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口音

[美] 白睿文 编

文化

贾樟柯 电影 电影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非虚构 艺术 声音 海外中国研究

2021-4-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前 言
从汾阳到世界
汾阳光阴
成长背景/流行音乐/学生电影/合作伙伴
光影故乡
《小武》(1997)/《站台》(2000)/《任逍遥》(2002)
废墟世界
《世界》(2004)/《三峡好人》(2006)
社会正义
《二十四城记》(2008)/《天注定》(2013)
重回江湖
《山河故人》(2015)/《江湖儿女》(2018)
光影之道
学习经验/《小山回家》/开头的美学/电影大师班
贾樟柯作品年表
参考资料
【展开】
内容简介

著名电影、文化学者戴锦华作序,贾樟柯诚挚推荐;贾樟柯20年电影人生全纪录,亲述从汾阳走向世界背后的动人故事;第一手访谈资料、10部重要电影作品、63幅珍贵照片,一代导演的执着与探索,尽录于此。

【内容简介】

贾樟柯善于用镜头记录时代中小人物,叙述在超现实的经济运动中普通 人的悲欢离,是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

本书是著名中国电影研究专家白睿文对贾樟柯电影的集中访谈,以年代为序,集中探讨了从《小山回家》《小武》到《江湖儿女》等10部重要的电影,也是贾导电影人生的梳理与总结。书中,贾樟柯亲述从汾阳走向世界背后的动人经历,分享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创作缘起与理念;记录各个创作时期对电影的探索与思考,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反思。

通过访谈文字,我们可以也看出贾导对电影美学、创作理念等的见解,对电影形式的探索,更可见一代电影导演的成长之路。

【名家推荐】

这本书由我在UCLA与白睿文先生在公开课上的对谈发展而来,跨越十余年的创作记忆。白睿文先生的专注和洞察力对我很有启发,这是回望,也是检省。

——贾樟柯

贾樟柯的电影,自20世纪末端逶迤铺陈,以一个连续的轨迹,穿行过21世纪最初的20年。自“独立电影”的倔强、青涩与才名到崛起的中国电影业巨无霸中的平行坐标原点。这也是一个在对话中显露出形态和内涵的故事:关于电影、关于艺术、关于创作与选择,关于生命之河的急缓、汇流、蜿蜒与水中和岸上的偶遇。

——戴锦华

在贾樟柯的电影作品里,可以见证本文提到的中国电影史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写实时代、中国电影新浪潮、商业电影的时代。贾樟柯所有的电影里都可以看到对写实时代的关怀。实验性(或称“新浪潮”或“艺术电影”)一直是贾樟柯偏爱的电影模式。

——白睿文

【本书卖点】

1.著名电影、文化学者戴锦华作序,贾樟柯诚挚推荐。

2.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20年电影人生全记录。贾樟柯亲述从汾阳走向世界背后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再现一代导演的执着与探索。

3. 集中探讨了贾樟柯最重要的10部电影,以第一手访谈资料,63幅剧照及拍摄花絮,深度回顾贾樟柯的电影世界。

4.深度剖析贾氏电影美学,揭示“故乡三部曲”等剧情长片的创作秘密,其独特的文艺见解,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电影文化的窗口。

5.中外视野下关于电影与现实的深度思考和碰撞。“贾樟柯所有的电影里都可以看到对写实主义的关怀。”美国学者白睿文基于对中国文化与电影的研究,对贾导深入访谈,以对话的方式阐释两人看待电影与社会的态度。

6.精致内外双封,严选烫黑工艺,精美双色内文印刷,图文混排,版式舒朗雅致,细腻还原精彩访谈内容,打造舒适阅读感受。

【编辑推荐】

贾樟柯电影的关注对象是边缘人群,贾樟柯在电影中创作了小武、崔明亮、韩三明、沈涛等人物,他们的故事也可被视为贾樟柯重新诠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故事。

