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美记

胡舒立

文学

新闻 胡舒立 美国 新闻传播 随笔 报纸 散文随笔 传媒

2012-11

中信出版社

目录
序 新闻专业主义启蒙,从《访美记》开始/展江// V 前言// XVII 一 报人 一对普通编辑夫妇的生活// 003 斯哥特和记者们// 012 安和她的专栏// 024 记者:报纸第一环// 038 “报评作家”戴维•肖的故事// 054 我的朋友希尔维亚// 065 美国驻外记者侧影// 076 二 报纸 《芝加哥论坛报》:“特大”与实用// 101 《洛杉矶时报》:鹰之报// 115 《华盛顿邮报》:新闻人的向往// 131 《费城问询报》:“问询者”的足迹(上)// 157 《费城问询报》:“问询者”的足迹(下)// 174 《纽约时报》:公正和详尽的报道// 190 《今日美国》:今日美国?// 219 三 报业 翻开美国的报纸// 255 小城的报业沧桑// 264 一万人的“登月飞行”// 271 在一家报业托拉斯的地方总部// 283
【展开】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美国报业全景式观察与记录 胡舒立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溯源 •本书写给那些想了解美国新闻报业的读者,提供全景而真实记录,让人身临其境。 •本书从报人、报纸、报业三个角度,对美国报业做了深入的观察,通过此书很容易对美国报纸运行情况有个清晰的了解。 •本书是被称为“亚洲最危险的女人”的胡舒立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溯源,从中不难看出胡舒立的“新闻专业主义”的来源。 内容简介: 《访美记》是胡舒立对美国新闻业深度考察的全记录。她的美国之行,是一次“强化”采访,四个多月几乎都是在汽车轮子上度过的。一行十名国际记者自驾两辆中型吉普车,从中西部出发,最后经底特律回到圣保罗,走了25个州,晤谈了400多人,话题无所不包,可谓地地道道的美国报业“面面观”了。这次访美,胡舒立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开始启蒙,从此她开始在中国推介、践行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媒体界产生巨大影响。 《访美记》分为三部分。报人、报纸、报业。从这三个角度,作者对美国报业做了全景式观察和记叙。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谢长海--品牌化营销研究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2015乙未年访美记游》洛杉矶国际机场在阳光下显得安静,建筑及内部硬件设施并未如想象的宏伟,和浦东国际机场相比,甚至显得有些简陋,但其娴静与从容,显然是见过世面的大家闺秀。通关时人虽多,但2015乙未年访美记...
  • Ivan各革的评论
    读了齐如山的《梅兰芳访美记》,感慨万分。梅大师的风范,我们连望其项背的水平都没有。京剧还会有那样的盛景吗?我不乐观,就象唐诗宋词一样,其产生的环境不可能再有了,于是,就成了绝唱。将来谈传统文化,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后面,要加上民国国剧。@章诒和
  • 记者No-X的评论
    胡主编真的是位好记者[good]钦佩。#访美记#
  • 盛丰收收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 《访美记2:在圣安东尼奥看一场篮球赛》 - 带着办公室里各种篮球爱好者的各种嘱托,我来到了圣安东尼奥。 估计绝大多数地球人知道“圣安东尼奥”这个名字都是因为篮球,所以当地的旅游局应该 访美记2:在圣安东尼...
  • 楚报任浩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 《追忆报业黄金年代--读胡舒立《访美记》》 - 纸媒寒冬、报业衰亡这股冷风,从大洋彼岸吹来,像扇动翅膀的蝴蝶。《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曾经叱咤风云的报业大佬,在媒介变迁的 追忆报业黄金年代--...
  • 求实微传播的评论
    【《访美记》胡舒立】我有些羡慕地想到,或许,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仅从他们艰难的经历就可以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毕竟不是每一个有才华、有毅力、有勇气的新闻记者,都有那种外部条件去写出调查报道的佳品的。
  • 李佳佳Audrey的评论
    读@胡舒立 《访美记》,提到普利策奖在美国报界的影响力。1986年,明尼苏达州中等规模报纸《圣保罗报》因反映中西部农民困境的调查报道首获该奖。报社特意为每个职工发了一件蓝色的T恤,上面印着“我在一家得过普利策奖的报纸工作”几个白色大字。社论作者Ann只有在周末宴请客人家中聚会时才舍得穿上。
  • 爱折腾的王小榕的评论
    1694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得到官方许可或经过官方检查才能出版某一印刷物的'事先约束'时代应当说是结束了。而到18世纪初,许可证在英国的北美殖民地也已经无效。”读《访美记》,感叹某国新闻出版自由落后英美300年,大约还在英国享利八世时代。
  • 财新网的评论
    #财新图书#【胡舒立:访美记】1987年6月,我获得了一个很宝贵的机会,到美国明尼苏达州参加一家民间机构“世界新闻研究所”组织的青年国际记者旅行采访活动。 那是中国人正陆续迈出国门的年月。从20世纪80年代初,名作家们和涉外资深记者们就已经有机会到美国各地访问访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