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孤旅

赵诚

文学

传记 黄万里 水利 三峡

2012-3-1

陕西人民出版社

目录
历史大转轨时期的名门之子 父亲黄炎培:晚清举人,蔡元培学生 同盟会上海负责人,江苏新兴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袁世凯说他“与官不做,遇事生风” 在众多兄弟姐妹中黄万里是第三个男孩从淘气孩子到唐山交大高才生 淘气的孩子也能成才 文才很好,但选学了工科“以拯农为己志”,赴美国学水利 “从来没有农民对不起统治者,只有统治者对不起农民” 连读三所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 驾车四万五千英里,看遍美国各大水利工程和丁玉隽结婚,“新妇凝装,裘马清狂” 因为是上海人,被未来老“泰山”拒于门外 黄炎培请人保媒,丁惟汾打破成见八载烽烟,走遍四川主要河流 徒步勘测金沙江、岷江、涪江、嘉陵江 新津落水,死里逃生 第一个工程,第一个儿子 下到河里才知道卵石是多层移动的 三台告捷,父亲叫他不要自满 长城创业,支持“飞虎队”抗日甘肃治水,展露多方面才华 与黄河结缘,从甘肃下手 “生平服膺一‘义’字,故有大批人相从工作” “水火刀兵满世间”,“且待太平气象还” 与岳父丁惟汾最后一次见面 广泛的社会交往,干练的行政才能 儿子黄二陶的一段生动回忆不问政治的人也卷入了政治 对现代人仍有指导意义的一份演讲提纲 一次没有成功的策反二哥之死和黄炎培的先见之明 黄炎培希望儿子外圆内方:做事有原则而待人处事有回旋余地 丁惟汾的营救信送到谷正纲面前时,二哥已经被军统杀害了 黄家第一批出国留学的三兄弟都英年早逝;黄炎培劝长媳回美国 内堂兄丁基石带黄万里去见陈毅,陈毅动员专家参加东北建设 丁基石的命运与刘少奇、饶漱石相连满腔热忱地来到东北却无充分施展余地 接受新鲜事物,燃起新的希望 水利部要把黄万里调到北京去 现实面前的无奈与困惑 傅作义称他有能力有热情,曾争取让他到水利部工作唐山执教,体验温馨中的寒意 祭恩师文 学生们的深切怀念 开始尝到政治运动的滋味 又一个留美人才的遭际清华园四年:暴风雨前的欢愉和平静 与生俱来的善良、热诚与宽容 难得的全家福和《三代大丫头》反对三门峡建坝,力排众议,“光荣”孤立 苏联专家帮助制订的宏伟规划 “圣人出,黄河清”描绘的美好未来 近半个世纪的无情现实 从黄河实际出发,不同意苏联专家的意见 断定三门峡建坝必将形成淤积并延伸到西安 历史见证: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 高坝派、低坝派和只有黄万里一人的“反上派” 连不要堵死大坝底孔的意见也被拒绝采纳时间验证了黄万里的预言 严酷的现实惊动各方,国务院在三门峡召开现场会议 改建迫在眉睫,周总理提出两个确保 两次改建仍不能解决泥沙淤积问题 清水出库,滩地崩塌;移民困难,有增无减 40座长江大桥的代价和515万人受灾的后果《花丛小语》惹来滔天大祸 毛泽东看到黄万里文章和随之而来的《人民日报》专栏“什么话” 胡耀邦的反思和张含英的自责 昆德拉式的“玩笑”和党治国的挺身而出 雾里看花,小语不小——重读当年“罪证” 毛泽东不高兴地对黄炎培说:“你们家里也分左中右啊!” 由不同声音到一边倒 如此批倒批臭 “伽利略被投进监狱,地球还是绕着太阳转!”同黄万里一样坚强的“保黄派” 胡家博被打成“黄万里在党内的代言人” 李亚莉一身正气、一腔苦水 同学们自发地站出来为黄万里辩护苦难的历程 密云劳改,“赤心依旧欲飞扬” 自家耕种,“肩头负得流金沈” 放不下黄河情,解不了黄河结 上书董必武,再论三门峡 不得不打孔放水排沙 毛泽东对黄炎培说:你儿子黄万里的诗写得很好,我很爱看 对黄万里折磨最深的是连累家庭 费老大劲才让第二个儿子补录进大学 全家人永远的痛:成绩优异的小女儿竟然未被录取更为艰难的岁月 恐怖的红八月:身上的伤痕一道一道 十二校红卫兵血洗清华园 给周总理写信 “非关傲世玩才智,总是挚情忧国泪” 下放到血吸虫病疫区干重体力活 被斗得精神恍惚,连自己也搞不清是不是特务了 水沟、水泥地成了最舒服的地方 从死亡的阴影下走出“牙落始惊身已老”,“长才自古能伸少” 一项非同寻常的任务 回报周总理的鼓励和期待 一面俯首听批,一面竭思治黄 三叩潼关,万里奔沙 “牙落始惊身已老”,“长才自古能伸少” 六十六岁的重病之身心犹未甘 上书陈云、邓小平进言 再次向校方提出科研计划 岁月见忠诚,磨难识人心让人琢磨,让人回味 “左”的余毒和习惯势力还在干扰 55号文件刮起的旋风不可阻挡 二十二年后终于等来了改正决定 不在个人小事上患得患失,但记得人家的好处 高兴地回到教学岗位,但传授空间已经不大了 “能带博士的人还要申请吗?” 一代良师黄万里:王三一院士的回忆 学生与同事眼中的黄万里 靠信函指导的一位优秀同行 条件有限而又难能可贵的科研工作 在学术评价上也应当还黄万里以公正 用诗人的热情研究水利 一本令人起敬的自费印刷的大书在三峡大坝问题上的坚持 不遗余力地申诉,百折不挠地坚持 对国家、对民族、对千秋万代负责 反对建三峡的声音喷出热血地爱人 黄万里认为他一生所犯错误皆因“未遵父训” “为人必须喷出热血地爱人” 只说真话,不说假话 一生最大的幸运在婚姻 患难相与共,戏作几成真 “但愿好风光,尽随卿飞去” “剪影花前梦里身”,“纵然到老见情真” “我是半个山东人,我岳父是丁惟汾” “教儿莫忘外家德,诚爱元元传馨香” 丁惟汾往事钩沉 一门受难:五个右派、一个自杀 大哥:留美归来的哲学教授死于贫病 二哥被国民党特务活埋,侄儿黄孟复长大成才, 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小弟一家五口,死了三口 爱孩子:人性最纯真的流露最后的日子 五次手术,一次次闯了过来 临死还问女儿:“黄委会你知道吗?”“情系江河早献身,不求依附但求真” 最后一次登上讲坛 最后的遗言:治江四策后记新版后记黄万里大事年表附录一:《关于共和国建国后水利工作的失误的意见》(摘选)附录二:《花丛小语》附录三:《花丛小语》(续)附录四:黄万里诗词选附录五:黄炎培及三子黄万里家世简表
