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不安的生命

  [美] 朱迪斯·巴特勒

文化

哲学 文化

2016-12

河南大学出版社

目录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章解释,开脱,我们所能听到的事情
第二章暴力,哀悼,政治
第三章无限期羁押
第四章“反犹”罪名:犹太人,以色列,直言不讳的风险
第五章脆弱不安的生命
原文索引(INDEX)
译后记
【展开】
内容简介

「如果不想陷入以暴易暴的惡性循環,我們就必須回答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政治領域,除了帶來好戰的呼號,悲傷還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在這部激情洋溢、極具個人風格的著作中,巴特勒深刻反思了「9·11」事件之后的美國社會,批評了美國當局發動長期戰爭的決策,繼而呼吁人們深入認識哀悼與暴力的力量,理解它們如何促成團結並鼓舞人們追求全球正義。顯然,巴特勒一直致力於激發、探索各類「麻煩」,而這也正是其學術志趣所在:「由心理世界出發探索公共生活,鼓舞人們懂得團結、認識痛苦。」誠如荷米·巴巴所言,正是這些因素使我們成為自由的主體。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Sola gratia的评论
    巴特勒的这几篇文章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主要是建立在福柯、阿甘本和阿伦特的理论之上,探讨人之为人为何。巴特勒总是试图挑起常态中的麻烦,寻找语言和现实中的断裂,以锻造自由的主体。有意思的是最后一篇“脆弱不安的生命”,列维纳斯的面孔呈现的是人类的困难,和平也意味着承认苦难。国际政治转向。
  • 小飞虫的评论
    第一本上河卓远。是巴特勒在911之后反思美国好战主义的五篇作品的合集。第一章、第四章呼吁保护言论自由的重要性,借以反思反恐战争和犹太复国主义中的暴力。 第二章最有趣。反思肉身的脆弱性,认为这种脆弱性构成了自我与他人的连结。其后,巴特勒提出疑问,什么样的生命值得哀悼?对肉身死亡的哀悼与否决定了我们划分“人”与“非人”、“承认”与“否认”的界线。 第三章借由真实发生的恐怖事件,国家树立了一个恐怖主义敌人。借“安全”之名脱离法律,由此非法的“例外状态”变成常态,因为恐怖主义之战永远不会停息。于是造就了法外之地关塔那摩...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
    美国学者巴特勒的论文集,五篇论文虽然主题各异,但共同关注“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国家政治的种种政策与举措变化,对于国内少数族裔和国外的他者文明造成的负面影响。本书以福柯、阿甘本和阿伦特的思想为基础,反对之于个体生命的差别化对待和将生命工具化的种种举措,其反思与批评值得参考。
  • 小城鱼太郎的评论
    巴特勒提倡坚持“身体完整”和“自主决定”之诉求的同时,直面“完整”和“自主”的矛盾的幻想性,也正是对拉康“穿越幻想”的实践。只是她批判的局势和事件洋溢着昭彰的破绽和傲慢的邪恶,以无间之理论斤斤于寻找“裂隙”和“麻烦”岂非多此一举?这里更需要一个看似尖刻无礼大肆挞伐的鲁迅
  • 远树的评论
    好似空谈
  • 的评论
    2.5
  • 夏飞花的评论
    《暴力,哀悼,政治》:我们并不自主,我们依赖世人,我们跟从环境,我们只是在目标成为个体的道路之中。PS.最后的“你正是我迷失中的收获”,这一句实在是说的太美了。
  • NG的评论
    现在读来,觉得巴特勒的东西也不是晦涩难懂,可能是因为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变聪明了。接下来还要读好多好多,希望自己学会思考、学会批判
  • 南山的评论
    装帧有些坑。但对理论的使用还是启发颇多,尤其是列维纳斯,激发起我对其的兴趣。一个问题是,如何理解左派知识分子与政治正确之关系。
  • 陈甄的评论
    关于无限羁押的那一章理论性最强,提到福柯的治理术与主权、法律的问题。这本书最具启发性的还是关于人的脆弱本质,以及什么样的人可以被哀悼,公共话语和战争褫夺人性至非生非死状态的反思。但朱迪斯作为左派女性主义者,对伊斯兰教尤其是伊斯兰教女性的态度,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