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

历史

历史 文化 近代史

2017-1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目录
序 冯契
第一章 漫长的封建社会
第二章 东方与西方
第三章 由盛转衰的清王朝
第四章 炮口下的震撼
第五章 天国的悲喜剧
第六章 十二年之后
第七章 近代化的一小步
第八章 城乡社会在演变
第九章 日本冲来了
第十章 变与不变的哲学
第十一章 庚子与辛丑
第十二章 欧风美雨驰而东
第十三章 假维新中的真改革
第十四章 “中等社会”
第十五章 变革中的两大动力
第十六章 民变与革命
第十七章 “揖美追欧,旧帮新造”
第十八章 山重水复
第十九章 新文化运动
第二十章 历史的选择
附录 《浮想录》摘编
后记一
后记二
【展开】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主要论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越出传统运行轨迹而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全书共20章,作者以总揽全局的气度和全新的史学视角,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近代中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历史图景。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研究了近代社会结构的演变,从经济、政治结构,到城乡基层组织的变化。探讨了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及其外部因素影响下导致的社会习尚的改变。考察分析了深刻影响社会上层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他各种社会思潮。作者的宽阔视野还关注到社会的其他各个层面,如宗族、行会、会党、人口、移民、社会心理、文学、电影、戏曲等等。书中极富思辨的论述,准确而深广地再现出百年中国的急剧变革。

在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中享有盛誉的这部历史读物,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读,也是其一大特色。史诗般的语言贯穿全书,遣词典雅,文采焕然,情感自然流露,富有韵律和乐感。新版增加精选《浮想录》摘编,读者可以从中领悟和探知作者建构新陈代谢史学思想的初衷和基本脉络,以及他对近代中国的深入思考。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历史的车辙的评论
    修(shan)订(jian)版
  • 苦茶的评论
    陈旭麓,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近代史研究专家,本书是其代表作,曾收入陈旭麓文集第一卷,又于2006年上海社科院、2012年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本书是其第四个版本了。本书附录《浮想录》中,对于新陈代谢问题,陈老写了许多则札记,对于新陈代谢这个概念加以阐述。本书虽然是近代史研究专著,但是写法却是从古代社会开始撰写的,讨论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在此基础上,陈老提出了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特别是在近代以来,面对外来殖民者,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社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此为线索,逐一探讨了鸦片战争、太...
  • 时间与玫瑰的评论
    在我全部核对引文并挑选插图的基础上重出 值得推荐
  • 佐治淮海居士的评论
    当代学术系列精装书非常漂亮,可以入围再版非常好。此书是中国近代史的扛鼎之作,大陆出版虽有删减,但值得收
  • 朱鸰的评论
    之前和一个硕士的老师说自己终于到了可以读这本书的年纪,假设唯物辩证史观是可以被接受的。作者在当时不能完全脱开旧有历史教材写法径直写成社会史,但细部上有相当严密的逻辑推演,对于近代中国大的更替变动用正反分析手法山重水复又一轮。多读几遍才有体会是近来很多前辈对这书的总体评价。唯独可惜他的语言在十年浩劫之后已经被固定成了那样僵化的叙述模式,也是这一点让很多初学者望而却步,误以为高中教材。
  • 小肖的评论
    读的时候发现很多观点都似曾相识,却忽略了此书著于30年前,由此可见陈先生作品之经典。能在30年前突破传统近代史研究的阶级革命分析路径,从社会基础,社会结构,社会意识的角度出发,同时又不完全脱离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提出“新陈代谢”的规律总结,其学术水平可见一斑。遗憾的是,由于天不假年,先生仙逝,新文化运动至共和国成立这一段的分析就较为不足了。
  • 安提戈涅的评论
    成书于八零年代末,修辞与脉络等诸多问题都可以理解了,也颇可看出八十年代史学论著的整体潮流。这种论述历史演进的框架,如今总逃不开被消解的命运,但若因此讥讽为教材笔法、机械的马克思唯物史观,则又太狂妄了。新陈代谢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意味着注意到那些灰色地带夹缠不清的历史事件,新与旧、革命与改良、起义与暴动之间,微妙的共生关系远不是二元对立的切面可以呈现,对一件史实的评断能放置在东西、城乡、自我/异己等多维度上共时地看,不分畛域,自成范式。如今固有大量著作探讨这些貌似对立的力量之间的暧昧的博弈关系,但三...
  • 中世与近世之间的评论
    杰作!八十年代近代史领域有这样的著作极为难得,本书并非单纯的近代通史,而可以视为一部思想史,作者对于近代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与定位极为精准且客观,完全超过了蒋廷黻书,许多观点现在已经变成了学界的常识,甚至还在远在同类著作之上。如对义和团的评价,作者显然做到了同情理解,作者说义和团代表民族情感,但不代表时代的脚步,不是民族觉醒,但促进了民族觉醒。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其植根于经济的保守意识,抵御外侮的愿望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之见连在一起,旧的生产力只能找到中世纪的社会理想、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由救国而...
  • Horus的评论
    受益良多。来吧,可怕的高中历史!⊙∀⊙!
  • 似云的评论
    期待太高有些失望,作者功力深厚,但观点整体并未超出高中历史课本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