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兰西的二律背反
20世纪70年代,西欧多国的共产党员面临一个关键抉择:是进入资产阶级政府担任职务,还是忠于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理想。而对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权力的结构以及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革命策略作出最具开创性的分析的,正是葛兰西。
本书是安德森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对葛兰西的一次回望,对葛兰西的《狱中札记》进行了细致的语文学分析,使读者得以领略葛兰西高度原创的思考以及其中值得进一步挖掘的缝隙与空白,从而为人们未来向何处去提供了一些启示。
-
美国的分裂
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肯尼迪总统的特别助理、美国重量级历史学家小阿瑟•M. 施莱辛格作品简中版首次引进
战后美国最擅长叙事的严肃史学家,作为时代和事件的亲历者,提供全局性和独到性的历史眼光
从历史和理论的双重视角出发,调和身份认同和政治正确之间的矛盾
“大熔炉”或是“巴别塔”,到底哪一个才是美国?
(1)小阿瑟•M. 施莱辛格具有多重身份,作为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同理查德•霍夫施塔特、丹尼尔•布尔斯廷、埃里克•戈德曼旗鼓相当,获得过两次普利策奖、两次美国国家图书奖和一次美国历史学最高奖项班克罗夫特奖,同时他还是肯尼迪的白宫特别助理,一位将学者与公职人员的身份很好地在自己身上统一起来的典范。作为学者,作为“一线”观察员,小施莱辛格十分勤奋,留下十几部重要的史学专著以及数量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小施莱辛格的作品至今尚无完整中译本,小阿瑟·M. 施莱辛格史学经典系其作品简体中文版首次引进。
(2)起初是作为学者,后来是作为“一线”观察员,有时还作为亲身参与者来探究美国的内在矛盾。小施莱辛格是为数极少的能让你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的历史学家之一。小阿瑟•M. 施莱辛格一直处于美国政治的核心圈,他的作品反映出的是一个历史学家对政治权力运作和政治事件变幻的独特观察、记录和思考。
(3)严肃史学家中最擅长叙事,作品可读性强,适合大众读者。小施莱辛格的写作手法十分高明,有着文体家的那种自然的热忱和19世纪小说家对景致和人物的专注,故事感强,有面向大众读者的质地。从内容上看,小施莱辛格的作品涉及我们长期以来关注的美国政治、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对总统制的研究,提出“帝王总统”的概念,对多元社会、美国认同、种族和族裔问题的关注,对美国政治周期论的观察等。
(4)《美国的分裂》聚焦美国移民史和种族、族裔问题,从历史和理论的双重视角出发,以调和身份认同和政治正确之间的矛盾。
“大熔炉”或是“巴别塔”,到底哪一个才是美国?
为什么种族主义是美国实验的巨大失败?
美利坚何以分裂至此?
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为何如此激烈?
(5)《美国的分裂》初版即获《纽约时报》畅销书。简体中文版系列作品邀请复旦大学历史系顾云深教授为丛书书写万字序言,跟着小施莱辛格走近美国核心,理解美国经验。
《美国的分裂: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思考》追溯了美国历史上的三次移民高潮和它们在美国引起的排外主义浪潮,审视了一个又一个多族群国家的经验教训,指出美利坚民族的经典形象——种族、财富、宗教和国籍被“大熔炉”同化——正在被赞美差异和放弃同化的观念所取代。小阿瑟•M. 施莱辛格指出,多样性从一开始就是美国的标志,种族意识的高涨在一个因历史偏见而蒙羞的国家的确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后果,但是种族狂热的兴起可能会危害社会团结,使美国社会分裂到危险的程度。
-
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
对于理解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以及当代媒体与传播而言,传播政治经济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其独特性体现在:首先,它是整体性的,关注经济实践与社会和政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其次,它是历史性的,主张对当代权力转移问题的完全理解,需要扎根于对长时间段内循环往复的社会转型、权力转移以及矛盾问题的分析;再次,批判政治经济学并不切断自身与道德哲学的历史关联,仍将文化传播组织与良善社会两者间的关系作为核心关切;最后,批判分析鼓励其实践者将自己的分析逻辑贯彻到创造变革的实践行动中去。
《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集中呈现了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政治经济学分会长期关注的主要研究议题,汇集二十余位中外学者的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追溯了媒介与传播研究领域不同的政治经济学传统;第二部分讨论了与媒介和传播休戚相关的权力机制问题;第三部分剖析了传媒业的生产与劳动机制,通过对美国电影及唱片业的个案分析,丰富了媒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第四部分关注的是与媒体消费密切相关的议题;第五部分回应了具体历史语境下的新兴议题和研究方向。
-
清代地方政府
◎著名史学家、社会学家瞿同祖先生于学术巅峰时期写就的经典之作。
◎从人的角度,了解州县级地方政府的运作和基层治理逻辑,认识清帝国结构性集体腐败的根源。
◎哈佛大学出版社1962年首版,至今仍是一个绕不开的起点,一座未被逾越的高峰。
