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尔泰

(英)H.P. 里克曼

文学

狄尔泰

1989年5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79年英文版译出。 威廉·狄尔泰(1833 ~1911)是19-20世纪最重要的德国哲学家之一。本书介绍他的生平和学术思想以及他与胡塞尔等人的理论关系。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左左-背着吉他旅行的评论
    #左左读书笔记每日一句# 人不可能直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把握需要将自身对象化,而这种对象化的方式是符号性的。——狄尔泰《诠释学的起源》
  • AsheZzz的评论
    “……于是,理解与阐释就是个体生命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个体精神对个体精神的阐释。狄尔泰说:‘我们是根据个人间的相似性和共同性理解个人的。这一过程以全人类的共性和个体化之间的关系为前提。’”
  • musiker2011的评论
    狄尔泰的经验世界(Erfahrungswelt)包括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物理世界可以通过自然科学方法加以说明(erzaelen),而精神世界则是要通过理解(verstehen)来认识。
  • 蝈蝈的眼睛的评论
    见底的榛果白巧克力摩卡发炎的扁桃体和嘶哑的嗓子以及还没出来的提纲和390页的狄尔泰 济南·佛山街
  • 暹郡兰靛譧格格的评论
    来个外国密码?问美国!狄尔泰新康德主义。韦伯认为,社会的规律有别于自然的规律,发现规律,对社会科学来说,只是手段,而对自然科学而是目的。
  • 蔀言蔀语吉的评论
    狄尔泰的认知诠释学以分离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为前提,着眼于生命的关联来制定理解人类精神现象的方法论,不失为一种富有启发意义的构想。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精神现象的认知方法论的特征。但是,这种认知性的诠释学很快就暴露出它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使它陷入了内在与外在的双重困境。
  • 乌托邦_离人的评论
    读书 | 向死的生命制约着我们对生存的感受。在艺术是理解的工具的假定下,艺术的最终判断标准是真理而不是美。未来目标影响我们对过去意义的决定,理解不是在生命之外来理解生命的表达,而就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任何思想体系总会成为“时间的牺牲品”。——狄尔泰的这些论述,对海德格尔有影响。
  • 18君想太多的评论
    好久没这么努力得写作业了好痛苦了,啥也干不了只有坐着[泪][泪][泪]写不出来啊,这些人我都不认识~~什么乱七八糟的~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我都不认识
  • Daisy蓝雏菊的评论
    我们把什么作为未来的目标,取决于对往昔的意义的制定。 ——威廉·狄尔泰
  • 东漂学童的评论
    当代著名哲学家查尔斯·泰勒说他最喜欢的是德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大学。那个时候的德国大学大师辈出,不管是人文学术,还是自然科学都是执世界的牛耳。狄尔泰就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学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