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通鉴

[清]夏燮 撰,沈仲九 标点

文学

明史 历史

2013-11

中华书局

目录
出版说明 义例 与朱莲洋明经论修明通鉴书 前编卷一 元顺帝 至正十二年壬辰(一三五二)至十八年戊戌(一三五八) 前编卷二 元顺帝 至正十九年己亥(一三五九)至二十三年癸卯(一三六三) 前编卷三 元顺帝 至正二十四年甲辰(一三六四)至一一十六年丙午(一三六六) 前编卷四 元顺帝 至正二十七年丁未(一三六七) 卷一 太祖洪武元年戊申(一三六八) 卷二 太祖洪武二年己酉(一三六九) 卷三 太祖洪武三年庚戌(一三七○) 卷四 太祖洪武四年辛亥(一七七一)至五年壬子(一三七二) 卷五 太祖洪武六年癸丑(一三七三)至八年乙卯(一三七五) 卷六 太祖洪武九年丙辰(一三七六)至十二年己未(一三七九) 卷七 太祖洪武十三年庚申(一三八○)至十五年壬戌(一三八二) 卷八 太祖洪武十六年癸亥(一三八三)至十八年乙丑(一三八五) 卷九 太祖洪武十九年丙寅(一三八六)至二十二年己巳(一三八九) 卷十 太祖洪武二十三年庚午(一三九○)至二十七年甲戌(一三九四) 卷十一 太祖洪武二十八年乙亥(一三九五)至三十一年戊寅(一三九八) 卷十二 惠帝建文元年己卯(一三九九)至三年辛巳(一四○一) 卷十三 惠帝建文四年壬午(一四○二) 卷十四 成祖永乐元年癸未(一四○三)至三年乙酉(一四○五) 卷十五 成祖永乐四年丙戌(一四○六)至八年庚寅(一四一○) 卷十六 成祖永乐九年辛卯(一四一一)至十五年丁酉(一四一七) 卷十七 成祖永乐十六年戊戌(一四一八)至二十一年癸卯(一四二三) 卷十八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甲辰(一四二四)至仁宗洪熙元年乙巳(一四二五) 卷十九 宣宗宣德元年丙午(一四二六)至二年丁未(一四二七) 卷二十 宣宗宣德三年戊申(一四二八)至五年庚戌(一四三○) 卷二十一 宣宗宣德六年辛亥(一四三一)至十年乙卯(一四三五) 卷二十二 英宗正统元年丙辰(一四三六)至五年庚申(一四四○) 卷二十三 英宗正统六年辛酉(一四四一)至十二年丁卯(一四四七)
【展开】
内容简介
《明通鉴》是夏燮一生精力的结晶。他不满记载颇失其真的官修《明史》,决意从事明史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参证群书,考其异同”,乃写成此书。全书共一百卷,二百万字,记载明朝一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历史。在《明通鉴》中,夏燮把明代历史分为三个部分来撰写:《明前纪》,起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迄于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用元朝的年号,记叙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参加农民起义军到建立明朝的历史。《明纪》,起自洪武元年,迄于崇祯十七年,记叙朱元璋称帝后到崇祯缢死煤山、清兵入关的历史。《附编》,起子清顺治元年,迄于康熙三年,用清朝的年号,记叙南明政权的历史,特别是抗清斗争的历史。《附编》这种形式,是夏燮在编撰《明通鉴》中的一个独创,是与清政府作合法斗争的产物。因为清统治者害怕激起汉族人民的反抗情绪,对南明的历史讳莫如深,不使编入官修的《明史》,因而这段历史缺乏记载。夏燮找出乾隆《附唐桂两王本末》于《通鉴辑览》后的诏令作护身符,巧妙地将南明历史收入作为《附编》,纳入明史体系,这不仅保存大量南明史料,而且使明史首尾相连,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著作。 《明通鉴》一书,还有它自己的一些特点, 材料丰富,考订详实。夏燮仿照司马光《通鉴考异》的办法,另撰“考异”,并按照胡三省注《通鉴》的办法,收“考异”分注于正文之下。他在《明通鉴》和“考异”中所引用的资料,有的已经散佚了,但在此书中却保存着,为我们研究明史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