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与蛆虫

[意]卡洛·金茨堡

文化

历史 文化史 中世纪 意大利 世界史 新文化史 名著

2021-7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2013年版前言
英文译者序
英文版前言
意大利文版前言
第1章 梅诺基奥
第2章 小城
第3章 初审
第4章 “鬼迷心窍了?”
第5章 从康科迪亚到波托格鲁阿罗
第6章 “大声指斥尊贵之人”
第7章 一个落伍的社会
第8章 “他们对穷人百般压迫”
第9章 “路德派信徒”和再洗派信徒
第10章 磨坊主、画家和小丑
第11章 “我的看法是我自己从脑袋里琢磨出来的”
第12章 书
第13章 镇上的读书人
第14章 印刷制品与“奇思异想”
第15章 死胡同
第16章 童女神殿
第17章 圣母马利亚的葬礼
第18章 基督之父
第19章 审判日
第20章 曼德维尔
第21章 矮人族与食人族
第22章 “自然神”
第23章 三只戒指
第24章 书面文化与口头文化
第25章 混沌
第26章 对话
第27章 神话中的奶酪和真实的奶酪
第28章 对知识的垄断
第29章 《圣经辅读》中的话
第30章 譬喻的功能
第31章 “主人”、“管家”和“工人”
第32章 一个猜想
第33章 农民宗教信仰
第34章 灵魂
第35章 “我不知道”
第36章 两种灵,七种灵魂,四种元素
第37章 一种理念的传播路线
第38章 自相矛盾
第39章 天堂
第40章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第41章 “杀掉那些教士”
第42章 一个“新世界”
第43章 审讯结束
第44章 写给法官们的信
第45章 修辞手段
第46章 第一次判决
第47章 牢狱
第48章 回到镇上
第49章 告发
第50章 与犹太人的夜谈
第51章 第二次审判
第52章 “奇思异想”
第53章 “幻象和异梦”
第54章 “哦,伟大、全能且神圣的上帝……”
第55章 “要是我在15岁时就已经死去”
第56章 第二次判决
第57章 刑讯
第58章 斯科利欧
第59章 佩莱格里诺·巴罗尼
第60章 两个磨坊主
第61章 支配文化与被支配文化
第62章 罗马来信
致谢
注释
人名译名对照表
中译本说明
【展开】
内容简介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东北的弗留利地区。他能读会写,读过《十日谈》、意大利本国语言版《圣经》和曼德维尔游记之类的书,也能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它们。他先后面对乡邻、神父和宗教法庭的法官,表达自己的情感,阐述自己对教会和世界的看法。如果有机会觐见教皇、国王,他也想要慷慨陈词。

他不相信基督救赎,怀疑圣经文本,讥讽洗礼等诸圣事不过是一桩生意。他说上帝是一缕空气,视众天使为奶酪中的蛆虫。他大声指斥压迫穷人的教士、贵族,呼吁教会放弃特权、返朴归贫,甚至渴望发起一场激进的宗教改革。对他的两次审判相隔十五年,亲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责和审判官的威吓,皆未动摇他“离经叛道”的立场和信心。

最终,在近乎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之后,由于教皇的直接干预,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烧死在火刑柱上,就死在大名鼎鼎的布鲁诺被烧死前夕。

金茨堡在错综复杂的审判档案和精英文化、低层文化之间穿梭游走,编织了一个结构巧妙、叙述迷人的故事。通过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异想、喜怒哀乐和挑战权威的决心,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瑰丽图景乃至欧洲宏大的历史画卷也徐徐展开。

编辑推荐:

★史学巨擘金茨堡经久不衰的经典,出版45年来首次在中文世界出版

本书是几乎每一个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或听过的名著,自1976年出版以来,享誉全球,至今已以意大利语、英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加泰罗尼亚语、西班牙语、俄语、日语、韩语、捷克语、希伯来语、波兰语、爱沙尼亚语、芬兰语、克罗地亚语等多种文字出版了二十多个版本。本书不仅是微观史学三大代表作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检验,也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现代史学经典。

