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明朝

赵现海

文化

明史 历史 明清史 明朝 中国历史 政治史 中国史 明清

2021-9

天地出版社

目录
引言 //001
一 贫寒天子与明朝“国运” //011
二 最后的丞相 //025
三 朱棣的“盛世” //039
四 郑和的“绝唱” //053
五 内阁的崛起 //067
六 多面的宦官 //081
七 未再重演的南迁 //099
八 从“土木”到“夺门” //113
九 河套危机与长城时代 //129
十 王阳明与马丁·路德 //149
十一 “大礼议”中的君臣角力 //163
十二 “倭寇”与“板升” //185
十三 不上朝的皇帝 //199
十四 “三案”与党争 //213
十五 繁荣中的困境 //231
十六 明末大瘟疫的元凶 //245
十七 “天”亡大明 //261
【展开】
内容简介

决定明朝历史发展方向的因素是什么?

放眼14世纪的世界,明朝为何做出一个与其他文明不同的选择 ?

在早期全球化历史潮流中,明朝为何错失了历史机遇?

14世纪中期,蒙古帝国开始瓦解,拉开了世界历史新序幕。1368年,在东亚大陆上,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大明王朝建立;与此同时,西欧迎来了“文艺复兴”和此后的新航路开辟;阿拉伯文明在亚欧大陆扩张势力,充当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中介;莫斯科公国在蒙古帝国疆域的基础上,整合罗斯部落,建立起俄罗斯文明。蒙古帝国瓦解后留下的一片权力空间,四种文明开始竞逐其间,勾勒未来世界历史的基本脉络,推动世界近代史大幕的开启。

与其他三种文明相比,孤处东亚的明朝,在疆域政策上,采取“内敛”取向。明朝在大体收复元朝旧疆之后,并未利用强大的国力,追随蒙古帝国的世界扩张脚步,而是重回亚洲,建立 起传统的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中华亚洲秩序”。 在世界走进近代的十字路口之时 ,明朝的这种选择错失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其他三种文明的扩张提供了历史空间,令人扼腕叹息。但是置身于历史中,便会发现明朝的选择具有内在的合理性,是地缘政治、文明传统、王朝性格综合而成的必然结果。

作者从全球史的视野出发,选取了明代历史中17个典型人物和事件,以明朝的“内敛”取向为线索,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诸层面,生动讲述了明代纷繁复杂的人与事,深刻揭示了这种繁杂图景背后的深层内涵,并指出这些人与事对明代中 国,乃至世界近代历史的深远影响。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韧勉的评论
    本书以专题形式注重明史研究的史识与史论的部分,兼具近些年来兴起的历史书写与全球史的眼光,其文笔简洁有力,内容精良有趣,曾经跟明史的学者聊过之前市面上并没有以中国史观书写的,较为系统的明史入门著作,本书作者75后的赵现海老师已经是社科院古代史所明史研究室主任,算是业内明史权威,这本书的出版可以填补专业明史入门的空白。除却过往通史著作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本书加强对经济史、文化史、尤其是中西交通史层面的理解。比如赵老师指出如今大众都知道郑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倡导者贡献卓著,但这实际上是梁启超宣传郑和之后的...
  • 陆钓雪成逍遥叹的评论
    在各路藩王先后建立的政权中,永历政权生存时间最长,存在了将近二十年。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其得到了李定国农民军的坚定支持,另一方面是因为明朝对西南边疆的长期经营,为永历政权提供了十分广阔且相对稳定的地理空间。可见,明朝内敛的疆域政策,促使明朝在边疆地区一直面对各种族群的挑战,长期对明朝构成了军事威胁,并形成了沉重的负担。明后期,“伊斯兰扩张”“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始威胁明朝的边缘地区,催动以明朝为核心和主宰的“中华亚洲秩序”逐渐瓦解。而在晚明时期,长城边疆内外的叛乱人群,进一步从两个方向,彻底灭亡了明...
  • 论文喷火器的评论
    目前市面所见,具有全球史眼光,最简明扼要、名家撰写之明史入门精粹~
  • 星尘的评论
    “十字路口的明朝”指的不是古代中国的十字路口,而是世界的十字路口。这是一本世界史视野下的明史研究,切入点很独特。明朝拥有最先进的航海技术,但却在“大航海时代”来临时与世界背道而驰,这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 Sakura、的评论
    两年前听过赵老师的课,这本小册子行文严谨,有大局观大视野,有大家风范。但再拓展拓展会更好。
  • 鱼的九思的评论
    小书一本,限于篇幅,自然不能凡事展开,但立论精到,视角新颖,非常不错的全球视野下的明史入门。
  • 自有我在的评论
    在这本书中,赵现海的观点非常明确,明朝的统治更趋向于“内敛”发展,这相对于欧洲向往扩展的势头,内敛发展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内耗,失去了扩张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动力自然没有发展的欲望,没有动力自然会不思进取,没有动力自然也会在今后的竞争中逐渐落后,被人反超,最终成为别人的手下败将,被奴役也就有情可原了。当然这些并不是真实发生在明朝,在明朝时,中国依然强大,依然是世界中的强者,但隐患的种子已经埋下。为什么明朝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会选择这样一条道理呢?原因肯定是多样的,但我相信当时的国人确少“居安思危”的总体意识...
  • 林学凡的评论
    这不就是《中国通史大师课》赵现海主讲部分的扩写版吗?
  • 扭腰客的评论
    大而全,多而杂,就像看着唬人的五星饭店,菜单厚厚一摞涵盖满汉全席,却不如路边随处可见的家常菜馆,只把一道宫保鸡丁炒到炉火纯青
  • 苦茶的评论
    赵现海,社科院历史所明史研究室主任,历史所研究员。本书是他撰写的一本明代通史。孟森先生的《明史讲义》作为明代政治通史,其实时间已经稍显久远,吴晗先生的《明史简编》也显得陈旧。这部书恰恰可以作为明代通史写作的继承。当然,这部书还是有他自身的特点,比如强调与西方伊斯兰和欧洲文明,但是我们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其实明代并没有与另外的伊斯兰和欧洲相遇,事实上真正交手的还是北方的蒙古。当然,他把朱元璋诛戮功臣与北方的扩张联系起来,那么就得解释燕王朱棣的北方攻略问题。事实上,朱棣将首都迁往北京,恰恰就是实现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