批评人。”媒体显然没有突出更好的评论体系的影响和作用。古典音乐评论人尚在演绎着“鸡肋”的角色。到底是否需要音乐评论人?评论人的生存状况如何?这些问题一直处于模棱两可的地步,并因此影响到中国音乐发展之根本。正如杨燕迪教授所说:“用文字说音乐,能够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为好,以及文字是否真的能说出听音乐本身得不到的东西,这都是些悬而未决的疑难。”乐评的“能够说”与“不能说”,再加上“程度”,这就是国内乐评的郁闷现状了。 本书作者陈志音、韩斌、蒋力、景作人、金兆钧、李澄、李严欢、刘蔚、刘恩惠、刘靖之、刘雪枫、倪绍陆、任海杰、邵奇青、沈次农、施雪钧、史君良、夏宏、杨圣捷、杨忠衡、张克新、赵世民、郑安平、郑延益、周凡夫、朱军等分别来自京、沪、港、台等不同城市和地区,从事着作家、教师、医生、商人、公司职员、报社记者、杂志编辑、音乐表演、退休干部等各种音乐批评圈无关的职业,他们的业余时间,除了挖空心思收集唱片,就是出没于大小剧场和音乐厅,以欣赏音乐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在报刊杂志、网络论坛、博客和日记中,抒发自己对于音乐作品、音乐风格、流派、音乐家、音乐书刊和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见解、评价和感受的“业余”乐评人。就如蒋力先生所说的一族:“乐评人的称谓和概念都比较新,这是相对于音乐评论家而言。对乐评人的要求一直没有像对音乐评论家那么高,所以时下的乐评人似乎多于音乐评论家,社会影响也略大于音乐评论家。这个影响,有好有坏,有正面有负面,无法一概而论。乐评人没有组织,没人发工资,稿费高低不等,做这档事的人,大多应是出于爱好,或者说还有点责任感和正义感。”并且,“作为乐评人,也有苦恼,这就是辛辛苦苦写出文章,自己或许还比较得意,到了报刊版面上,却有可能被编辑删改,断章取义或原意走样。读者对你的乐评的理解,本来就因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读了这样的文章,就更易产生歧义,那真是有嘴难辩,有苦难言。” 在本书中,“业余”乐评人们不仅描述了自己的爱乐生活和与乐评结缘的经历及其中存在的困惑和疑虑的思考,并代表着自己的职业身份、站在不同的视觉角度,对音乐批评的本质和现象、功能和使命、音乐批评人自身应有的气节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音乐评论的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观点鲜明的探讨。这些信息和内容既能使广大读者更为直观的了解他们身边的乐评人,也能对音乐评论本身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本书不是一本乐评理论学著作,也不可能解决由现状而引出的各种问题。但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他们通过这些作者对音乐评论本体面临的问题,通过阅读这些客观生动的阐述,可以了解到聆听一场音乐会、采访一位乐坛人物、完成一篇重要乐评的种种细节。每一位乐评人在书中所选撷自诩代表性的评论文章,不仅是乐评作者个人风格的展示,同时也代表了目前中国“业余”乐评人的水准。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