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社会

[美]兰德尔·柯林斯

文化

社会学 社会 教育

2018-6-1

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中文版序
推荐序
第一章 技术管治的迷思
第二章 组织中的事业
第三章 文化的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历史上的美国
第五章 文凭系统的兴起
第六章 专业的政治学
第七章 闲职社会的政治学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展开】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追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一百多年来的美国教育发展历史,主要以医学、法律和工程学教育为例,剖析了文凭社会是如何形成的、对社会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展现了文凭异化的过程,解释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内在关系,进而完成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反思和批判,最后则提出了化解文凭主义弊端的办法,预测了文凭主义在未来社会中的处境。 作者针砭时弊,揭穿了关于教育的诸多神话,认为建立在教育基础之上的文凭社会是一种不合理的分层机制,建议废除文凭。在当下这个文凭社会的势力越来越强的时代,书中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面临的诸多教育问题,积极思谋应对之策。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一只小企鹅的评论
    教育系统的本质是一种强行规定价值的通货。Randall Collins1979年写的作品,成功预言了教育文凭必然要面临的通货膨胀命运。全书围绕四个问题:(1)教育文凭是如何逐渐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通货?(事实层面);(2)教育文凭为何能够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通货?(机制层面);(3)文凭社会中教育文凭为何会走向通货膨胀的命运?(价值层面);(4)如何应对教育文凭贬值的通货膨胀命运?(策略层面)。伴随着教育文凭的日益贬值,本科生就业难之后是硕士生就业难,而硕士生就业难之后是博士生就业难,当然期间需要较长时段的不断累进。而当有一...
  • 伯樵·阿苏勒的评论
    有些地方argument得不够顺当,读到一半有Abbott职业社会学的感觉,宛若又看了部简化版的《职业系统》~在学术上并非Collins登峰造极之作,在话题上也有点老了(没办法,小30年前的书),但是对当下中国的credentials inflation、“新读书无用论”同样很具解释力~非企及性地解释了,中产家庭的教育焦虑,并不来源于对知识/学历的迷信,而是来源于一松手就下滑的对地位和财富失去的恐惧~
  • 韩一一的评论
    当读过李银河的序言时,整本书也就结束了。
  • 抱紧我的冷板凳的评论
    柯林斯的微观社会学考察真的厉害,对组织内部政治的分析很有启发性。在现代社会,文凭是对出身、社经地位、智商等的综合证明,以形式上的公平使得优势群体在在闲职岗位就业,延续其权威和更体面的生活。
  • Lincredible#0的评论
    强调文凭通胀的历史根源,认为文凭本身为社会“闲职”人员和社会阶层再生产提供了一个趁手的工具。论述还算不错,结论的解决方案实在太粗犷——自己都一直强调权力无时不刻在塑造教育和职业团体,怎么到这儿就天真了呢?将教育和职业放在一起讨论当然没问题,可是作者好像很容易就导向了纯粹的工具论——因为教育和职业身份有关,所以教育只能(或者说,其重要之处仅仅在于)催生某种职业的获得,人文教育自身的膨胀被完全用精英俘获+利益群体的套路解释了,这实在太社会学了……能想到很多词儿反驳“政治劳动”相对于“生产劳动”的无用论,但想想还...
  • emma的评论
    柯林斯在本书中揭示了一个由文凭构成的社会结构——文凭如通货膨胀般变得廉价的同时,自身又成为一种社会壁垒。柯林斯的“教育”视角更偏工具理性,即他所说的教育更像是一种职业教育。他直观地将教育水平和工作职位做线性关联,论证教育水平并不能直接提高工作技能,因此他给出的建议也十分激进,即废除文凭。或许将这本书和努斯鲍姆的《功利教育批判》结合来看,可以更温和地理解教育的社会功用。
  • 妙荔的评论
    文凭通胀并不是文凭或者教育无用,恰恰反映了在社会分层中作用愈发强大。现在的小孩子学变态奥数,小学开始读英文原版,是文凭竞争的范围和深度逐步加剧体现。学校提供漫长而对今后职业没有直接作用的教育,只是扮演固化社会阶层和为阶层提供晋升的机会。这两种功能看起来相互抵牾,但实际上就是这样发生。精英阶层的教育指向培养精英,那些严苛而无实际用处的筛选保证了学校大门向精英阶层敞开。而那些想要通过教育试想阶层跃迁的家庭,则也是在相邻的细分的教育体系上努力较劲。
  • 东南亚匿名书包的评论
    私以为这本书不算作者特别好的作品。很多部分的推论很难说服我甚至有些激进(所谓的冲突论的视角?)。说文凭是通货,文凭膨胀以及文凭制造壁垒我都理解,但至于文凭为啥会膨胀以及导致的后果这里头逻辑好像没说很透。最后甚至很惊悚地提出要废除文凭的建议,并称有利于实现收入平等。美国如何我不太清楚。但在中国,可以认为文凭反映学习能力;就算学校教授的知识和工作无关,但这种学习能力可以很快嫁接到工作上来。另,教育和阶层/社会流动的关系也很复杂,也不是一句话就能定夺的。
  • 白汁的评论
    研究虽写于四十多年前,但对当前社会也依旧具有借鉴反思之意。由于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社会分工及工作结构出现了变化,致使文凭成为向闲职或非体力工作的通行证,被提至很高的位置。统计表明,工作质量优劣与文化水平几乎无关系,作者抛出了文凭无用论的看法,提倡去文凭化。但反观当前中国社会,在单一意识形态的掌控下,废除简直为纸上谈兵,对于人口众多的地区而言,文凭是认证一人是否能胜任某项工作的最便捷的方式吧。评判学校所学是否有用,也不应当只是片面地与工作效率结合,毕竟大学所提供的,除了学习之外,还包括社交圈与三观培...
  • 经济人读书会的评论
    柯林斯说,与其说大学在培养高技能劳动者,倒不如说是把人留在学校里,减少了市场上的劳动力竞争,从而防止了失业率的攀升;另一方面,教育需求同时还能制造了大量原本不必存在的教学与行政管理岗位。因此,教育系统扩张的实质作用是让社会在失业危机面前免于崩溃,这是文凭凯恩斯主义,这话没错。 面对这种境况,柯林斯主张废除文凭,让学校回归其本质的知识生产功能。嗯。那啥。。我们都很容易犯一种“指明问题一针见血,给出方案信口开河”的毛病。故本书4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