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

田代华

文学

中医 针灸 灵枢经 黄帝内经 经典 医学

2005-8

人民卫生出版社

目录
卷之一 1 九针十二原第一 1 本输第二 4 小针解第三 9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11卷之二 17 根结第五 17 寿夭刚柔第六 19 官针第七 22 本神第八 24 终始第九 26卷之三 31 经脉第十 31 经别第十一 40 经水第十二 42卷之四 45 经筋第十三 45 骨度第十四 49 五十营第十五 50 营气第十六 51 脉度第十七 52 营卫生会第十八 53 四时气第十九 55卷之五 58 五邪第二十 58 寒热病第二十一 59 癫狂第二十二 60 热病第二十三 62 厥病第二十四 65 病本第二十五 66 杂病第二十六 67 周痹第二十七 68 口问第二十八 70卷之六 73 师传第二十九 73 决气第三十 75 肠胃第三十一 76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76 海论第三十三 77 五乱第三十四 78 胀论第三十五 79……
【展开】
内容简介
由于《灵枢经》成书较早,又经历代传抄翻刻,以致误脱衍倒,文失其真,故校勘研究者代人乏人。然因受到时代的限制和个人理解的偏颇,现仍存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以致给阅读理解《灵枢经》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本次重新对该书进行了调理,选用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校勘铅印本为底本。书末附有重要词语索引,以方便读者利用。《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始终指导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灵枢经》共12卷,81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该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的有关问题,全面阐述了五脏六腑、精神气血津液、人体气质类型等内容,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特别是对经络腧穴理论和针刺方法的记载更为翔实,例如对针法的论述,不仅强调了守神、候气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数十种针刺方法,还详细介绍了针具使用、针刺部位、针刺深浅、针刺禁忌、针刺与四时的关系等内容,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日月三易的评论
    《灵枢经》曰:天之在我者德,地之在我者气,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惟能顺时数,谨人事,勿动而伤,则生育之道得矣。
  • amway璐璐的评论
    《安利风光学经典:徐文兵《黄帝内经》59灵枢经之天年07》很喜欢!都来听听吧安利风光学经典:徐文...(分享自@喜马拉雅FM)
  • sina_Ederson的评论
    分享自东方佛易道《魂魄必具与真修行(道经每日清修)》 - 魂魄必具与真修行 道经每日清修 《黄帝内经·灵枢经·天年》原文 (人之生成及神對生命的重要性) 黃帝問于歧伯曰:... (来自 @头条博客) 魂魄必具与真修行(道...
  • A咖创客风光的评论
    我在#喜马拉雅#上刚更新了新节目《安利风光学经典:徐文兵《黄帝内经》64灵枢经之天年12》,快来听吧!安利风光学经典:徐文...(分享自@喜马拉雅FM)
  • 健康之波的评论
    “回复 谜声:谢谢,我们会陆续上传” 我正在听《国学堂20100313黄帝内经灵枢经之天年系列五》国学堂2010031...(分享自@喜马拉雅FM)
  • 魑魅魍魉异色的评论
    跟前还有倪海厦解读的伤寒论,神农本经,针灸没有品读,还有吴志雄的吴述伤寒论没读,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黄煌的张仲景五十味药证,柴老的医论医案集没读,四小经典没背,素问还有很多没背,灵枢经和温病条辨还没开始背,寡人时间不够用哈[doge][doge][doge][doge][doge][doge] 兰州·王府井
  • 意姨的评论
    #为了凑单我都干了些什么# 之前为了买本草纲目全图版附加上了金匮要略伤寒论千金方千金翼方,今天为了凑整又搭上了温热论湿热论脾胃论灵枢经温病条辨黄帝内经素问等小薄本子,哦这次的黄极经世书加上之前的什么炼金术和周易,应该?可以去摆算命摊子了吧[拜拜](嗯?为什么不买其他?其他都特么缺货啊
  • G郭氏中医的评论
    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为痈。《灵枢经•脉度》 珠海·石溪风景区
  • 曲庆刚的评论
    灵枢经本腧第二中木有说心包经,补上个图吧![微笑]
  • 费城先贤的评论
    文帝八年,夏侯婴薨,葬于东都门外。 夏侯灶死于文帝十五年(前165年)。M2早于M1。 汝阴侯第三代、第四代死于武帝时期,自杀国除。 六壬式盘、二十八宿圆盘、太乙九宫占盘的出土于天文、医学领域意义重大。《黄帝内经》中《灵枢经》的内容与之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