桤木王

米歇尔·图尼埃

小说

法国文学 米歇尔·图尼埃 小说 法国 外国文学 文学经典 文学 龚古尔文学奖

2021-7-24

文汇出版社

目录
一 阿贝尔·迪弗热用左手写下的文字
二 莱茵河的鸽子
三 极 北
四 罗明滕的吃人魔鬼
五 卡尔滕堡的吃人魔鬼
六 承载天体
在善恶之间:人性与魔性的交织与倒错
——再读《桤木王》(许钧)
【展开】
内容简介

◆ 王小波推崇的文学大师!

◆ 我们的命运与归宿,都写在了《桤木王》的寓言里!

◆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历史上唯一一本全票通过作品!

◆ 法国销量超400万册,读者心中的“神书”。

◆ 影响了中国文坛一代作家:王小波、莫言、毕飞宇等都爱看图尼埃的作品。

◆ 被誉为与诺奖得主格拉斯的《铁皮鼓》相媲美的杰作。

◆入选专刊世界名著的文库与书单:《七星文库》《西方正典》《理想藏书》。

◆一本思考密度、象征意义和信息量极大的寓言式小说。

◆改编电影《乱世启示录》,由奥斯卡奖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执导,著名影星约翰·马尔科维奇出演。

内容简介:

桤木林的沼泽中挖出一具沉睡千年的古尸,

人们以歌德诗歌中魔王的名字称呼它:

桤木王。

----------------

一个吃人的魔鬼,出没在时间的黑夜。

我是迪弗热,一个法国汽修厂老板。人们叫我“吃人魔鬼”,但我只是一个躲藏在大众之中的无辜之人。我充满柔 情,可世界却邪恶,背信弃义。你看到那充满意义的征兆背后,无处不在的恶了吗?在这个魔鬼主宰的时代里,一切都“倒错”了。

而人们还不知道,人类灾难的根源,就在他们每个人身上……

···························

✶我自幼就喜欢读小说,并且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写小说,直到二十七八岁时,读到了图尼埃的一篇小说,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个发现,我曾经放弃了写小说,有整整十年在干别的事。——王小波 《我对小说的看法》

✶《桤木王》是自普鲁斯特的作品出版之后,法国最重要的一本书。——《纽约客》

✶“桤木王”,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性的悲剧,它已经远远超出了非善即恶的二元对立,超出了人性与魔性之间的永恒冲突。——翻译家许钧

