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民间

高建群

文学

小说 高建群 原生态 民间 陕北

2007-7

文汇出版

内容简介
中央台的原生态民歌唱响大江南北,大西北原生态小说会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的民间》是我国著名作家高建群继《最后一个匈奴》之后推出的“大西北三部曲”的第二部,原名《六六镇》,该书初版于1994年,当时曾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此次作者将它重新修订,易名出版。 小说主人公张家山在六六镇上开办民事调节所,为周围百姓调解民事纠纷为主线,展开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小到夫妻不合,偷鸡摸狗,招夫养夫,大到“心脏开花”开棺验尸的人命大案,将陕西农村发生的奇人奇事用张家山这个传奇式的人物串在一起,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勾勒出了一幅原生态的人类生存图景,被业内外人事称为原生态小说。 张家山的前庭饱满,四阁方圆,相对应的,后脑把子很平。陕北人的这种头型和脸形,一半的原因得于遗传,一半的原因得于后天的抚弄。孩子出生后,到满月这一段时间,家长要给他的脑后枕一个用小米缝制的枕头,头的两边再放两个,令头不要乱动。那两条腿,则用绳子捆紧。这样一个月下来,脑把是平的了,额颅则高挺起来,两条腿则一生都是笔直的。陕北人走到人面前,有一种“高贵”的感觉,这与他们月子里的这一番抚弄,不无关系。 张家山的大脸盘子,大约与匈奴人有关。我们知道,匈奴人在陕北这块地面上,留下了深深的踪迹。而他那大鼻梁子,则与党项人有关。陕北高原在一个时期,曾是这些从青海过来的党项人的老巢。而在西夏王朝灭亡后,相信有不少的流民重新回到这里。据我的一位朋友的说法,有三十多个游牧民族从这块地面潮水一样漫过。所以一张陕北人的脸,就是一部陕北高原史,一部仍然鲜活的二十四史。 张家山那大鼻子,在年轻的时候大约生过螨虫。如今连螨虫也不再光顾这一张老脸了,或者换言之,这酒糟鼻子好了,不再红了。但是,那个蒜头上还有一些痕迹,而鼻子以至整个脸面,毛孔很粗,见两口酒以后,发红发亮。 他的嘴很大,正是老百姓说的“男人嘴大吃四方”的那种。那嘴里长着一个大舌头,这大舌头正是为“说白”“道黑”用的。或者用老百姓的话说:“满嘴跑大舌头”。不过小说中“红嘴白牙”这句话没有说准,因为在我们的小说所写的这个年代里,张家山的嘴里,已经没有几颗牙了。 他还长着两只招风大耳。 那张家山的服饰,则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他当过村干部,所以这上衣通常会有个口袋,那口袋上还会有一支笔。这笔用不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着,以示和别的拦羊老汉之类,有所区别。陕北人的服饰,还有一些变化,那就是北京知青来了以后。这变化反映在张家山身上,是在脚,那脚上的那双鞋,知青叫它“懒人鞋”。 不过张家山在年轻的时候,穿过一件叫“百衲衣”的上衣。那衣服,是我们通常说的那种棉袄。但是这棉袄,是像纳鞋底一样用倒勾针的纳法密密匝匝地纳过一遍的。这种衣服实受,一件要穿人老几辈。用它背柴,不怕挂了,耕地累了随便往地上一个连身躺,也不怕脏。时代不同了,这衣服不要说穿,现在连见过它的人,恐怕都不多了。 张家山这个人物,令人想起那个西班牙苍凉高原上的唐·吉诃德。是的,他们有许多共同点,都高贵而善良、精明又愚蠢,都试图怀着中世纪的梦想,去匡正社会。只是,较之唐·吉诃德,张家山的时代,已经没有马可以代步了——连瘦骨嶙峋的、风一吹就倒的马也没有。因此,他似乎更为卑微和实际,深口布鞋上沾上了更多的泥土。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我不听电话夜夜听歌不睡的评论
    铜管乐虽优美,却吹不出唢呐匠那般气力,在各式西洋乐器被视作高雅的今天,唢呐管里流出的血水就像民间乐器最后的眼泪。传统艺术逐步衰败,一生只做一件事,太难。江湖犹在,规矩尚存,我们需要天鸣这样的唢呐人守护好这最后的倔强,在纷扰嘈杂的世界,掏出那支唢呐,百鸟朝凤,敬送亡人也吹给自己听。
  • 小清新清小清清小新新小请小新的评论
    最后的民间汉化版口袋妖怪XY[紧张][紧张][紧张]。好久不见,卡洛斯地区,以及你好,精灵宝可梦[微笑]
  • 奕之-的评论
    一万个大老师估计也填补不了天天老粉的遗憾[抓狂] 想想大上周的收视率统计,排在最后的全是各种民间艺术,业界精英,这些本应是天天向上开播的初衷,但无奈现实是如此残酷。现在想找一个像以前的天天那样既具有娱乐精神,又能够从中学到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的节目,真是太难了。
  • 认真的吉吉的评论
    #吉吉爱美食# 终于吃到了传说中的厦门美食“土笋冻”[笑cry]里面似乎真的是不知道什么虫子,不过吃起来也没什么奇怪的。民间豆腐很好吃,最后的炒面也不错,推荐一下[馋嘴]至于海鲜我实在是没什么研究,差不多都这样吧[黑线] 厦门·小眼镜大排档(...
  • 小C飞的起来的评论
    辽宁民间艺术团最后的节目真不明白他们怎么想的,助演变主演,主演变背景,搞什么飞机,搞的观众都很尴尬,尴尬的我不忍直视,这个节目有史以来最烂,比某大台的所以节目都烂
  • 焰hong眼儿黑的评论
    高手在民间,最后的像我吗[偷笑] 北京·地坛公园
  • 掌上德宏的评论
    【“我不愿看到剪纸艺术消亡”——记剪纸大王王普众】王普众说,民间文化最后的出路和希望在于后继有人,再苦他也会坚持剪纸培训,唤起更多的人对剪纸艺术的热爱,让剪纸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人的心中,只有这样,剪纸艺术才能一直得以流传下去。“我不愿看到剪纸艺术...
  • 就是王帅帅的评论
    民间文学,最后的考试……来个剁椒鱼头压压惊 忻州·七一北路
  • 全球塑美健身的评论
    卧槽,这简直是高手在民间啊!最后的中国大妈实在太屌! 秒拍视频
  • 鸭嘴兽BB的评论
    想起小学的时候曾做过航模飞机,还曾把自己亲手做的牵引飞机放飞到天空,那不断打磨粘贴拼凑的片段,确实难忘!『郑富德  最后的手工航模者|民间』郑富德 最后的手工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