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涡里

冯骥才

文化

回忆录

2018-11-1

人民文学出版社

目录
自序: 纵入漩涡
上 篇 一步步走近漩涡(1990—2000)
一、背着画轴奔往各地
二、从迷楼到贺秘监祠
三、“作家的情怀”
四、甜蜜的1993 和1994
五、第一次文化行动
六、敦煌是我的课堂
七、抢救老街
八、巴黎求学记
下 篇 在漩涡里,一边陷落一边升腾(2001—2013)
一、谁分我的生命蛋糕?
二、把自己钉在文化的十字架上
三、做行动的知识分子
四、文化自救
五、大山狭缝里的生活
六、羌去何处?
七、把所有武器都用起来
八、抢救没有句号
九、我已经成“非人”了
十、重返后沟村
附文:
文化责任感
到民间去!
思想与行动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沉默的脊梁
十三年来,我们想了什么?
附录:冯骥才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图书目录
【展开】
内容简介

《漩涡里》是冯骥才先生 “记述人生五十年”《冰河》(无路可逃)、《凌汛》《激流中》这一系列非虚构、自传体、心灵史式写作中的最后一本。本书完整、真实而又细腻地记录了冯先生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转型”——从文学跳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心路历程。这一转变是为时代所逼迫,也是冯先生已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命运使然。他从情感上、使命上,把保护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天职。从一开始的自发行动,到后来的主动投入,冯骥才始终没有离开作家的身份和作家的立场,这种立场不仅是思想的立场,而且还带着一份浓厚的情感,而一件件具体的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故事,体现出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对文化的敏感与自觉,责任与担当。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Figo的评论
    这几年在《收获》里读完了冯骥才的非虚构四部曲,非常欣赏,上个月有幸来到了大树的城市天津,对这部非虚构更有感触。看到冯骥才为了估衣街的付出奔走,这真的就是作家的情怀吧!如果估衣街和老城厢都能留下来,天津该多精彩。对于城市历史街区和传统村镇的保护,原来起步时如此困难,一帮文人努力地延续中国的文脉。确实,冯骥才如果专注一些成就或许更高,可是分心于遗产保护的他,更值得敬佩吧
  •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评论
    甘肃老太太唱的民歌“花儿”及其珍贵,冯骥才想录制下来,没有经费搞摄像机,等搞到摄像机,老太太已经去世了,临走前说“他们怎么还不来啊!”和政府斗争想留住天津的老街,不料出国回来老街已拆,冯骥才在废墟之上大哭。我也大哭。
  • Mere的评论
    “大冯如巨树,每见必仰望。”突然回到去年夏天,在天大他的博物馆里参观,馆大、藏品丰富、布展有心,那时就感慨,要收集这些东西要多少钱、更重要的是要多少心力啊。可是那时我们还什么都不懂,只是走马观花,只想着见他。真正见着他了,年逾古稀的老人身体矍铄,不因为我们是小辈就看轻,和我们交谈,眼里是真挚的光,就像他的文章一样。走时,他送了我们人手几本书,是关于文化遗产的,而不是他那些更为人熟知的著作,我猜,他是想通过这几本书启发我们这些未来的新闻人内心的种子,毕竟,他一人的力量实在太微弱,也太辛苦了。我是遗产...
  • 被标记为韩某人的评论
    补标
  • 莱斯基的评论
    作者、画家、民协主席、政协常委冯骥才从 1990 年开始投入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抢救工作,正值改革开放城镇化运动如火如荼之时,冯可谓领先了当时的人们和政府一个时代,在万般艰难的条件下积极开展工作,挽救并唤醒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
  • 苏乏的评论
    比预期中要让人激动,甚至产生了要去按照附录收集作者撰写的文化批评或参与的非遗保护集子的想法 ... 但我深知这是集邮的病态,所以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这套口述史读罢,怎么讲,从冯老第一本的苦难,第二本的知遇,第三本的尴尬,到这第五本(第四本出版无望)自当感慨:作者而言,文学和绘画并非无以为继,反倒是以更具现实主义的面貌参与了这个时代,虽然螳臂当车,但无论文以载道或画以募资,都足以让晚辈钦佩了
  • Eva的评论
    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 无心恋战的评论
    在行动中思考。使思想更富于血肉,更具生命感。随时可以在思想中触摸到现实的脉搏;在思考中行动。使足尖有方向感,使行动更准确和深刻,并让思想在现实中开花结果。(阅读时间:2019年11月4日-5日;自评:7.8;推荐指数:★★★★)
  • 青红萝卜猪骨汤的评论
    没有利益的民间文化自生自灭,利益驱动的民间文化敛财变质。欣赏冯老师纯粹的精神追求与深谋远虑——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便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 赵卫卫的评论
    早在国家力量介入之前,冯骥才已经为文化保护先行行动了起来。知识分子不局限书斋,通过自身力量促成公共事情的解决,冯骥才走在了大多数知识分子前列。可堪玩味的是雄心勃勃被政治力量的冷落,如果当年冯骥才接受了部级官职会不会另外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