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鸾与《大公报》

王润泽

文学

张季鸾 新闻史 大公报 传记 王润泽

2008-09

中华书局

内容简介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一个风云激荡、各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各路才俊各逞其才的时代,伴随着皇权的禁锢、军阀的专横、敌寇的入侵,一批批报人从逆境中成长起来。他们始终保持着独立精神,坚守着争取民主自由、变革社会的报业传统,在历史的回音壁上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黄钟大吕般的绝响。 民国时期“舆论重镇”《大公报》灵魂人物是张季鸾,他坚持“四不”办报宗旨,他的追求与悲怆、奋斗与激昂仍感召着后人。张季鸾们的背影已经渐行渐远,我们有必要拂拭去漫长岁月层积的尘埃,再次走近张季鸾和他主持的报纸,为读者讲述一个人、一份报和一个时代荣辱与共的风雨历程。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冷清秋0928的评论
    《大公报》主编张季鸾说大时代中的中国记者,要秉持公心与诚意,“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抵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摘自柴静《看见》
  • 一号沢田纲吉的评论
    重压常使人屈从或愤懑,但《大公报》主编张季鸾说大时代中的中国记者,要秉持公心与诚意,“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情,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看见》
  • 李押韵的评论
    “……重压常致人屈从或愤懑,但《大公报》主编张季鸾说大时代中的中国记者,要秉持公心与诚意,‘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他说,‘不愿陷于盲。’”——柴静《看见》
  •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评论
    【分享】#新闻人#张季鸾,中国新闻家,政论家。1926年他与吴鼎昌,胡政之合作,成立新记公司,接办天津《大公报》,任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主要负责评论工作。《大公报》提出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办报方针至今仍被广大报人所推崇。
  • 刘少白92的评论
    #夜读也记#《张季鸾与大公报》:张季鸾的同事有一次忍不住对他说:“我们以超然的民间报标榜,张先生这样直接地参与政治,似乎有损先生的身份。”张季鸾含笑回答说:“鋳成,你把记者作用看的太轻了,成熟的记者应该是第一等的政治家,美国的总统候选人不是有许多曾做过记者的嘛!“
  • 费阳2013的评论
    “《大公报》主编张季鸾曾说,大时代中的中国记者,要秉持公心与诚意,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不盲争,不陷于盲。”想起在北国学新闻的那三年,实践上离新闻最远,心却最靠近的三年。没有经历过在最热血的年纪把“新闻”刻进理想的人,很难理解为何心底总有一团热,随时能将冷眼暖得热泪盈眶。
  • 周德仓的评论
    本日下午的本课程课程《中国新闻传播史》主讲专题:张季鸾与新记大公报。
  • 广东王威的评论
    11.8记者节,11.9消防灭火。这两个纪念日挨得真近。《大公报》主编张季鸾说大时代中的中国记者,要秉持公心与诚意,“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
  • 李连源的评论
    #榆林煤博会#【拜谒張季鸾先生陵墓】張季鸾,1926年任《大公报》总编辑,提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办报方针,成为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与于佑仁、李仪祉并称为“陕西三杰”。张先生一生坚持真理正义,秉承民族大义,博学笃行,德高望重,受到国共两党领导人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