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北京城

董玥

历史

北京 民国 历史 文化 社会史 文化史

2014-1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目录
序言
前言
绪论
I 规划北京
 第1章 从京师到北平
 第2章 权力:城与人
 第3章 传统:城市与国家
II 经历北京
 第4章 生产:新经济体系中的北京
 第5章 消费:空间和实践的等级
 第6章 回收:经历天桥
III 书写北京
 第7章 社会学:诊察城市病
 第8章 历史:记录老北京
 第9章 文学:书写新北京
【展开】
内容简介
本书不是把城市作为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舞台,而是综合考察北京这个古老帝都本身的转型,以及被塑造成现代中国“文化城市”的过程。作者指出,今天所认为的“老北京”其实并不很老,它并不是帝都时代的北京,而是不那么遥远的民国北京。今天对老北京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将历史商业化的产物。北京不仅是政治活动中心,也是各类人群的生存社会。在作者的观察视野下,北京城获得了深刻的、实质性的学者叙述。 ——唐晓峰 《民国北京城》是第一部对民国时期北京的空间变迁、日常物质生活及其文化表述做出系统研究的重要学术专著,与其他研究北京的著作相比,该书的一个独特视点在于对民国时期北京的普通人群及其日常生活实践的极大关注。“传统的回收”这一概念的独到应用具有很大的启示,它对过去与现在、旧与新、物质与文化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辩证的视点。 ——张鹂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alfred的评论

    人们有时并不是真正想回到过去的生活,至少不是在简单的复制的意义上。“过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词汇表和参照系,它为今天的城市居民对他们不愿见到的事物进行批评提供了一个途径。

    迷恋于“老北京”的人们并不细究20世纪初开始改变这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项目,他们也不特别执着于保存一个“传统”的帝都北京。他们关注的不是这个城市中以前宏伟的景观:壮观的景象和标志性建筑都可忽略,相反,他们关注于小的事物,甚至是这个城市以前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特征。

    此处应响起何勇,“单车踏着落叶望着夕阳不见,银锭桥...
  • kisschick的评论

    当它不再是政治中心以后,北京人仍留恋过去,遵守陈旧的习俗,怀念往日的荣耀,培养着感伤的氛围。但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总有一种虚假的成分渗透入他们的生活中,使得每件事只是“看上去”像真的。不过,我认为,这种怀旧直接地针对现在而非过去,北京不是一个仅仅因为过去而兴旺的幽灵城市。在民国北京,那些被当做“过去”的东西事实上常常就是当下。当下通过两种途径替代过去:往昔依然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当下被一个想象中的未来视角打量着。现代永远存在于未来,对往昔的怀念实际上是指向于当下的。

  • 秣陵老人的评论
    最近在读《民国北京城》和《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诸帝国》。
  • 山海情真的评论
    评论兵团战士btzs 的博文【民国北京城四次大改造】:"皇城改造,工程瀚浩。日月璀璨,神州骄傲。[灌水]"查看原文:民国北京城四次大改造
  • 凭陵新月的评论
    为啥我晨儿看的书跟其他人的画风不太一样啊[笑cry]//@Yoknapatawpha:“《民国北京城》是第一部对民国时期北京的空间变迁、日常物质生活及其文化表述做出系统研究的重要学术专著。”去年10月份出的新书啊,晨哥哥交出豆瓣账号吧[拜拜]//@斯坦德阿普: 《民国北京城》,哦,好的!
  • 斯坦德阿普的评论
    《民国北京城》,哦,好的!
  • 小岩井步鸟的评论
    #摘抄colle#东西干道中有两条穿过了皇城中心。其中,朝阳门和阜成门之间以数条街道首尾贯通。为了打通这条交通动脉,拆除了北海的三座城门和神武门的一部分。长长安街于1914年开通,是全城最繁忙的道路,在修建过程中清除了千步廊和棋盘街等聚集于天安门前的“障碍” 《民国北京城》
  • 满意胡的评论
    推荐《民国北京城:历史与怀旧》,正在读,解决了不少心中的疑惑
  • 画家栾可新的评论
    分享自刑警视觉 《【京城胡同】钟楼湾·拆迁改造进行时 (原创组图)》 - 钟楼湾·拆迁改造进行时 ·1· ·2· 北京的钟楼湾胡同是北京城著名的胡同之一,民国36年(1947年)称钟... (来自 @头条博客) - 【京城胡同】钟楼湾·拆迁改造进行时(原创组图)
  • 曾诚哈木哈木的评论
    书白:相对于把现代性视为一套指标体系,更有解释力的方式是把现代性界定为西方资本主义扩张所主导的一种结构性力量,这正是《民国北京城》采取的进路。董玥揭示了民国北京看似落后和传统的面向其实包含着活跃的能动性。【豆瓣书评】民国北京的现代经验 ( 关于《民国北京城》) 民国北京的现代经验 (评论: 民国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