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尺度

茅海建

文学

茅海建 历史 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晚清 鸦片战争 军事 中国

2011-1

三联书店

目录
自序 西方新敌面前的“天朝”旧容 鸦片战争清朝军费考 问题的提出 军费支出总额之估计 清朝经费的来源 军费支出的用项 结论 附表:各省区捐输情况表 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兵力 英国侵略军的兵力 清军的兵力 对抗中的中英兵力对比 清军兵力不能集中的原因 结论
【展开】
内容简介
《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增订本)》内容简介:两次鸦片战争实为中国历史之转折,传统的国家进入了近代的世界。在此转折关头的若干细部,不可不察。作者由此考察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军事:清朝的军费、兵力、装备、训练水平,以披露西方新敌面前的“天朝”旧容;由此考察了两次鸦片战争中的外交:广州入城、西礼觐、公使驻京以及叶名琛外交思想,以说明“天朝”观念下的外交失矩;由此考察了两次鸦片战争中的若干重要战例:虎门之战、吴淞之战、浙东之战、三次大沽之战,以测算近代尺度丈量下的实距。 《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增订本)》以《近代的尺度》作题,为明确地开出度量标准:战争不能分冠、亚军,没有第二的存在,只有胜者和败者。近代中国与外国的战争,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恰是一把尺子,量出了“天朝”与“泰西”之间在近代化上的差距。在那个时代,许多尺度与今有所不同,特别明显的是,强权是十九世纪通行的“公理”。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與之--共勉的评论
    日写一文:小站练兵,并不被我们所熟知,的确就是中国近代军事的开端,历史现实比教科书要公平,以更大的尺度判定是非功过@豆豆2073671625
  • 人大考研小记的评论
    1,基本原理VS个别反例。2,尺度(意义范围),近代以来,法的普遍性要求人人平等。3,歧义概念,确定性指引VS选择性指引。规范性条文(规则、原则)VS规范性法律文件。4,概念,法理VS部门法。拾遗,在法理中是事件,民法中是行为。法理的责任竞合与民法责任竞合。
  • 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的评论
    【名人书评】@王巍w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中国并购公会会长):《近代的尺度》展示了作者茅海建对史料的梳理与把握能力,此书更雕琢历史微观场景。两次鸦片战争之财政黑洞,军事错局,外交迂腐,民智愚顽,令人痛心疾首。作者潜心发掘史料,多有杰作,令人敬佩。
  • 荆俊逸22的评论
    “史学确实不是年轻人的事业,不管你用何种方法,都不可能速成,而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熟悉史料并了解学术史,且动笔越早越可能悔其少作;然而,年轻时若不勤于动笔,又何来成熟?又何能思畅笔顺?很可能会长久地涩于写作。这几乎是一种悖论。”——摘录于《近代的尺度》,2009年
  • 张朋85的评论
    “史学确实不是年轻人的事业,不管你用何种方法,都不可能速成,而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熟悉史料并了解学术史,且动笔越早越可能悔其少作;然而,年轻时若不勤于动笔,又何来成熟?又何能思畅笔顺?很可能会长久地涩于写作。这几乎是一种悖论。”(《近代的尺度》) 网页链接
  • 卫都守丞的评论
    也只是到了这时(张家湾、八里桥之战,引者注),僧格林沁才从1859年第二次大沽之战胜利的迷醉中清醒过来,认清了中西军事的实际差距。——茅海建《近代的尺度》 按:更有至死而不知者。
  • 喬_BraverBoy的评论
    《近代的尺度》——茅海建
  • 无敌的王小草的评论
    读了半本《近代的尺度》就看出茅海建老师的档案看的确实不是一般的多,有点把史料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根据史料自己评判历史的意味。王老师在课堂上也向我们反复强调史料的重要性,老师良苦用心啊,好在我有了重视史料的观念,但惭愧的是实践却基本没有。[失望]
  •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2011的评论
    越做越大的开本,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上海三联1998.12一版,北京三联2011.1增订。
  • Join2Joy的评论
    这种思维过程的第一步是,士大夫以强制性同化的认知方法,把近代西方的种种异质的新奇事物,在思维中分别归类到传统的范畴、概念中去,然后,第二步则是,从“万世不易”的圣人之学中直接推衍出评价西学的尺度。这样,一旦“强制同化”的认知方法,与“生学投影”的思维演法则结合为一体(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