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布上的昆曲

张琴

文学

民俗 艺术 昆曲 蓝花布上的昆曲 文化 戏曲 夹缬 中国

2008年9月版

三联书店

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 在南戏的故乡 一、童年看到的蓝花布 二、蓝色的昆曲图卷 三、蓝夹缬的传说和歌谣 四、蓝夹缬的制作工艺 五、本书的结构逻辑第一章 白兔记 一、《白兔记》及传世图像 二、蓝花布上的《白兔记》 三、《白兔记》花布的辅助纹样 四、另一版本的蓝花布《白兔记》 链接:戏曲粉本的创作第二章 杀狗记 一、《杀狗记》及传世图像 二、蓝花布上的《杀狗记》 三、《杀狗记》花布的辅助纹样 链接:“空脸”图案的形成第三章 蜃中楼 一、《蜃中楼》及传世图像 二、蓝花布上的《蜃中楼》 三、《蜃中楼》花布的辅助纹样 四、另一版本的蓝花布《蜃中楼》 链接:对称花版的异化第四章 西厢记 一、《西厢记》及传世图像 二、蓝花布上的《西厢记》 三、《西厢记》花布的辅助纹样 四、另一版本的蓝花布《西厢记》 链接:夫妻通腿的流俗第五章 义侠记 一、《义侠记》及传世图像 二、蓝花布上的《义侠记》 三、《义侠记》花布的辅助纹样 四、另一版本的蓝花布《义侠记》 链接:永沉水底的《义侠记》花版故里结语 对蓝夹缬“申遗”的几点看法附录图版目录参考书目
【展开】
内容简介
“蓝花布”指的是指蓝夹缬,即用木版印染的蓝花布。蓝夹缬是唐代彩色夹缬的存传。唐代的夹缬曾经是皇室赠送外宾的国礼,至今大英博物馆、正仓院等世界一流博物馆,仍珍藏有中国唐代夹缬碎片。元明后,夹缬仅以单色——蓝夹缬传世,且仅在东南部的浙江温州地区保存下来。蓝夹缬在温州地区仅用做被面,每件上印着16片当年盛传于当地的戏曲纹样,多为昆曲。作者经过五年的田野调查,收集数千件老蓝夹缬,并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在书中以夹缬戏曲图案为依凭,说图,说戏,说工艺。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人生嘉年华13的评论
    张琴:一个人的寻找蓝夹缬之旅:在北京,我只认识两个与收藏有关的人。一个是收藏大家马未都先生,读过他几本书,去过他的观复博物馆。另一个就是青年学者张琴,读过她写的书《蓝花布上的昆曲》,也去过她的还在筹备中尚未正式对外开放的私家博物馆。… 网页链接 (分享自 @中奢网)
  • 启_正的评论
    “由于其主要发源地温州已无存”,这个说法似乎有些绝对了。可参《蓝花布上的昆曲》。 //@如舸斋王依民:
  • 梅缘荷忆的评论
    我买了个蓝花布上的昆曲感觉不错哦~~使用心得:以前看到过关于蓝夹缬的介绍,知道它是我国古老的印染艺术,也知道作者不辞辛苦挽救这一濒临消失的艺术。本书无... 网页链接
  • 一程又的评论
    呵呵,蓝花布上的昆曲//@拖拉姬:昨天进门一眼就瞄到了如此美物。以往只在《汉声》杂志上看过,有缘亲见,真是福气。抚摸着感受诚朴的质感和时光加持,仿佛握着手工艺者粗糙但灵巧的双手。
  • 閒人雷梓的评论
    昨天地坛淘回来的书,有四本此刻躺在枕边。有中华书局两本:冯骥才先生主编的《消逝的花样 / 进宝斋伊德元剪纸》,朱偰先生的《金陵古迹图考》;有三联书店两本:张琴女士的《蓝花布上的昆曲》,黄仁宇先生的回忆录《黄河青山》(以前读过那本放在老家,再买一本不嫌多)。趣味真像老闲人,可惜不是。
  • Missseee的评论
    @水一杯 我的2010年度书(当年读完为限,以滋养程度为序,不满不补):1、张琴《蓝花布上的昆曲》2、(美)罗斯《笔记大自然》3、费孝通《乡土中国》4、陈丹燕《上海的金枝玉叶》5、聂华苓《三生影像》6、冷冰川《最后的罂粟》7、胡昉 张巍《土地 》8、许健《琴史初编》9、高尔泰《寻找家园》
  • Su的小说的评论
    既然被吵醒《蓝花布上的昆曲》ING~~许了好久要一次看完~结果阅读能力受限~这样吧~三天~
  • 岂有此女的评论
    昨天地坛书市收获:《作文本》《世界宗教寻踪》《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国学课》《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中国建筑文化讲座》《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日本文化史》《白银时代生活史》《蓝花布上的昆曲》。
  • MAOHUASUN的评论
    好漂亮的中国蓝夹缬。那是蓝花布上的昆曲。
  • 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的评论
    一位蓝染文化的传承人吴慎因老先生,1983年因怕工艺失传而写出《染经》,首次提到“夹板”花被还保存在温州地区。“夹板”即用板(版)夹布,正是其独有的工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曾为其出版过一本《蓝花布上的昆曲》,而此书的作者张琴为了调查这个工艺历经5年遍访温州、丽水、台州等地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