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正简

苏雪林

文学

苏雪林 楚辞

2007-10

湖北武汉大学

内容简介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难理解的一篇。苏雪林相信这是由于古书竹片错简、脱句造成的。通过她的研究和重新排简,发现《天问》可分为五大段,每段句子多寡一定,即天文、地理、神话各四十四句,夏商周三代历史各七十二句,乱辞(楚辞的结尾)二十四句。她 她在其它论述中也多次提到,《天问》是一篇“域外文化知识的总汇”,屈原的行文与其说是“发问而待后人解”,不如说是“提问而待学生(反过来)问(他)”。 苏雪林根据其天文、地理、神话、上古半神话历史的内容,推断《天问》中最庞大的三个神话皆来自域外,因为“中国人先就感觉陌生,出典虽可觅之《山经》、子书却毫无系统”。苏雪林认为战国时代在北方大国齐国出使时候的屈原,可能跟像邹衍(推断其可能为西亚来的学者)那样的人学习过域外文化,而这个域外指的就是西亚,正是《圣经》故事的祖籍地。 《天问》共有三个神话。第一个是“洪水传说”,苏雪林认为屈原只用了二十句约八十字来介绍《圣经·创世纪》的全部内容。比如“登”字是“安登”的省略,指的是亚当,在我国古代基督教(译成“一赐乐业教”,即“以色列”的音译)的石碑中确有此说;“女娲”指的则是夏娃。 第二神话是“后羿射日”,实则是“颛顼与共工之战”。而苏雪林认为后羿的形象与古希腊神话中的半人半神英雄赫拉克勒斯有关。 第三神话是“印度诸天搅海故事”。 这三个神话都以生命树(或不死树、不死草、不死药)为主题。在战国时代进入中国的域外文化中,长生不死药对中国人尤其是古代帝王的影响力最大,遣使出海求仙药的行为屡见不鲜。 作为一种学术研究方向,苏雪林最大的贡献即是,她以平和、包容兼蓄的精神,将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古代文化的交融在时空上做了一次大提前。她在此书的《自序》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基于民族自尊心理,任何民族总想将文化创造权攘归己有,尤以保守性特强的我中国人为甚。他们总爱说:中国文化是我们中国人关起大门创造出来的,不受别的国家丝毫影响,以为这样才是光荣。所以我的话无论如何是不爱听的。他们不知道文化之物单独发展殆不可能。各民族间单纯的文化互相接触以后,彼此感染启发,激荡融会,而后始能逐渐进步形成一个较高级的文化。这样转辗相生,始能诞生今日光辉灿烂的文明世界。” 最后,以一句苏雪林书中的话作结:“关于屈赋里世界文化之发现与时代有关,时代未到,这个宝矿的蕴藏是无从显露的。”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