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静笼罩大地
一名白俄上尉眼中的十月革命
个体在时代浪潮中的迷茫与挣扎
旅行手账画家运用精湛的绘画手法
以无与伦比的视觉艺术缔造图像小说的文学之美
“原来我们只是被牺牲掉的棋子,真是可笑……”
★ 编辑推荐
◎ 根据真实经历改编,一位白军上尉在十月革命时期的非凡经历。
本书根据亚历山大•蒂霍米洛夫(儿子)所著传记《那杯茶》(La Tasse de Thé)改编,讲述了父亲在战争时期的一段往事。1916年的俄德前线,没有上过军校也没当过军人的蒂霍米洛夫上尉,只跟着教官接受了一次机枪使用培训,就获得了直赴最前线的殊荣。从此,他开始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生存之旅。为掩护大部队撤离而留守阵地,遭受持续数天的狂轰滥炸,仅三人幸存;坐火车碰到布尔什维克检查,因为手太白净差点被就地枪决;为治疗疟疾徒步四天前往疗养地,夜里在山中遭遇狼群袭击……他从故乡尼古拉耶夫出发,时而跟随部队行军,时而与部队失散,甚至迫于生存混进过红军的契卡营地,最终还被白军抛弃在了克里米亚半岛。凭借着果敢坚毅的性格和老天爷的眷顾,他经保加利亚辗转抵达法国,奇迹般地完成了历时十年的颠沛流离的迁徙。
◎ 以个人传记书写时代变革,从幸存者的视角窥探历史的真相。
从“一战”到十月革命,再到苏俄内战,20世纪前二十年的俄国既苍白无力又混乱不堪。支持沙皇的白军、布尔什维克的红军、无政府主义者的黑军、誓死捍卫财产的农民组成的绿军,还有西方列强的武装特遣队,不同的军队混战一处,整片大地笼罩在恐慌之中。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游走于城市之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飞涨的物价、哄抢的人群、失散的家人、崩塌的秩序……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人性之恶暴露无遗。彼时的当务之急就是吃饱肚子和活着。蒂霍米洛夫上尉不过茫茫人海中一粒尘埃,却是这段动荡岁月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当他回忆战友的死亡时,总会泪眼婆娑。”他从战争幸存者的角度,为我们还原了那段对很多人而言犹如梦魇般的历史。
◎ 精心考量的画面与分镜设计,高超的线条与色彩驾驭手法,带来无比流畅、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
设计师兼美术教师的加埃唐•诺克画了20年旅行手账,直到46岁时才开始投身漫画创作。为了画手账,他需要四处旅行,也因此形成了现场写生式的图像风格。无论是人物还是场景都更具一种动态的流畅度与美感。丙烯颜料上色,辅以石墨笔排影线,营造出充满乡愁与不确定性的朦胧感。旁白与对白恰到好处地互相穿插,更有不着一字的画面代替文字叙述,营造出如呼吸一般自然、舒适的节奏。精准的透视感,电影式的分镜手法,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张弛有度的留白,抛弃冗余的细节堆砌,令画面既轻盈又充分聚焦。通过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传递出摄人心魄的情绪与氛围感。从头到尾,每一页都透出作者的用心和巧思,全书犹如一气呵成,虽是纪实漫画,却在画家的笔下有了如冒险小说般扣人心弦的魅力。
★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的俄国,一场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蒂霍米洛夫迫于父亲的压力,加入白军成为一名上尉。年纪轻轻的他原本养尊处优,却突然直面战争的惨烈。近在眼前的死亡、身不由己的逃离、殊死的搏斗……他犹如一叶摇摇欲坠的扁舟,在混乱动荡的时代浪潮中沉浮,究竟漂向何方,何时能抵达彼岸,却不得而知……
★ 名人推荐
加埃唐•诺克将回忆转换成了一个既富有活力又跌宕起伏的史诗故事,同时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启示:战争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寂静笼罩大地》证明了诺克是一位重量级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在图像小说这种载体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bodoi.info漫画资讯网站
一部既平凡又伟大的家族传记,一首宏大的个人史诗。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让每一个篇章都令人动容。
——bdgest.com漫画评论网站
一个罕见的故事配以卓越的绘画,关于一位迷失于革命中心的白俄上尉。既含蓄又清晰地展现了内战的可怕。它是传记类漫画的典范。
——bablio.com漫画评论网站
加埃唐•诺克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精彩绝伦的图像小说。他用充满力量的插图展现了主人公经历的种种磨难:寒冷、饥饿、恐惧、逃亡。
——actuabd.com漫画评论网站
蒂霍米洛夫上尉的非凡命运,一段争取自由的路程。好故事因为源自真实经历而越发显得精彩。书末附录中提供的几份私人文件无疑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锦上添花。
——Sceneario.com漫画评论网站
他(诺克)从此走上了叙事的道路,给了图像小说一个见证者的姿态。
——亚马逊读者评论
-
从山里逃出来·垃圾,丢掉!
