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鲁迅(上、下)

林贤治

传记

鲁迅 传记 林贤治 中国 中国文学 知识分子

2010-9-1

人民文学出版社

目录
引言
第一部 探索者
 一 困顿的少年时代
  1 无声的中国
  2 绍兴:一个人的诞生
  3 母爱·社戏·“义勇鬼”种种
  4 长妈妈和《山海经》
  5 自由而整饬的三味书屋
  6 百草园·友谊的种子
  7 从“少爷”到“乞食者”
  8 在当铺与药店之间
  9 最后的挤压
  10 八元川资与一江离恨
 二 “戎马书生”
  11 水兵之梦
【展开】
内容简介
鲁迅说:“我总记得我活在人间。”“人间鲁迅”,即鲁迅的“人间性”,或“大地性”。正由于他始终坚实地站在中国大地上,洞见一切,看透了所有把戏,深知民众的苦痛和希冀,所以,鲁迅才为了改变旧世界而呐喊、而反抗,才称自己的写作是“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 在这部精彩的传记中,作者生动刻画、真实呈现出鲁迅鲜活的思想、血肉丰盈的个性、特立独行的人格和桀骜不驯的风骨。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独乐乐的评论

    知识分子的属性并不在于拥有知识,犹如技术之于工匠一样,而是由只是培养起来的理性和批判的意识。他们对热泪命运始终给予最大的关注,现实问题不是他们所能回避的。可是,在一个专制的国度里,莫谈国事是必须恪守的原则。而知识分子一旦失去了思想的自由和批判的权利,也就失去了自己。他们不能不忍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

  • 独乐乐的评论

    中国的所谓“民主”,与西方很不相同。它不是建立在维持个人自由、平等和独立权利的基础之上,而是“王道”的产物,是自上而下的恩赐的东西。

  • 独乐乐的评论

    至于自己,他在给山本初枝的信里说道:“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枪。”

  • 独乐乐的评论

    “这几句话是必须要说的,”他说得很慢,很沉着,声音里有一种金属似的刚硬的东西,“中国这么大,总得有人出来说话!”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独乐乐的评论

    个人的人格行为是离不开所在社会的文化模式的,作为西方文化特征之一的个人主义,在以权力为中心的中国社会里很难找到生存的土壤,那些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相标榜的知识者,在权力面前,往往不是趋附,便是逃避,少有真正的独立和反抗。难得的是,能够秉承一种叛逆的性格而坚持到底,即使面临着失败和死亡。

  • 独乐乐的评论

    马克思主义绝不会融化鲁迅,抹煞鲁迅,只能丰富鲁迅,作为现代中国的一个伟大而独特的思想者,他是不可能没有自己的。

  • 独乐乐的评论

    他说:“现在的所谓教育,世界上无论那一国,其实都不过是制造许多适应环境的机器的方法罢了,要适如其分,发展各各的个性,这时候还未到来,也料不定将来究竟可有这样的时候”在他看来,中国社会就行”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什么新东西,结果都变成漆黑。染缸不打破,中国式没有希望的。直至现在,他仍然认为,“伺候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随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

    当前的中国教育,是否仍然是制造适应环境的机器,”一只黑色的染缸“?当代的中国,虽换了招牌,是不是仍然货色照...
  • 独乐乐的评论

    中国人,什么时候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假使真有谁替他们做出决定,定下几项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不管爱排场的历史家怎样铺张,修史时设怎样好看的题目都未免太绕弯子了。一部中国历史,简捷点说,无非是两种时代的循环:一、想做奴隶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

  • 独乐乐的评论

    对于中国的政治社会,鲁迅简直憎恶透了,失望透了。中国人虽然想了各种苟活的理想,也终于没有实现。牢狱般的生活安全而妥帖,只是缺少一样东西:自由。

  • 独乐乐的评论

    在鉴赏方面,厨川强调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通性和共感信,强调文艺说给与的不是知识,而是“唤起作用”。即“作家的内部生命的底里的或种东西”。这与鲁迅历来重视人的精神因素,重视国民性的改造是一脉相通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在这方面,厨川反对以为文艺只有“美”和“有趣”之类的快乐主义的艺术关,当更加切合鲁迅的思想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