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宏 观 篇
第一章 西方诗学趋向 ——从真理的角度论文学
一、 视文学为非真理或摹仿的真理的文学观
二、 视文学为表现真理的文学观
三、 视文学为本体真理的文学观
四、 视文学为现象学真理的文学观
五、 视文学为符号学真理的文学观
六、 视文学为解构反真理的文学观
第二章 中国诗学趋向 ——从和谐过程的角度论文学
一、 《尚书》的宗教文学观
二、 《左传》和《国语》的人文主义文学观
三、 《毛诗序》的教谕性文学观
四、 《文心雕龙》综合全面的文学观
五、 六朝两种唯美文学观
六、 唐宋新儒家的文学观
七、 明清主要的文学观念
第三章 中国早期的世界观和文学观
一、 以鬼神为中心的世界观和宗教文学观
二、 以礼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人文主义文学观
三、 儒家世界观和教谕性文学观
四、 《系辞传》的“有机”世界观和刘勰综合全面的文学观
第四章 中国诗学和西方诗学的内在系统性
一、 中西诗学系统中的共性关系
二、 中西诗学系统中的差异关系
三、 中西诗学系统所依赖的宇宙论范式
四、 中西诗学的特殊性和共性 微 观 篇
第五章 和谐的诗学:柏拉图和孔子论诗
一、 教育论:培养理智的和道德的和谐
二、 诗之用:利与害 三、 对诗的赞美:美与至善
四、 道德和审美的原则:内容和形式的单纯性
五、 和谐的类型:纵向提升的理智和谐与横向扩展的道德和谐
第六章 想象的诗学:华兹华斯和刘勰的文学创造论
一、 华兹华斯和刘勰论文学创造的四个阶段
二、 华兹华斯论感性与超感性经验的交织
三、 刘勰论感性与超感性经验的互相生成
四、 华兹华斯的感性与超感性经验交织模式和柏拉图的岩洞寓言
五、 刘勰的感性与超感性经验相生模式和庄子的庖丁寓言
第七章 “势”的美学:费诺洛萨、庞德和中国批评家论汉字
一、 汉字在形态、句法和语源上呈现的自然势能
二、 费诺洛萨和中国古代文字学
三、 汉字势能在诗歌中的运用
四、 汉字势能在书法中的表现
五、 中国传统书法批评中的“势”
六、 费诺洛萨的论文和庞德的动势形象理论
七、 书写文字、宇宙论和审美理想
第八章 解构的诗学:德里达和大乘佛教“中观派”论语言与本体论
一、 词汇和构句的解构:德里达的语词游戏与僧肇的语词迷宫
二、 从解构语言到解构神学本体论:德里达的延异和僧肇的区分论
三、 德里达的双阶段否定与中观的双重否定
四、 解构的法则:德里达的“四重药房”和中观的“四句破”
五、 自我解构的路径:德里达的“冗余的超数字”与吉藏的“八意”或“四重二谛”
六、 哲学的“终结”:德里达和中观之解构的结果
第九章 跋语:从内文化、跨文化和超文化视角审视中西方文学批评
一、 内文化视角:为跨文化比较建立可靠的基础
二、 跨文化视角:克服相似论和差异论的偏见
三、 超文化视角:正确评价相似和差异
引用书目
著者后记
译者后记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中西方诗学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 分为宏观篇、微观篇和结语三部分。宏观篇集中讨论了中西方诗学的宏观结构;微观篇探讨中西方诗学的微观构造,即中西方诗学的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系列具体理论,将柏拉图和孔子的和谐诗论、浪漫派领袖华兹华斯和刘勰的文学创造论、现代主义和中国古代有关汉字与诗歌之势的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和大乘佛教中观派的解构理论等进行比较分析;结语部分对本书引介的内文化、跨文化和超文化视角进行了认真地理论反思。本书是自刘若愚以来,美国学界有关中国文学理论的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