【展开】
内容简介
《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全新修订版)》内容简介:黄万里,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水利专家,出身名门,其父黄炎培是同盟会会员,是民国时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黄万里毕业于唐山交大桥梁工程专业,有感于父亲的那句“中国历史以来,从来没有农民对不起统治者,只有统治者对不起农民”,遂决意“以拯农为己志”并赴美国改学水利,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爱荷华大学、伊利诺大学专攻水利,获硕士,博士学位。黄万里非常重视实地考察和科学办事,回国后曾在西南、西北、东北从事水利建设。1953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他曾多次在三门峡和三峡建立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虽均未被采纳,并被长期剥夺了科学研究的权利,但他提出的很多见解现在证明是有价值并具有前瞻性的。《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全新修订版)》记述了黄万里沧桑磨难而又极富个性魅力的一生,笔触之下,是其敢说真话、坚持科学、坚守良知、骨体不媚的高贵人格。黄万里的品德与智识、勇气与坚持,永远被后人称道。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小颠子啊的评论
    一个快乐的右派 2011-06-11我的中国心 长河孤旅——黄万里 (分享自 @凤凰视频) 2011-06-11...
  • 骑自行车的兄弟的评论
    读过《长河孤旅》 ★★ “说句实话,写的真糙,这水平还给黄万里写传,不配啊” 网页链接
  • 和讯网的评论
    【长河孤旅 黄万里】黄万里,早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后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该校工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曾因反对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而被错划成右派。视频
  • 我是半耳人的评论
    快了!准备出发,@凯迪网络 发起的行走者计划:长河孤旅,向黄万里先生致敬,即将实施.在帖车帖中… 我在:杨梨路
  • Torrell的评论
    西南交通大学师生隆重纪念黄万里先生 --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 (分享自 @izhouwei2012)记得读博时我还送给老板一本《长河孤旅》留念。。下次回母校,过来留张影 网页链接
  • iamabby的评论
    读过《长河孤旅》 ★★★★★ “曾经整理过黄万里教授的老照片和手稿,目睹过那些奋笔疾书的直谏之言。这是一名敢于说真话坚持己见的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尤其在那样的年代。作为科学家本身,其实黄万里教..” 网页链接
  • 花香鸟语无边乐的评论
    看黄万里的传记《长河孤旅》,总有个词闪现:人生悲歌!他是黄炎培先生的三公子,可谓出身名门,上个世纪负笈美国,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博士,回国后转战水利系统,早早戴上右冠,受尽磨难,我在想,1949年后,或许因国统区与解放区来源不同,价值取向不一,业务专长不同,才导致的1957大知识分子磨难?
  • 职教人刘景忠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英雄与战争,战争与文化》英雄与战争,战争与文化刘景忠丁东先生在《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赵诚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的序言里说:“真理从来不是权力的奴婢。历史已经证明英雄与战争,战争与文...
  • 花间一壶纯牛奶的评论
    一生反对三门峡工程、一生反对三峡工程,这便是黄炎培的儿子、中国水利界泰斗黄万里先生——他只说真话,不说假话;他只会说真话,不会说假话。他活的太艰难了,可以活得堂堂正正、有声有色。一腔热血充满黄万里一生的长河孤旅,以及祖国人民和他为之耗尽了毕生精力却为之忍受了无限屈辱与痛苦的江河。
  • 魏靖东之旌旗招展的评论
    @Mike晏勇:“黄万里是一个悲剧人物,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他可以跟马寅初、陈寅恪并列,有独立的人格,能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我们这个国家,这个体制,就是不能容纳这样的人。”我有一本写黄万里的书《长河孤旅》,很钦佩这位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