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政治

姜进

文学

文化研究 越剧 戏曲 姜进 近代史 上海 上海史 新文化史

2015-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目录
自 序/i 导 论 女性、戏曲、浪漫的都市/001 第一章 转型:近代戏剧中性别格局的演变/035 京剧:晚清男性戏剧文化/038 新潮:民国戏剧的女性化/043 嵊县小歌班的故事/051 嵊县小戏进上海/060 女班:女子越剧之滥觞/066 第二章 提升:塑造“清白”的女子新越剧/079 女戏子的清白/082 阮玲玉之死/087 1930年代越剧女演员的境遇/093 爱情剧与女子越剧的崛起/101 与新文艺青年结盟/110 打造新越剧/111 爱国、爱情与色情的主题变奏/122 第三章 越界:都市女观众与弥漫的公共文化/143 戏班、戏院与观众/146 宁绍帮的移民文化/151 女人看戏/156 看戏的经济/158 票友与票社/164 捧场的性别/167 过房娘体系始末/171 越剧与现代传媒/180 第四章 崛起:政治、传媒与女艺人的新身份/193 二战后上海的政治与文化/196 越剧《祥林嫂》与中共地下党/200 工会事件:政治漩涡中的女演员/209 “十姐妹”义演《山河恋》:塑造新的身份认同/215 筱丹桂事件:在公共媒体中登场/222 从无声处走来,向社会宣讲/234 第五章 记述:从情节剧到民族志/239 电影《舞台姐妹》:一部革命情节剧/245 人民共和国早期的国家与越剧/253 宏大叙事的问题/262 “文革”风暴/268 后革命时代/273 越剧《舞台姐妹》:生命如歌/277 在历史中寻找自我/288 第六章 创造:阴柔美的诗与政治/297 女子越剧的诗学/300 女小生:女性塑造的理想男性/307 独一无二的全女班/314 女性的叙述/317 再造《红楼梦》/325 为中华塑造爱/331 第七章 结论:越剧、革命与中国近现代史/341 女性价值/346 中国革命/349 历史分期/352 新世纪/357 附 录/364 参考书目/367 索 引/388 后 记/405
【展开】
内容简介
越剧在二十世纪的上海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从男班到女班的脱胎换骨。来自嵊县的乡下姑娘在改造越剧的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和命运。她们所演绎的梁祝、红楼、西厢等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凝聚着女性的生命体验、诗性想象与政治诉求,是一个时代的经典,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人之私人情感世界 ,形塑了人们的婚姻、性别和爱情观。追踪这一段轰轰烈烈却未见于经传的历史,作者试图在中国文化现代转型之语境中探寻和思考越剧之意义。 本书以越剧在上海的发展为案例,研究上海都市文化在近现代的形成过程以及特点。越剧在三四十年代的迅速兴起,不仅是一个文化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象征着女性在都市公众领域的崛起。以越剧为透镜来观察中国传统性别结构及以此为基础的权力结构在近现代上海都市社会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演变。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评论
    诗与政治 | 是谁杀死了阮玲玉。阮玲玉,一个被美丽与哀愁所缠绕的名字,也是一个足以激发人们文化想象力和意义再生产的灵感之源。1935年她的自杀引发的媒体事件生动地再现了民国女演员的困境,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诗与政治 | 是谁杀...
  • 道体用的评论
    汉尊儒家后,汉儒为表示存在感无所不用其极。如周以前,诗是政治、历史、宗教性的文献,非个人抒发情感的文学表现形式。“诗言志”,就是指载道、记事。但到先秦,诗已发展为较纯粹的文学形式,不大为政治服务,可汉儒却牵强附会,硬把诗与政治联系,甚至把《诗经》的《关雎》硬说成是指后妃之德。
  • 陌城烟沙的评论
    读过《仓央嘉措》 “可怜的人。 他要的不过是诗与爱情,却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在最意气风发的年纪里被禁锢于布达拉宫之中,被迫与所爱之人分离,没有自由没有盼头,甚至连选择自己身份的权力都..” 网页链接
  • 宣城那些事儿的评论
    #宣城身边事# 清初著名诗人,蒲松龄的老师施闰章旧居。施闰章1618年生,卒于1683年,字尚白,号愚山,又号蠖斋,安徽宣城人。顺治年间进士。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官至侍读。诗与宋琬齐名,号“南施北宋”。其作品对清初的社会政治状况有所反映。所著有《学馀堂诗文集》。其故居为安徽宣城会馆。
  • 寒汐在闵大荒拓荒的评论
    #诗与政治#好基友就是,一人写书,一人作评。越剧:她们的故事,她们的诗学,她们的力量 越剧:她们的故事,她...
  • 夜半歌声ybgs的评论
    诗与政治,现代儒学的回顾和反思,明清士大夫,傅斯年 [微风]六月推荐书单(社科类...
  • 蓟门书院的评论
    【蓟门书院】摩登与传统:阴柔美的诗与政治提起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人们自然而然想起的是百乐门里的灯红酒绿、大光明电影院的欧美原版电影、霞飞路上的时尚万千和十里洋 详见长微博: 网页链接
  • 雨过山前的评论
    喜欢帕诗里的风花雪月,有惊鸿一现有哲思有美有烟火味。不爱他讨论国是,好像革命任务,诗与政治总是让人生厌。
  • Henmo2011的评论
    厚厚的四本新书,买中间这本《诗与政治》,完全是因为它的副标题为“二十世纪上海公共文化中的女子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