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跨界生存境遇中的混杂化写作
一、移民带来的跨界生存命运
二、置身后殖民文化境遇
三、跨界生存中的混杂化写作
第二节 从边缘到中心的接受与研究
一、国外奈保尔研究综述
二、国内奈保尔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思路
第一章 跨文化、跨文体的多重叙事--多元文化场影响下的创作取向
第一节 既内在又外在--特立尼达“拼盘”文化的混杂影响
一、混杂文化带来的身份认同焦虑
二、以西班牙港为起点:混杂文化影响下的创作选择
第二节 既亲近又疏离--对印度族裔文化的双重态度
一、无法割舍的故土情结
二、难以投入的“生母”怀抱
第三节 既依附又背离--英国文化养子的二难心态
一、对英国文化的依附
二、对宗主国文化的背离
第四节 杂糅型文体--混合文化身份的表达策略
一、小说中的非小说因素
二、非小说中的小说因素
小结 跨文化、跨文体的多重叙事
第二章 小说文体与移民、殖民地人边缘文化身份的表现
第一节 兼备传统与现代风格的短篇小说集--《米格尔街》
一、儿童叙述视角与成人叙述视角的复调变奏
二、边缘人文化身份--小说艺术表现的中心
三、地方色彩与现代色彩的交融
第二节 家族传记与移民“史诗”--长篇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一、无处觅家园--小人物悲剧命运的“史诗”
二、走向边缘化--一幅幽默而悲伤的移民图
三、史诗体与现代长篇小说的有机杂糅
第三节 移民和殖民地生活的讽刺画--长篇小说《模仿者》
一、“憎恨压迫者,惧怕被压迫者”--奈保尔的双重讽刺
二、隐喻与象征构成的讽刺画
三、在虚构与纪实的交织中展现讽刺
第四节 充满讨论、思辨色彩的后殖民小说--长篇小说《河湾》
一、非洲后殖民社会模糊、混乱与分散状态的写真集
二、移民的流亡命运与后殖民地人的身份迷失
三、强烈的讨论思辨色彩
小结 虚构为主、纪实为辅的小说文体
第三章 旅行记录体与第三世界社会文化的考察与剖析
第一节 “东方学”视角与印度文化身份的寻根之旅--《幽暗国度》
一、“东方学”视野中满目疮痍的印度
二、文化寻根之旅中的忧愁与焦虑
三、夹叙夹议的互文性文本
第二节 印度文化的反思、批判之行--《印度:受伤的文明》
一、对受伤的印度文明的反思性批判
二、议论为主、记述为辅的文化旅行记
第三节 宽容而乐观的印度旅行采访记--《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
一、描绘充满变化、叛变的印度社会“众生图”
二、格调乐观的旅行采访记
第四节 “普世文明”视野中的伊斯兰世界
一、客观记录与主观判断的混杂--《在信仰者中间》
二、“作者隐退、人物出场”的人物传记--《超越信仰》
小结 纪实为主、虚构为辅的旅行记
第四章 自传体与自我和英国社会文化身份的剖析
第一节 寻找创作与生存的中心--自传性作品《寻找中心》
一、英语语言文化背景中的写作历程与家庭历史的回望
二、在写作与旅行中“寻找中心”
第二节 英国文化身份的艰难“抵达”--自传体小说《抵达之谜》
一、在背离与依附的矛盾中艰难“抵达”
二、文体杂糅的自传体小说
小结 纪实与虚构的有机交织
第五章 混杂化叙事与混合文化身份的艺术新探索
第一节 跨越时空与文体界线的多重嵌套叙事--《世上一条路》
一、穿越历史“碎片”与“断层”的嵌套式叙事
二、重复与重构:写作之路与历史之路
第二节 混合文化身份与混杂化叙事的有机结合--《半生》
一、“一半加另一半”的混合身份与跨界生存
二、跨时空、多视角的混杂化叙事
小结 成熟的杂糅型文体
结语 继承与超越、融合与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奈保尔作品中、英文目录及分类
附录二 奈保尔年谱