★抽丝剥茧,探索个体的知识来源与世界观,呈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碰撞

在本书中,作者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探讨主人公离经叛道的思想、读过什么书、可能接触过哪些思想和团体,展示了他读过的那些书与他阅读这些书的方式之间的差异,他以相当不同的方式重述(甚至扭曲)了他读过的内容。通过他的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生活,还看到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他以一己之力向宗教和政治权威发起的挑战,也可以感受到书面文化与口头文化之间的交织渗透: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和印刷术都对这个“边缘小人物”产生了影响。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神威的评论
    修行28th,我国有名言“二十四史乃是帝王将相家谱”,与此书创作主旨“我们关于那些非特权阶级的知识不过是一些统计数字而已”,都形象的描述了在当代之前底层民众尤其是有特点的个人史完全缺位的现实状况,这一现象也与史料的严重缺乏有很大关系。得力于非常令人意外的罗马宗教法庭执法与审判的缜密程序与细致庭审记录制度以及史料的保存得当,作者有了描述一个因印刷制度的发展而有了阅读的可能,并勤于思索和表达的磨坊主个人史的机会。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人类对阅读对知识对表达的欲望与渴求,还可以看到对我们每个人都意义重大的文...
  • 安提戈涅的评论
    三星半,略失望,档案罗列的太多,真正重要分析甚至都不是点到即止,而是过于划水。我以为要描绘传统口头文化与上层精英文化之间复杂的角力,可是最后却用上层文化也存在传统农民文化的根源就结案陈词了,以为会描述和解释梅诺基奥如何曲解、割裂、挪用和篡改圣经字句,结果却磨坊主的特殊身份与口头传统(语焉不详always)搪塞过去,在哈代的《无名的裘德》里,也存在农民对于《圣经》的明显的篡改与挪用 ,可是并没有所谓的口头文化支撑,倒是磨坊主身份的社会负面气质,可以用布莱克《天堂与地狱的婚姻》的诗句来印证:在布莱克笔下,...
  • 的黎波里智术师的评论
    一般来说,期待越久反倒容易失望,但本书不枉久仰大名,确有一种独特而迷人的阅读体验。除去微观史写作这样的理论问题,本书的主题似乎与我们的时代很遥远,但在主人公磨坊主梅诺基奥身上,我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同情和共鸣的地方,这也让整个故事格外隽永。 本书是英译本的中译,译者指出,金茨堡所有著作的英译都是泰代斯基夫妇操刀,他们之间交情甚笃,英译本质量完全可凭。很多朋友关心这个问题,特加说明。
  • 玛乃的评论
    本书初版已45年,期间经历了多次学术转向,如今读来依旧让人激动、兴奋(其中,作者是小说家的儿子、本身爱读小说,这对该书的文笔、结构帮助巨大)。从中学到的一点是:充分发掘史料中的蛛丝马迹,然后循着这些史料,充分展开想象吧!
  • 和菜头的评论
    没想到,还挺好看的。
  • Nelly.L的评论
    读《奶酪与蛆虫》数次流泪,最能打动我的,一直都是普通人的孤勇。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核心动力就是对“平等”的追求,在意识形态领域长期被基督教把持的欧洲,它还包括承认信仰相对主义、打破(宗教)特权阶层的文化垄断和道德裁定权。有一个16世纪的意大利磨坊主,他虽然会读写但谈不上有多少文化,通过反复阅读咀嚼手头不多的书,在平等成为时代精神之前就自发思考这个问题,在反复的严刑拷问和死亡威胁面前依然拒绝放弃自己的观点,也不愿供出他人的名字连累对方。这一点让人非常感动。作为微观史的代表作,《奶酪与蛆虫》也帮助读者了解...
  • 绛浅的评论
    本书配得起它的名气。中译本翻译得十分流畅,阅读正文时畅快无阻,注释反而需要花很久时间去看。宗教改革和印刷术的传播让这位磨坊主不仅有了表达自己所想的勇气,更知道如何去“利用”流通文本中的话语为自己所用(尽管他经常脱离文本的原本含义)。在磨坊主的智识世界中,可以明显看出一些书籍的影响,也可以看出路德派、纯洁派、乌托邦主义的影子(论及四元素与“干冷湿热”时也许和体质论也有关系)。通过对磨坊主智识世界、漫长审判过程的还原探析,最终试图明晰个体如何成为“窄众”,乃至工业化以前欧洲大众文化(更确切地说是农民文化)...
  • 小绵羊花花的评论
    低于期待值,叙述和分析均有空间。
  • austerlitz的评论
    感觉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必由一种克制感与审慎猜想之间的张力贯穿,前者正是“开创”之外在客观条件所决定的(有限的材料、试探性深入、阶段性结论),而非后人想象中那种一朝发现新大陆、眼前一片豁然开朗的突破。如果说40多年后有人读来觉得略显平淡,那是因为当初的开创之举早已启发众多、深入人心。
  • 小野山的评论
    不知中文翻译里是不是有错,但读起来很流畅。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在于一种文学的写作方式(注释都在最后且作者没有迫不及待地做文本比对),以小标题串联起叙事与研究,勾勒社会宗教背景,知识传播路径,个人生活的图景,史料运用极为出色细腻。重读也让我回想起本科时的就想到的命题,历史与文学之间的关联性,不仅仅是方法论上的体现,本书也试图分析一个人的语言,思想与阅读文本之间的隐秘关联,而这关联被误读,曲解,发散,落于纸上成为文字而层层遮蔽起来,揭露的方式必然是文学。(这一部分作者的参考书是埃科的il problema della 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