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中美对话”——学术报告厅的演讲
【中国故事】*何伟,再见涪陵 “何伟,你觉得中国会不会接受美国输出的核心价值观?” 笑声突然从四周涌出来,有人热烈鼓掌。 “你们自己决定!”何伟不动声色,“常常有美国人问我,我们能帮中国做些什么?我说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和大多数美国人相比,何伟显得有些矮小,又是长着棕色的头发,在中国旅行期间,总……
2 这里是涪陵——十五年的前与后
【中国故事】*何伟,再见涪陵 实际上,15年前,何伟经常被人担心是否会把美国的价值观输入中国,改变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他是美国政府派遣到中国来的第三拨“和平队”队员。在这之前,久未有美国人长驻于涪陵。“文革”期间,反美宣传抵达高潮时,“和平队”被看做西方帝国主义的代理人,说美国把它的年轻人送到海外,……
3 白鹤梁——一幅精心的“画作”
【中国故事】*何伟,再见涪陵 白鹤梁,便是被精心“作画”的代表作—— “今天的长江,比1234年前那个仲冬的长江高两英寸。这中间的年份见证了其他的变化——五个皇朝的过去;蒙古人来了又去,满洲人,英国人,日本人;长城的修建与‘文革’的破坏;大跃进与改革开放;三峡大坝从一个未成型的梦想成为中国最大的基建……
4 一位助教的奋斗史——“中国人悲哀时,开口前会笑笑”
【中国故事】*何伟,再见涪陵 李雪顺带领我们登上长江师范学院(原涪陵师范学院)老校区的教学楼,去参观何伟“战斗过”的地方。 他是学校公共英语系的主任,也是何伟新书《寻路中国》的译者,在何伟的书中,他叫“艾伯特”。没有人比他更为涪陵感到遗憾,他主动把何伟来访的信息提供给了涪陵的新闻媒体,新华书店、学校……
5 师生聚会——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奋斗
【中国故事】*何伟,再见涪陵 那一天,我们与何伟回长江师范学院的老校区拍照——这里很可能即将变成平地再起高楼。随着大学扩招,这临江诗意的校园已容纳不了逐年递增的学生,学校在20多里地之外的郊区建了气派的新校区,所费不赀,欠下一大笔债款。“老校区可能会被卖掉。”李雪顺说。刘上的说法走得更远,他听到谣言……
6 所有的人都对现实感到困惑
【中国故事】*何伟,再见涪陵 这种个人的前进,在未来不会那么容易,全国排名前六的重点师范学院学生才有可能毕业分配到涪陵城里的中学,小城里的老师再也不愿建议自己的亲人去读师范学院。 李雪顺说:“现在的大学生,梦想被击得粉碎!” “宿舍都成了网吧。学生们白天睡觉,晚上抽烟、玩游戏。想学习的学生向辅导员告……
7 Emily 只求心灵净化的边缘人
【中国故事】*何伟,再见涪陵 何伟与从四面八方回来的学生一起快活地喝酒。Emily短暂地出现在聚会上,她不喜欢也不需要参加这聚会,何伟会单独与她见面。 第二天,Grant对我说:“我们都很奇怪,Emily怎么了,她看起来变得沧桑了很多,没以前开朗了。她在学校里是很漂亮很活泼的女孩。” Emily曾经……
8 尾声
【中国故事】*何伟,再见涪陵 夜晚的时候,我们离开涪陵。白天涪陵是一座肮脏的江城,可是到了夜里,可厌的污迹在夜幕中隐去。生长在山坡之上的涪陵,楼群显得层峦叠嶂,闪烁的灯光从每一家的窗户中透出来,像歌剧院里拾阶而上的观众,热情地注视着幽暗的长江,等待一场庄严盛大的演出。……
说出你的中国故事
说 出 你 的 中 国 故 事 Dear All: 看完这本“中国故事”,你是不是有冲动也想说点什么呢?提到“中国故事”,你最想看哪类中国故事?你身边又有什么精彩的“中国故事”呢?分享你的“中国故事”,有机会赢取电子书兑换码、纸书礼品及其他小惊喜哦。 我们的小要求: 1. 发评论分享,书评不少于2……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何伟和他的涪陵,见证了在梦想和现实的冲突中,普通个体被裹在社会大潮中的百态人生。
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美国作家,他创作的中国纪实文学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记录了1996至2007的中国,他本人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何伟准备告别中国前,又一次回到了他在《江城》中写到的曾经支教过的那个地方——涪陵,这座长江上的小城因何伟而出名。当年何伟支教过的学生们已毕业多年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中,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梦想破碎,其中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是如当初所向往的那样。后来,有些人妥协了,过上了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有些人还没妥协,在世间各个角落里坚守与挣扎。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