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中晚明思想史研究中的流派
二、立说凭据:《大学》文本与解释之争
三、传播机制:理学的讲学活动研究
四、本书的思路、资料与结构
上编理学学说的建构模式
第二章理学宗旨:讲学须有宗旨
第一节讲学须有宗旨:《明儒学案》的新启示
第二节讲者的强调:须识我立言宗旨
第三节学者的追问:有个宗旨方好用工
小结
第三章立说模式:宗旨源于《大学》
第一节《大学》文本与诠释变动
一、《大学》:经典建构与文本变动
二、明代提倡古本的先驱:突破与局限
第二节王阳明:《大学古本》与“致良知”宗旨
第三节方法论启示:《大学》文本竞争的众声喧哗
第四节李材:《大学》改本与“止修”宗旨
一、李材的《大学》改本
二、“止修”宗旨:李材与《大学古义》
三、补偏救弊与自立新说!
第五节刘宗周:从《大学》提揭宗旨的“余蕴”
小结
下编学说传播与学派传承
第四章从“致良知”到“止修”:李材讲学的转向
第一节追随者:丰城湖茫李氏的讲学历史
一、丰城湖茫李氏
二、李遂的讲学历程
三、李遂的功业与讲学期待
四、阳明学追随者:李材的早期讲学
第二节讲学转向:岭西自主讲学与揭出“止修”宗旨
一、岭西事功与罗旁大征之议
二、书院创设与官学兴复
三、自主讲学与揭出“止修”
四、小结
第三节宣讲“止修”:李材在云南、郧阳的讲学活动
一、洱海:讲学与文教
二、金腾:讲学与军旅
三、郧阳:讲学与兵变
四、李材案:讲学、事功与政治
小结
第五章多元理学学说之间的对话与竞争
第一节惊骇:阳明后学的反应
第二节辩难:江右阳明后学的应对
第三节不必强同:许孚远、万廷言之诤
一、同年讲学知交
二、论学同异
三、《大学》竞逐
第四节共识与分歧:止修学与管志道
第五节由合而分:止修学与东林学人
小结
第六章学说互动与地域性理学传统的系谱化:阳明学、止修学的传播与“闽学”书写
第一节阳明学与“闽学”
一、明代“闽学”的重续
二、阳明学入闽:马明衡来学
三、阳明学入闽:聂豹往教
四、阳明学持续入闽
第二节止修学在福建的传播
一、谪戍途中的讲学排场
二、讲学与讲会:漳州、莆田、武夷
三、进学之途:刻书、日鉴与会籍
第三节止修学与“闽学”的互动:李材与何乔远之例
一、止修学的批评者
二、汲引与抵制:止修学者与何乔远的讲学交涉
三、《大学》宗旨分歧:“止修”与“诚意
第四节“闽学”系谱化:以几种“闽学”学谱为中心
一、中晚明“闽学”的系谱化进程
二、清初李光地祖孙对明代“闽学”系谱的重塑
小结
第七章理学脉络中的学说传承与学派延续
第一节理学的道统观念、授受方式与师承关系
第二节谨守师传:徐即登的讲学与督学
一、“止修”之传:以《大学》为据
二、到处讲学:徐即登的讲学活动(一)
三、督学与讲学:徐即登的讲学活动(二)
第三节修正师门宗旨的尝试:涂宗溶之例
一、修正尝试:师门宗旨的传承与变异
二、历官倡学:涂宗濬的讲学活动(一)
三、督抚讲学:涂宗濬的讲学活动(二)
四、“止修”学与冯从吾:涂宗濬的讲学活动(三)
小结
第八章结语:自得之学与道统之传
一、推陈出新:变动不居的“经典”
二、学派建构:经典凭据与讲学活动
三、自得之学与道统之传
附录一:李材《大学古义》版本与内容简表
附录二:江西丰城湖茫李氏南辉房万平公世系图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揭示出中晚明时期理学学说和学派建构的一种重要模式,即“讲学须有宗旨,宗旨源于《大学》”,并进而指出这个模式主要包括改《大学》、拈宗旨、兴讲学三个关键步骤,即首先对极具争议性的《大学》文本进行重新厘定,然后根据新厘定的文本进行重新诠释,并从中概括出口号式的学说宗旨,作为一己理学学说的核心观念,再围绕此核心观念发展出新的理学体系,最后借助盛行的讲会组织和讲学活动来传播新学说。
本书价值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本书根据《大学》文本和诠释变动揭示出中晚明理学学说和学派建构的重要模式,有助于重新认识理学乃至儒学的内在自我更新机制,重新审视儒学经典在文本和诠释上的变动不居特性,这个双重可塑性正是其与时俱进而又价值长存的关键所在。
二、本书有关中晚明理学学者的讲学活动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当时知识分子的社群组织、知识交流和学术心得分享方式,同样也有助于了解在官学体系之外由知识分子主导的教育和教化方法。其中的部分内容,诸如书院式教学方式、重视师生对话和互动的沟通渠道,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中仍然不失为具有吸引力的选择。
三、本书有关李材的个案研究,为透视中晚明时期的理学学说和学派建构,以及观察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扎实可靠的参考案例。
刘勇所著《晚明士人的讲学活动与学派建构——以李材(1529—1607)为中心的研究》一书,以明儒李材的讲学活动与学派建构为中心,探讨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理学群体中新兴学说和学派的产生、传播、扩展与传承的模式,并着重从思想史的角度,解释这种模式产生和运行的思想根源与内在动力。全书正文共七章,主要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以宏观综论的方式,从理学经典《大学》的文本变动和诠释竞争切入,探讨中晚明理学学说和学派建构的理论根据;下编以李材的“止修”学说及其讲学活动作为个案研究,探讨理学学说和学派的传播及传承的社会化途径。
本书认为,中晚明两百年间产生新兴理学学说的一种重要而普遍的模式——“讲学须有宗旨,宗旨源于《大学》”。这个模式主要包括改《大学》、拈宗旨、兴讲学三个关键性步骤,即透过对《大学》文本进行重新厘定并作出新诠释,从中拈出一个高度概括的学术口号式的学说宗旨,作为个人理学学说的核心观念,围绕这个核心观念演绎出新的理学体系,然后主要借助当时盛行的讲学、讲会活动传播学说。这是中晚明时期理学学说和学派生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其中,宗旨是各种新理学学说的标志,《大学》则是林林总总的理学宗旨得以成立的经典依据,而讲学活动为新理学学说和学派提供了最有效的社会传播途径。本书结语章对这个建构模式进行解释,指出创立新说、提倡讲学和建立学派的思想根源和内在动力,源于理学自身的两个基本诉求,即中晚明理学中普遍存在的对自得之学和道统之传的追求。阳明学的兴起为挣脱经典和权威的束缚,追求自信本心的自得之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道统论则是理学兴起以后,普遍影响士人思想和价值系统最重要的观念之一。中晚明理学学者的改《大学》、拈宗旨、创新说、兴讲学活动,既是其学有自得的重要体现,也是其致力于度越前人、凌驾诸儒,从而直接孔曾宗传,为一己学说和学派在道统系谱上寻求地位的标志。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