✶我很喜欢《桤木王》,图尼埃在人性之恶面前的冷峻让我震动。——毕飞宇

✶外国文学作品中,我喜欢法国作家图尼埃的《桤木王》。——池莉

✶我还喜欢图尼埃,他的小说《礼拜五》以及《桤木王》足以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王跃文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亦孫的评论
    绝对值得再读与慢读的一本书。寓言嵌套寓言,故事看似离散,但每一句话都有联系,都能在过去和未来中找到对应的意义。主人公相信一种一切皆为征兆的哲学观,在此之上还有恶性倒错与承载之举。图尼埃把坠落的美妙,人性中嗜血的本性,对天真的保护欲描写得极好。而最迷人的是看主角如何在每一个事物里置入他的世界观,一步步看一个本质善良的人成为“吃人魔鬼”。如同启示录一般宏伟深刻。
  • 吃屎女孩的评论
    封面手绘很立新意!说封面丑是不是习惯了书的刻板规格,热爱经典文学不代表观念秉持守旧,作为一名有品德的读者,没有受邀参与新版设计,作品的浓度没有改变,与其声嘶力竭不如闭嘴看书,谁又能否认图尼埃不是每个人心中的经典呢?果然文学是没有限制的,小说维度之丰富令人惊讶,这是另一种角度的反战文学,没有一丝暴力、恐怖与血,但哲理、深度、寓意全都表达出来了。
  • Ygoijgoöl的评论
    封面很有艺术感,好看。把喜欢的书再读几遍:)
  • alain.proust的评论
    竟然刚好在五年后的同一天重读完了!重读也依然是满满当当的五星。鹿角是男根神而马臀是肛门神,德语是堆放的卵石而法语是黏滞的流体,仰卧形同死亡侧卧比拟新生而俯卧朝向大地,作为人的小男孩可以被拆解成一个由两瓣身体拼合起来的事物,失去了精气神的无头尸体更具有身体原型的重量……迪弗热擅长凝视身体的细节,沿着形象的轮廓描摹哲思的金线,它超然于俗世伦理,也必不能被善恶人魔所界定,它密密麻麻地缝进形象隐秘的褶皱下,不断缠结环绕,指向遥远的六角金星。
  • 的评论
    4.5 二战的背景在暗处,一切都在征兆与象征中。修道院学习生活、战争中的信号鸽、战俘生活、林间狩猎、纳粹政讯学校里的小学员,一切都是象征,像优雅有力的信号鸽、失明笨重的驼鹿、排泄与承受的马,集中营的头发,遥远的加拿大,万物都可这样死亡,都可被侮辱与摧毁。
  • Aaron的评论
    阅读《桤木王》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并不容易。图尼埃把他的哲学思辨融入了文学创作之中,用寓言的形式,用小说主人公迪弗热非常零散的日常状态,用他的心得感悟,串联起了整本书的框架。他并不像我们绝大多阅读的小说一样,有着完整的叙事结构,有着精彩的故事情节,作者把哲思根植于各种生活日常之中,而正是这种不连贯的生活日常成了这本书的主体,即不惊心动魄,甚至有一些部分还略显乏味。但这才是日常生活的本质。
  • 夹心饼干小难瓜的评论
    第一章日记式文学太绝了,全文是由许多生活小事拼接起来的,避重就轻地展现了二战时期的人类生活图景,在慢节奏之中发生了天翻地覆。是一本值得细品的书,但不知道是不是情节过于零散,我一直没能摸清楚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一会儿这个感觉一会儿那个感觉。或许寓言式的文学就是这样,主人公不是一个人,是很多个人。
  • kiki204629的评论
    在读《桤木王》的这两周,我的周围发生很多事,有些事情也颠覆我的思维,补看了电影《铁皮鼓》,同是二战时期的故事,和这本书倒是很应景。恶性倒错是一种混乱颠倒的价值观。某明星拜鬼事件,对杀人犯的变态崇拜,内些战争罪人名字标在牌上供人敬仰,简直无法理喻。书中的主人公迪弗热,就身处一个倒错的时代,成为一个倒错的人,即使他一直在控诉这价值观。唯有魔鬼才敢挑战魔鬼,恶性倒错让善良的孩童成长为魔鬼,如果不去纠正倒错,最终结果只有消亡。
  • 雪深蓝的评论
    “由思辨到小说,应通过神话提供给我”(《圣灵之风》)图尼埃的自述是分析《桤木王》的一个重要锚点,神话在此以精悍而流畅的叙事体展开,酷烈的战争背景则被统摄于迪弗热超理性的直觉之下,琐碎的日常由此转换为启示性极强的寓言。15岁的希特勒青年团员被杀那天夜晚,年轻同伴们悲哀的歌声已预言了此后欧洲的破碎。最触目惊心的并非图尼埃这样的无名之辈如何在战争中变成魔鬼,而是人性中的善恶分野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清晰,正如圣皮埃尔宝座上早已落下的那道撒旦魔影。
  • 木由的评论
    二战背景和抽离的叙述让我找回了看塞利纳《长夜行》时的体验。米歇尔•图尼埃避而不谈战争,反而将关注点放在琐屑的日常,带来几近病态的解读。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错使用,既给读者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又使人可以从客观的眼光审视这段历史。每一段经历都仿佛精巧的寓言,语言却平实到几近带有恰克•帕拉尼克式的赤裸。「负载基督的巨人」有着纳斯托尔的五官,备受珍爱的信鸽葬身友人腹腔,拥有二十二根叉角的鹿王死于非命,每年德国民族都将一代孩子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元首,“加拿大”是避难所亦是是奥斯威辛的噩梦。瞎眼驼鹿般的主角在冬夜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