入围2020年国际安徒生插画奖6人短名单、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得主田岛征三的环保经典力作。直击垃圾之痛,重拾敬畏自然的心。
这是一本可以从正反两面读的图画书。正着读,读到的故事是《从山里逃出来》;倒着读,读到的故事是《垃圾,丢掉!》。前者是从山里拼命奔逃出来的动物出发,追溯造成这一惨状的原因;后者讲述的则是过度消费、大量丢弃物品的人类文明造成的恶果。当两个故事交汇于中间的垃圾填埋场,便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人类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和无止尽的丢垃圾行为已对自然造成了不可预估的后果,人类应当重视环境保护,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
宝石之国 第一辑
黑白两色编织出没有人类的“乌托邦”
将其视为摇篮的是28个璀璨的“反乌托邦”式生命体
来自手冢治虫文化奖新生奖得主笔下的梦幻长篇
◆
◇ 编辑推荐
◎ 用“反乌托邦”式人物命运,打造一个没有人类的“乌托邦”。
擅长用画笔讲述特殊生物的浪漫世界观的市川春子,这一次将故事背 景设置在了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至少现在看起来是这样。在这片广袤的原野上奔跑着的,都以宝石命名,并具备相应的颜色、硬度等特性。耀眼的光芒必然会引来掠夺者,对这些宝石而言,从被掠夺者追逐的那一刻开始,等待他们的注定是破碎的命运。
宝石们为了保护自己而选择战斗,用不知畏惧的身躯筑起一道道看不见的城墙。久而久之,奋起攻击已经不仅是为了防止自己被掠夺者带走,更是为了找回曾经被夺走的同伴。
磷叶石,一种蓝绿薄荷色的稀有宝石,硬度非常低,十分易碎——这是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因脆弱的身体而无法参与战斗的宝石,一个团队里不被他人需要的“吊车尾”。
辰砂,汞含量超过80%的矿物,拥有火红的颜色,硬度比磷叶石还要低。他的身体会不受控制地喷发出毒液,摧毁周遭一切,更不要说那些本就身体脆弱、晶透的同伴。
钻石,可以折射出缤纷色彩的无色晶体,珍贵、坚硬。耀眼、善战且友好的他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障碍,偶尔的困顿状态与清透的外表及性格形成强烈的反差。
还有可靠的蓝柱石、负责救治的金红石、时尚的红绿柱石……每一个都是形似人类,实则不然的“易碎品”。他们游离、不稳定、不成熟,相互独立又能彼此兼容,在脆弱中思念着对方的强大——这些宝石所维系的世界是那么的唯美且忧伤,又是那么的闪闪发亮。
◎ 对宝石而言,致命的从来不是被夺走身上的碎片,而是夺回碎片时的无畏。市川春子用黑与白勾绘绚丽且夺目的光彩,用诗一般的语言记录有关“存在”的寓言。
作者市川春子将“生”的活力赋予给这些本无生死观念的无机物们,用细腻的笔触勾画出他们纤细、易碎的身体,画面清透得即便只有黑和白两种颜色,也仿佛能看到他们腾空跃起时闪耀的宝石色泽。
她借由角色间漫不经心的对话,与读者探讨永恒生命之下的恐惧:
“我们其实还挺迟钝的。无论是夏天的炎热,还是冬天的寒冷,我们对这种事还不如植物敏感。当危险来临时,也不如昆虫那样警觉。果然是我们拥有不死之身的缘故吗?”
(第二卷,第36页)
或“空无”境界背后的割舍与牺牲:
“‘死’到底是什么呢?就像‘非常困’或是‘动不了’那样吗?
