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传

郑重

文学

传记 林风眠

2008年1月

东方出版中心

目录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最忆故乡 又怕还乡 白宫镇老屋留下的寂寞 祖父的凿子和孙子的画笔 母亲:画家心中的一片云 学堂、良师、诗社和诗友 第二章 巴黎:“调和中西”思想的萌发 枫丹白露的熏染:崇尚自然 校长的告诫:不要变成学院派 吸取毕沙罗的经验:各个流派兼收并蓄 艺术之神与爱情之神同时降临 再现阿波罗精神的霍普斯会 《摸索》:早期的艺术宣言 爱巢的倾覆与再造 第三章 北京:点燃艺术运动之火 种子成熟了,播种在哪里? 呐喊:且看今日之中国,还有一点比较过得去的 地方吗? 林风眠的结论:传统的中国绘画应该告一段落了 齐白石和克罗多的任教:“调和中西”的初次尝试 古都狮吼:震动北京的艺术大会 《人间》、《人类的痛苦》:血与火的融化 第四章 杭州:建设中国新艺术的摇篮 呜呼!中国的艺术和艺术家 社会的解剖刀:《人道》 到西湖办学去 教师队伍: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群体 艺术家:破茧而出的美丽蝴蝶 和潘天寿的争论:合并中国画和西洋画为一系 第五章 杭州:艺术运动之火的再起与熄灭 艺术运动社的诞生 徐悲鸿与徐志摩:一场论战的弦外之音 百幅图画:反映大众与现实 “一八艺社”的诞生与分裂 鲁迅与林风眠 艺术运动的寿终正寝 热烈和冷静:林风眠性格中的多重因素 第六章 从西湖到沅江:流亡大转移 贵溪到沅江的路上 洞庭风波:林主任的两次辞职 新校长到任:学校大裁员 第七章 重庆:从斗士到隐士,“风眠体”的诞生 仓库画师:新风格的诞生 告别文人画 黑院墙:重返艺术摇篮 又到西湖:黑衣女和红衣女的出现 第八章 上海:风风雨雨甘七年 再见了,西子湖:辞职离校 挂职美协的专业画家:卖画为生 异性知己:艺术与生活的温婉 对政治风向像对光和色那样敏感:躲过“反右”劫难 发自内心的审美情趣:孤独寂寞美 “我爱林风眠” 从批判《海瑞罢官》中预感:不能再画画了 莫须有的特务罪名:四年铁窗生活 以画铺路:申请出国探亲 第九章 香港:中国现代派绘画的结束 初到香港:信札中的林风眠 巴西探亲:叙甘二年的离情别意 席德进造访:又见四十年前老学生 与画外人语:真知灼见知多少 巴黎画展:重寻六十年前旧梦痕 谊女到港:一切都在改变中 婉谢侨商资助:建纪念馆并不重要 壮心不已:在画上要再变一变 福寿双修:依风长眠香江 附:林风眠在看守所写的自传 后记
【展开】
内容简介
林风眠是广东梅县人,原名凤鸣,出生于1900年。(1900-1991)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在第戎美术学院,后又来到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20年代,年仅25岁的林风眠出任国立北平艺专的校长。 1928年又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出任校长。抗战期间,林风眠辗转西南,生活清苦,每天面壁作画,极力试图打破传统绘画程式。 1950 年林风眠辞去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之职,迁居上海南昌路的一幢法国式的二层楼房里,专门从事绘画求索。不久,法籍妻子携女离国,他孑然一身,过起略似重庆大佛般的生活。除了美协组织他到农村、山区、渔场深人生活外,他就闭门作画,每天子时已过,邻居五能看到林凤眠画室里的亮光。十几个春秋过去,艺坛几乎忘记了林风眠,然而这正是他的艺术黄金时代,“林风眠格体”在寂寞耕耘中臻于炉火纯青。50年代,他的艺术更受到贬抑,生活拮据,每月只得上交两幅画以换取一点儿生活费。10年动乱期间,面对一次次抄家,无奈之中的林凤眠将其数十年的心血千余张精心之作浸入浴缸,从抽水马桶中冲出去。80年代,在其晚年又在香港过着隐居般的生活。老人的头发几乎全部脱落了,人老了但艺术却不老,他的画色彩更热烈、笔墨更放纵、韵味更醇厚。 到了晚年,1989年林风眠在台北展示了一批如《屈原》、《南天门》、《火烧赤壁》、《恶梦》、《痛苦》、《基督之死》等作品,一改往日和平优美而为激烈惨淡的画面,墨线强劲而多斜势,多折落,多击撞,充满不安和张力。情感如狂风暴雨,激荡、冲撞着胸中暴裂的火花。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轻盈使者的评论
    《林风眠传》: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
  • 妙智菩提佛果何胜的评论
    姜德溥(1934—),生于上海,中国美院毕业,兼修中西绘画,并及美术史论。80年代初参与《海上六画家》巡展,著有《林风眠传》、《倪贻德传》、《笔法论》、《墨法论》、《董其昌和他的文人思想》、《塔希主义和中国当代水墨画家》等。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