◎深入浅出,简明易懂,即便是无学术背景的普通读者也能阅读无碍。
◎第三次全面修订译本,精益求精,忠于原作。
------------------------------------------------
★内容介绍
《清代地方政府》是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瞿同祖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于学术巅峰时期用英文撰写的一部经典之作。本书由哈佛大学出版社1962年首版,为瞿同祖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巨大声誉,至今仍是西方汉学界相关教学和研究中的必读书。
民间有言“天高皇帝远”,学术界也有个论题是“皇权不下县”,作为最小行政单元的清代州县级地方政府,直接与普通百姓打交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清代地方政府》一书的写作目的就是描述、分析和诠释清代州县级地方政府的结构与运作。
瞿同祖先生通过各种手稿和笔记,同时参考大量的官方资料,以极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州县官和他的四个辅助群体,即书吏、衙役、长随、幕友的职能、地位、收入、贪赃形式和纪律控制等,强调了清代地方政府实际上是以州县官为中心的“一人政府”。此外还重点讨论了士绅阶层在地方行政中的角色。
《清代地方政府》是经典学术著作,但作者瞿同祖写作时的预期读者是对传统中国缺乏了解的英语世界的学子,故其叙述深入浅出,简明易懂,即便是无学术背景的普通读者也能阅读无碍。
------------------------------------------------
★媒体/名人推荐
“《清代地方政府》是一本极为重要的书,其目的在于描述、分析并解释清代州县地方政府的结构和功能;作者也希望此书有助于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并且为官僚政治与行政学提供资料。他的目的和希望都出色地达到了。”
——《亚洲研究学报》
“在中国政府及行政的研究领域中……此书前进了一大步。由于对资料拥有广泛的知识,并具有洞悉内幕的见解,他提出了关于中国基层政府的第一部有意义和可靠的研究。”
——《美国历史评论》
“瞿同祖先生没有撰写教科书,学术著述也较少,没有指导过研究生 (没有弟子) ,因此没有直接的传承,但自1980年代以来,他的著作和研究进路主要通过学术市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不限于法律史的学人,获得了相当广泛的自发的社会影响,出现了一批或多或少地追求瞿同祖范式的研究著作。……但就研究的总体深度和水平而言,在我看来,似乎还没有超过这两本书,至少没有超过《清代地方政府》。”
——《在学术史中重读瞿同祖先生》,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真正意义上的经典性的学术著作,并不是仅仅给了读者一些个完美的结论,而是能够激发读者去思考、去扩展这些结论。《清代地方政府》就是这样的著作。”
——《再读〈清代地方政府〉》,郭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瞿老对清代关乎庶政治乱的基层政府——州县的剖析,所提供的不为我们习知但时至今日仍受其熏习的细节和对制度与个人之间紧张关系的梳理与解析,在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的结合方面,几乎堪称完美。”
——《见微知著与求名责实之间》,王进文(中南大学法学院讲师)
-
作为哲学家的尼采
几乎没有哪位哲学家像尼采那样受到广泛的阅读,也几乎没有哪位哲学家像尼采那样受到普遍的误解。当丹托的经典尼采研究在1965年首次出版时,许多人将尼采视为一位才华横溢却又难以捉摸的思想家。然而,丹托呈现了一幅极为不同的画像,他认为,尼采提供了一种系统而又融贯的哲学,这种哲学超前思考了众多界定当代哲学的问题。丹托清晰而又富有洞察力的评述,有助于将尼采正式当作一位哲学家,并进而阐明尼采作品中的精妙之处,以及他对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的巨大贡献。
本书自20世纪60年代出版,再版多次,作者还在后续的再版版本中以“后续文本”的形式补充了5篇论文,持续不断地补充尼采研究的最新内容,而且对那些持续污名化尼采智识声誉的误解做出了回应。这些论文还思考了尼采的特定作品(包括《人性的,太人性的》与《论道德的谱系》),以及这位作为哲学家的艺术家的形而上学和语义虚无主义。
丹托以高超的技巧与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潜藏于尼采纷繁复杂的谜团之下的重要线索,并将这些线索梳理为一种模式。
——《纽约时报书评》
-
十二把椅子
246个苏联笑话,幽默文学至高杰作
世界各国改编电影超20次,纳博科夫鼎力推荐
无论环境多艰难,你读它时总能笑出来
编辑推荐
◎苏联幽默文学的至高杰作。
一经问世便广受好评,上至当时的苏维埃领袖,下到广大的基层群众,无不交口称赞。纳博科夫对本书青睐有加,称其为自己唯一喜爱的苏联文学作品。
◎苏联笑话的完美展示。
全书内含大量苏联笑话,长短各异,题材丰富,既有市井八卦,也有政治调侃,堪称一本苏联笑话大全。苏联最专业的文学类报刊《文学报》将讽刺幽默专栏命名为“十二把椅子”。
◎苏联文学影视改编之最。
本书共被10余个国家,直接改编超20余次。连纳粹德国都将这部苏联犹太人创作的小说拍成了电影,原作魅力可见一斑。
内容简介
曾经的首席贵族伊坡利·沃洛比亚尼诺夫在苏维埃时代过得穷困潦倒,然而他的命运突然迎来了巨大转机——岳母在临终前告诉他,自己在抄家前将珍藏的钻石、首饰藏进了十二把家具椅子中的一把。然而那十二把椅子早已被当做废品,被偷走卖掉,并四散在苏联各处。伊坡利和他的搭档骗术大师奥斯塔普•本杰尔一起踏上寻找椅子的旅程。
名人推荐
人们在十分艰苦的时候读到这本书也会微笑。
——爱伦堡
广大苏联人民现在都被两位年轻作家的这本《十二把椅子》逗得哈哈大笑。
——曼德尔施塔姆
伊利夫和彼得罗夫合写的《十二把椅子》,是我喜欢的书,有益于我的心灵。
——纳博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