后记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奈保尔:跨界生存与多重叙事》作者印裔英籍移民作家维·苏·奈保尔是一个典型的跨界生存者与文学创作者,他的生活经历、文化身份构成、创作内容与形式都十分复杂,获得了移民作家、后殖民作家、旅行作家、无根作家、漂泊者、环球作家、“世界主义者”等称号,他的创作涉及的大都是有关全球性的敏感话题,如移民生存、不同文化冲突、种族关系、宗主国与前殖民地的关系问题,第三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问题,个人、家族命运与社会、时代、环境的关系等等。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书香可人的评论#新书快讯#【《不止信仰》(精装)(英)V.S.奈保尔 著, 朱邦贤 译,南海出版公司 @新经典文化 @新经典文库 2016年6月出版】 《不止信仰》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的文化随笔集,入选《纽约时报》年度图书。奈保尔重访印度尼西亚、伊朗、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不介入、
-
jennysgp的评论奈保尔,“这种有局限的观念,也是我们的历史及文化的一方面。从历史上说,恒河平原的农民无权无势,我们曾被各个暴君统治,经常是被远远地统治,那些暴君来来去去,经常我们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在此背景下,没理由会对公共事务感兴趣——如果这种事情可以说存在的话。”
-
你你你你你你别过来爱美丽的评论有一天,我看出来,我原来已经在重蹈祖先的覆辙:在一连串意外的拨弄下,如在梦中从一种意料之外的处境转入另一种意料之外的处境,总是凭着一时冲动,想摆脱我们的奴性,看不清会有什么后果,就这样走上先人的覆辙。我惊惧极了,感到某种高高在上的力量在插手,把真正的道路指给我。——奈保尔《浮生》
-
上海肖涛的评论【奈保尔家书】谈“文学”好像一直属于中国作家或读者两千五百多年来的经典开场白,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精研“孔门四科”身份;一旦具体而微“写作”,不仅味同嚼蜡,趸卖的也不过期刊作者的那点”称兄道弟“、”尊师爱生“谋来的成功经验。“文学”让人不坦诚,“写作”才算人话,毕竟一个老实巴交的种
-
天天好书的评论【新书】《不止信仰》是V.S.奈保尔的文化随笔集。奈保尔重访印度尼西亚、伊朗、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他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通过受访人自己的讲述,将家族与个人故事展现出来。“人们面对的政治、宗教问题和文化压力,都是相同的。我只要保持一颗澄净的心,细细聆听人们告诉我的一切,一直问下去。”
-
danyu0215的评论一起聊《平原上的摩西》—— 一本“寻常人的传奇”。《收获》杂志的走走问是否有福克纳的影子或是奈保尔《米格尔大街》的企图,双雪涛咧嘴一笑,忙说没有没有。对谈老有意思了,让人忍不住想尽快走入这些东北故事。@单向街图书馆 @走走zouzou @双雪涛 @周韵 @悦然
-
王威廉微博的评论以印度的任何一项标准来衡量,中国人都是"不洁"的民族。他们吃牛肉(这是对印度教徒说),猪肉(伊斯兰教徒),狗肉(全体印度民众)。中国人什么都吃:猫肉、老鼠肉、蛇肉——全都被他们吃进肚子里。奈保尔《幽黯国度》
-
DefKukluxklan的评论土地的贫瘠带来人的无知,土地的富足带来人性的冷漠。—我眼中的《A Bend in the River》(V.S.奈保尔)
-
玫瑰阅读的评论#玫瑰阅读#无话可说,无事可做:这是皇家沉默的惯例。然而,无事可做——这也是事实。帝国横跨整个世界,它太辽阔了。费尔南多·贝里奥与这些抱怨、焦虑的官员不同。他继承得来的职位是终身的,也从来不请求免职或是调任。他时而待在圭亚那,时而待在特立尼达,从不抱怨。(via.奈保尔)
-
柴春芽的评论开始看Patrick French撰写的V .S.奈保尔传记《世界是其所是》。进入西方的几乎每一个中国作家都在掩饰自己的挫折和失落。从殖民地进入西方的奈保尔,却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挫折,深究自己受伤的历史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