大学拍《小山回家》痛苦而重要的经历

和朋友21天拍完《小武》的故事

拍摄《三峡好人》的临时起意

城墙、火车、摩托车、流行歌曲等贾导电影符号

……

这场关于贾樟柯电影的对话

为你呈现一个多元的电影世界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白棫北橘的评论
    早早的就买了书,收到了一刻也不停地看完。太怀念了。第一次认识贾樟柯是在高三那年,因为《山河故人》这部电影的名字很喜欢,所以在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去看了电影。看完之后心里的涟漪太多了,感受到了奇妙的惊叹感,从心底深处。电影的三首歌时至今日也还是会常常循环播放。贾樟柯在书里常提到的需要互相认同的“美学”,也同样的合在了我的心里。
  • birds的评论
    白睿文与贾樟柯的几次映后谈,没有太多新鲜的内容,相当窄的提问,科长也已反复讲述了太多次的回答,偶拾金句:把生命与情感放进电影里面,想象力与细节就会自动生长。赫尔佐格在他谈他的那部《陆上行舟》中说,他想呈现一部关于他最好的著作,于是他配合作者参与创作,这本书则是白睿文的一厢情愿锦上添花,两本书的定价都是78。你的电影还有没有你的口音?科长抛出的一个关键问题。
  • 1984的评论
    对话记录,几乎把贾樟柯整个电影从业史梳理了一遍:忠于自己的兴趣,自己写文学性的剧本,反叛,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无惧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制约,真实。他的电影口音跟是枝裕和很多地方非常相似。
  • 除非的评论
    “我觉得:独立、冒险、了解中国社会、了解人,这就是我的江湖。”“当我们拍监控里的画面,拍到赵涛的时候,她就变成一个虚的数码影像,很模糊的一个影像。毫不夸张地说,那个时候我有点想哭。我很受感动,因为我觉得这就是当代。我们就这样被记录!但我们的情感,活生生经历的事情都是看不到的,随时都可能会被删除。那个时候我理解了我做的工作。电影就是把我们所经历过的,把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细节留下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当然你想拍电影,肯定会带来一些代价。但关于这个代价,我说句实话:如果你是一个有意志力的人,你是可以承...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
    美国知名中国电影研究学者白睿文先生采写的一部贾樟柯导演访谈录。出版方将贾导在访谈中提到的“电影的口音”这一形象化的比喻作为书名,可谓独具匠心,也抓住了整本书的核心要义,即通过富于问题意识的个人生命史还原、注重声画与影像细节的电影文本细读,与颇具针对性的创作团队人员点评等,来系统还原贾樟柯作为一位独立电影艺术电影导演的独特作者性(电影口音)。无论是白睿文的问,还是贾樟柯的答,都堪称精彩。也希望海内外的广大中国电影研究学者,能以本书为起点,继续推出关于万玛才旦、李睿珺、郑大圣、秦晓宇等第六代之后的新锐...
  • 奔兔吉尔的评论
    在贾樟柯电影自《天注定》正式迈入职业演员常驻的这段新世期,的确非常值得被重新纪录,因为那正如白睿文所述,期间贾的身份变质,我们急于知道他身上“电影作者、文化产业创业者、人大代表”的多重身份对他电影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于是这本书的适时出现,直接回应了人们关于贾樟柯是否背叛自我等诸多疑惑。【42】
  • HongAsura的评论
    赫然发现居然没看过贾樟柯的电影。
  • 嘉凉的评论
    两位都有旺盛的表达意愿,提问好,也谈得非常细腻。围绕着贾樟柯希望保持独立性、但不接受被边缘化的自我定位,可以看见他在资源争取、电影创作、商业操作、行业参与等方面的诸多努力。尤其喜欢他的“不热切”,以及他极度务实、永不撞南墙的灵活脑袋。
  • 川川长流的评论
    有点不值…只是采访式的对谈录,老贾也没说出甚新东西,再次重复过去的话而已……奏仄。
  • 走走。的评论
    记得贾樟柯有句话,深深击中我,他说:我拍摄的,是那些会被时代删除的人。从《江湖儿女》爱上贾樟柯。读这本访谈录,依旧被贾导的魅力深深折服。江湖儿女,有情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