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中的夜行

张志扬

文学

张志扬 政治哲学 哲学 古今中西 思想 政治学

2010-5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绪论 在西学中走向起点的夜行上篇 西学中取的“四次重述”第一章 “西学东渐”,还是“西学中取”? 1.正名 2.指谓 3.意图第二章 第一次重述:马克思的“阶级存在”及其“目的论历史观” 1.马克思主义的“动力”、“承担者”及其“目的” 2.“革命东移论” 3.“毛泽东思想”的“存在”路线第三章 第二次重述:尼采的非启蒙“个人存在”的启蒙解读 1.“第一次启蒙”,主显——反叛传统的“重估一切价值” 2.“第二次启蒙”,主显——虚无主义之上的“超人”之舞 3.“第三次反启蒙”,主显~反启蒙的“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第四章 第三次重述:海德格尔“存在遗忘”之“存在本源”的迷惘 1.如何进入被遗忘的“存在”? 2.重新勘定哲学史源头之“存在论差异”的“回归步伐” 3.从大地上建立的“世界”如何“图像化”、“座架化”以致不得不期待“只还有一个神能救渡我们”第五章 第四次重述:施特劳斯“存在开端之两希精神绝对性”的持守幻象 1.施特劳斯悖论 2.“古今之争”背后的“诸神之争” 3.政治与哲学是对立,还是共契? 4.施特劳斯“解经观”对现代“解释学”的质疑结语 四次重述之后:立此存照的观点下篇 西学中取的“两个裂口”一些说明第六章 “光”与“死” 1.隐匿了的阴影之谷 2.《理想国》中的“光”与《创世记》中的“光” 3.“苏格拉底之死”与“耶稣之死” 4.“光”对“黑”的主从伦理 附言第七章 尼采的真相 引言 1.“敌基督”——对基督教“一神”的嘲笑 2.“虚无主义是颠倒的柏拉图主义” 3.尼采式“自然正当”的基本特征 4.尼采的“新神”——“狄奥尼索斯的献媚者”第八章 海德格尔的意义 1.流俗的“真理观”——如何“显”的哲学? 2.“真理观”显现着的三大根源幻象 3.重提老问题 4.回顾康德 5.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6.胡塞尔“意识现象学” 7.“存在论差异”——奠基中的裂隙 8.夜光——刻在墓碑上的那颗“星”第九章 黑暗:“在”而不“是”的“指非指” 引子 1.第一种检讨方式:一种现成的主流的“意向性”“是什么” 2.第二种检讨方式:“意向性一是什么”的裂隙号障论式偶在 3.“知其是守其在”应“知其白守其黑” 小结 叙述方式的建筑术倒过来成为奠基之裂隙处的形式指引尾声
【展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基于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思考的力作,是中国学者以自身文明之本位梳理中国的西学研究与接受之传承的一次真诚尝试,见解新颖独特,语言极富魅力。 目录 绪 论 在西学中走向起点的夜行 上 篇 西学中取的“四次重述” ——中国现代性思潮中的“存在”漂移 第一章 “西学东渐”,还是“西学中取”? 1 正名 2 指谓 3 意图 第二章 第一次重述:马克思的“阶级存在”及其“目的论历史观” 1 马克思主义的“动力”、“承担者”及其“目的” 2 “革命东移论” 3 “毛泽东思想”的“存在”路线 第三章 第二次重述:尼采的非启蒙“个人存在”的启蒙解读 1 “第一次启蒙”, 主显——反叛传统的“重估一切价值” 2 “第二次启蒙”, 主显——虚无主义之上的“超人”之舞 3 “第三次反启蒙”,主显——反启蒙的“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 第四章 第三次重述:海德格尔“存在遗忘”之“存在本源”的 迷惘 1 如何进入被遗忘的“存在”? 2 重新勘定哲学史源头之“存在论差异”的“回归步伐” 3 从大地上建立的“世界”如何“图象化”、“座架化”以致不得不期待“只还有一个上帝能救渡我们” 第五章 第四次重述:施特劳斯“存在开端之两希精神绝对性”的 持守幻象 1 施特劳斯悖论 2 ”古今之争”背后的“诸神之争” 3 政治与哲学是对立,还是共契? 4 施特劳斯“解经观”对现代“解释学”的质疑 下 篇 西学中取的“两个裂口” 第六章 “光”与“死” 1 《理想国》中的“光”与《创世记》中的“光” 2 “苏格拉底之死”与“耶稣之死” 3 “光”对“黑”的主从伦理 第七章 尼采的真相 ——解释作为解释的考古、训诂、索隐与虚构 1 “敌基督”——对基督教“一神”的嘲笑 关键词:“反讽”。 2 “虚无主义是颠倒的柏拉图主义” 关键词:“伪造”。 3 尼采式“自然正当”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自然”。 (1) 人的基本分类: 少数人和多数人、超人和末人、主人和奴隶 关键词:“残忍” (2) 价值尺度必须是最高价值——权力意志 关键词:“权力意志”与“权力意志者”的悖论 (3) 自然的历史形式——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 关键词:剥夺剥夺 4 尼采的“新神”——“狄奥尼索斯的献媚者” 关键词:回到”反讽” 第八章 海德格尔的意义——把形而上学带到其边缘 1 流俗的“真理观”——如何“显”的哲学? 2 “真理观”显现的三大根源幻象 3 重提老问题 4 回顾康德 5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6 胡塞尔“意识现象学” 7 “存在论差异”——奠基中的裂隙 8 夜光——刻在墓碑上的那颗“星” 第九章 “黑暗”:“在”而不“是”的“指非指” 1 第一种检讨方式:一种现成的主流的 “意向性”-“是什么” 2 第二种检讨方式:“意向性-是什么”的 裂隙与悖论式偶在 3 “知其是守其在”应“知其白守其黑” 叙述方式的建筑术倒过来成为奠基之裂隙处的形式指引 尾声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duancongxue的评论
    “流行在中国的所谓‘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的说法,乃是一个没有勇气说自己是‘世界的’又要充好汉说自己能够是‘世界的’的人的偷巧说法,而且追究起来,这样说的人,要么它并不清楚自己在什么,要么出催是在自欺欺人。”——张志扬,《西学中的夜行》。
  • 沈殿忠的微博的评论
    看张志扬的《西学中的夜行--隐匿在开端中的破裂》,他要回到中国文化源头的结论,不一定是我所赞同的,但是,他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视为“西学中取”过程中的“四次重述”的第一次重述,同尼采、海德格尔、斯特劳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列起来讨论,还是很有启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