这个嘛……‘死’就是‘不见了’吧。
‘死’虽然会终结一切,却能让人感受到‘生’的价值。所以也不是什么坏事。
(第二卷,第42、43页)
留白、细线、摇曳的空镜、宝石们战斗的身影……这些时而破碎时而空灵的画面背后,仿佛藏着作者和笔下那些“不被需要者”渴望诉说的涌动着的野心。
◎ 简体中文版《宝石之国 第一辑》,即第1卷至第3卷全部内容,严格按照日文原版规格制作。
护封采用柔软且韧性好的进口铜板纸,搭配日文原版的镭射碎玻璃覆膜工艺。
内封沿用了原版的白底印银工艺,整体清透又夺目。
内文纸选用了常用进口漫画纸,以经典32开的日漫开本呈现,整本书翻阅起来轻柔、低阻力,可以随时随地毫无压力地携带和翻阅。
随书附赠一张300g明信片尺寸纪念卡,封面同款图案及工艺,三款图案,每套随机一款。
◆
◇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距今遥远的未来,地球上仅剩28个拥有宝石之身的人形生命体,以及陪伴着他们的金刚老师。28个宝石各由不同成分的矿物组成,也因此具备不同的形象及身体特质,除了物理上的身体硬度、韧性外,内在个性也截然不同。在他们身上,没有所谓的性别,也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死亡,即使粉身碎骨,也可以通过重组来“死而复生”。
《宝石之国 第一辑》,即该部漫画的第1卷至第3卷。
第1卷
在遥远的未来,我们成了“宝石”……
28 个以人类形态生存,即便粉身碎骨也能重生、拥有不死之身的宝石们,为了不被屡次来袭的月人带走而坚守在战斗、救治等岗位上。黑暗中闪烁的,月人想要得到的,大家拼命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第2卷
据说在这个星球上曾经有一种生物,叫作“人类”。
拥有不死身体的宝石们和月人的战斗仍在持续。硬度低、韧性差的磷叶石,在形似蛞蝓的神秘生物的邀请下前往海底。在这里,收获和失去即将接踵而来……
第3卷
如果低硬度的我们连“勇气”都没有,就什么都不剩了。
冬日,在其他宝石进入冬眠的时候,失眠的磷叶石跟随可以在冬日白天执行任务的南极石一同行动。一场用巨大代价换来的空前改变就在这耀眼的白色中等待着磷叶石……
◆
◇ 名人推荐
当我第一次读《宝石之国》时,说实话我真觉得它太棒了。从何者为反派抑或敌人,及其真实目的等未做特殊交代的详细背景,到突然冒出来的300岁角色设定,在我看来故事中这种难以描述的模糊感正是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京极尚彦,《宝石之国》动画导演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的心也跟着被挖空了。
——山中悠希,立正大学文学部教授
十分厉害的展开,让人目不转睛。现在能让人兴奋和感动的漫画有很多,却很少有这样能够让人感悟到从未体会过的情绪的漫画。我的心都快要被撕裂了,真的很期待故事的结局。
——坂月さかな,漫画《星旅少年》作者
从体内源源不断散发出来的、无法被自身完全控制的毒液,可以毁灭生命乃至一切。草、水,甚至空气……“宝石”也不例外。被辰砂的毒液侵染的部分会变得不再透光,仅能刮掉。被消掉的身体除了体积变小之外,还会失去“宝石”中存储的“记忆”……书中的图画有一种 70 年代古早漫画的韵味,战斗场面也区别于如今的热血漫画。就是这样,我还是控制不住地对这部作品着迷。磷叶石想着辰砂,辰砂想着磷叶石。并非友情,也非爱情,是一种比任何情绪都更加美好的情谊,又如此打动着读者的心。在这里可以看到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心灵交流,这正是这部作品极富魅力的一点。
——日本亚马逊网站读者
当你翻开这部漫画的第一页时,你就会被其中独特的画面所吸引,并由此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更像是你在时尚杂志中会看到的图像,而非漫画。更不要说画面中宝石在大自然的作用下折射出的光芒,是多么令人眼花缭乱!尽管是黑白漫画,但宝石上折射出的光芒是那么的五彩缤纷。漫画竟然可以如此美丽,真是让人震惊。
——日本漫画信息网站BookLive
-
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二卷II
终于有望读完普鲁斯特!
