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回忆录

茅盾,韦韬

文学

回忆录 茅盾 史料

2013-1

华文出版社

目录
目录: 《茅盾回忆录(上)》 序 我的家庭与亲人 童年 学生时代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 我的婚姻 革新《小说月报》的前后 复杂而紧张的生活、学习与斗争 一九二二年的文学论战 文学与政治的交错 五卅运动与商务印书馆罢工 中山舰事件前后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 创作生涯的开始 亡命生活 “左联”前期 《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 《茅盾回忆录(中)》 《春蚕》《林家铺子》及农村题材的作品 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及其它 多事而活跃的岁月 一九三四年的文化“围剿”和反“围剿” 一九三五年记事 “左联”的解散和两个口号的论争 抗战前夕的文学活动 烽火连天的日子 在香港编《文艺阵地》 从东南海滨到西北高原 新疆风雨(上) 新疆风雨(下) 延安行 在抗战逆流中 《茅盾回忆录(下)》 战斗的一九四一年 桂林春秋 雾重庆的生活 走在民主运动的行列中 抗战胜利后的奔波 访问苏联•迎接新中国 风暴前夕 红卫兵抄家 大串联 沉默也是抗议 含饴弄孙 痛失患难与共的老伴 消沉中思念亲人 与旧体诗词的“姻缘” 圆梦 锻炼•中秋节•游公园 “批林批孔” 搬家 谣言四起的一年 丙辰清明 “大地震” “拨乱反正” 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 写回忆录(上) 写回忆录(下) “杂家”的负荷 最后的日子 后记
【展开】
内容简介
《茅盾回忆录(套装共3册)》是茅盾1896-1981年整个人生的完整呈现,由茅盾自撰的《我走过的道路》以及韦韬等著的《父亲茅盾的晚年生活》合成,并根据新史料和韦韬记述进行了全面修订,是迄今为止唯一最完整、最权威的茅盾传记。其中,茅盾1896-1949年的生活为人熟悉,但1949年之后的生活尤其是1966年茅盾卸职回家后的16年,由《茅盾回忆录(套装共3册)》第一次全面呈现。书中还配有由茅盾之子韦韬提供的200多幅珍贵图片。书前扉页另配有茅盾生前最喜欢的印章,以及亲笔题名。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文史博览的评论
    #矛盾酷爱洒香水#秦君德在回忆录中说:“有一次我把买船票的钱给茅盾时,他把钞票放进小皮夹里,又取出来凑在鼻尖上嗅嗅,直说‘好香,好香,真舍不得花掉它’。我一再说明那钞票是偶然压在洗脸的香皂底下的,并没有洒香水。我后来才知道,茅盾身上常常洒香水。”
  • 半只鹤的评论
    茅盾在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只字未提秦德君其人,但在茅盾一生中,这是一个抹不去的名字。大革命失败后,茅盾和秦德君同船避往日本,在京都同居。1930年又一起回国,仍同居数月。秦德君曾为茅盾两次堕胎,一次自杀(未遂)。#去趟民国之男女#
  • 浙江省档案馆的评论
    近日,桐乡市档案局(馆)从乌镇植材小学征集到茅盾回忆录手稿8页。
  • 渝樵笆的评论
    网络更需要陈老师这样火眼金睛的专业人士/@上海陈子善: 人民网发这样的新闻令人惊讶不已。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1930年3月2日不错,但茅盾、郁达夫都未参加成立大会。茅盾时在日本,郁达夫则在上海家中,有已出版的茅盾回忆录和郁达夫日记为证,也早已为学界所共知。如此罔顾史实,太不严肃了。
  • 上海陈子善的评论
    人民网发这样的新闻令人惊讶不已。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1930年3月2日不错,但茅盾、郁达夫都未参加成立大会。茅盾时在日本,郁达夫则在上海家中,有已出版的茅盾回忆录和郁达夫日记为证,也早已为学界所共知。如此罔顾史实,太不严肃了。
  • 环球人物杂志的评论
    #名门之后#【韦韬:父亲茅盾的沉默岁月】茅盾唯一的儿子韦韬,被他称为“大半生活中始终在我身边的唯一的人”。茅盾去世后,面对社会上许多人对茅盾回忆录只写到1949年的遗憾,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将所知道的爸爸的真实情况奉献给读者。同时,也让大家了解,爸爸在“文革”中的真实生活和心态。
  • 朱崇科的评论
    读完《茅盾回忆录》(3卷)颇感慨,1949年后茅公几乎没有像样的创作问世。忙碌、压抑是一方面,我同时关注的是,其实一个人的创造力时段不长,他随时随地写长篇(暂且不论质量)的日期一过,就再也回不来了。值得钦佩的是,他也是自控力很强的作家,虽略显枯燥但精神可嘉。
  • 绵阳袁洪权的评论
    《文汇报》笔会副刊11月3日发表@上海陈子善 先生的《1930年4月5日晚》,网页链接,颇有意思。《鲁迅全集》注释版不仅涉及1958年版、1981年版,还有2005年版,但大家都对这一则注释颇为费解。茅盾在回忆录中为何一再遮蔽,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幸亏高利克先生的文章已经发表。
  • 企业心理施怡彤-ann的评论
    夜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惊喜发现,先生乃乌镇人。故居与茅盾同一条街。他平视历史,闲谈文学,故事娓娓,回忆如诉……
  • 哈密发布的评论
    【名人说瓜[good]】纪晓岚在其《阅微草堂笔记》中称:“瓜莫盛于哈密”, 民国学者刘文海在其著作《西行见闻录》中写道:“哈密瓜甲天下”;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中记述“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瓜了”; 茅盾先生在回忆录《新疆风雨》中赞道:“甜得醇厚,还有一种异香”[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