漫画版世界名著,周克希经典译本
化繁为简、不失精髓,为更多人打开世界文学的大门
★ 编辑推荐
◎打开普鲁斯特的正确方式是漫画:一口气读完《追寻逝去的时光》的机会来了。
《追寻逝去的时光》(又译作《追忆似水年华》)原著小说共七卷,洋洋数百万字。二十年来,法国漫画家斯泰凡•厄埃致力于将其改编为漫画,目前已完成前两卷的改编。中文引进版分为三册。漫画第一册对应原著小说的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漫画第二、三册合起来对应原著小说的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漫画选取小说核心段落,所选部分不删改一字,配以考据详实的图画,为读者提供了读完这部伟大文学经典的机会。
◎周克希经典译本,法兰西院士程抱一推荐。
漫画版《追寻逝去的时光》使用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原著小说译者周克希先生的译文。这版译文受到了法兰西学院院士、华裔作家程抱一先生的盛赞。
◎普鲁斯特是可以被改编的吗?
前半生出入社交名利场,后半生缠绵病榻。长期遭受慢性失眠症的折磨,他用这些漫漫长夜来追忆逝水年华。一部《追寻逝去的时光》,卷帙浩繁、文气绵密、句法精微,洋洋数百万言,写尽了爱的萌生和式微,写尽了名利场中的纸醉金迷、人情冷暖,是“一战”爆发前19世纪法国上流社会和半上流社会芸芸众生相的一幅长卷。这样一部复杂、丰饶,扑朔迷离的文本,进入难,出去更难:要如何将它改编成漫画?
◎斯泰凡•厄埃交了满分卷:他正职是广告公司总裁,并非科班出身的漫画家,却出于对这部小说的热爱,揽下“改编普鲁斯特”这个西西弗斯式的任务。他伏案二十年,将绵密文字抽丝拨茧,落实到图像叙事——水落石出,脉络显现,不失其精髓,就好比“将一部巨型交响乐改写成一首钢琴协奏曲”。
◎于极简处见繁华:厄埃的改编野心勃勃却又虚怀若谷,满怀敬意。对这部小说了若指掌的他,文本取舍极具匠心,不取则已,取则无一字增删,画风传承延续《丁丁历险记》经典“清线派”风格,令十九世纪法国风土人情跃然纸上。
◎ 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普鲁斯特的“难读”与他的名气齐名。将文本图像化的尝试,可看作将普鲁斯特“民主化”的尝试,为读者指明了一条进入普鲁斯特文本的捷径。不管是将小说烂熟于心的人,徘徊门外犹豫不前的人,还是从来没有机会读完它的人:这部漫画都会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普鲁斯特天地的大门。
★ 内容简介
这部漫画是在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著名小说《追寻逝去的时光》基础上改编而成,对话与旁白均摘自小说原文,无一字增删。原著小说共分七卷,讲了叙述者的童年记忆、出入上流社会的经历、友谊、爱情和回忆,是“一战”前夕法国上流社会和半上流社会的众生相。
漫画本第三册包含了小说第二卷中“在斯万夫人身旁”一章的主要内容,和漫画本第二册合起来构成了小说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的完整内容。
在漫画第三册中,叙事者时常出入斯万夫人家,很快陷入了对斯万夫人的女儿吉尔贝特的爱慕中不能自拔。但年轻人之间的误会和冷处理使二人越走越远,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恋终于随着少年的成长而渐渐淡去了。这段回忆是整部小说中蕞具青春气息的部分。
★ 媒体推荐
文字与画面相得益彰,清线派画风继承了《丁丁历险记》的传统,要改编普鲁斯特非此则不能妥。普鲁斯特被托付到厄埃手中,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他的改编尺度,增一分则太过,减一分则不足,真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当厄埃悄然退居幕后的时候,普鲁斯特也就现身了。
—— 《费加罗报》
“……我享受了一番妥帖达意,甚至巧遇故知的情趣;庆幸中国读者从此得以进入普鲁斯特天地,尽情徜徉其间矣!”
——法兰西学院院士程抱一(François Cheng)推荐
普鲁斯特的文体,自有一种独特的美。那些看似‘臃肿冗长’的长句,在他笔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异常精彩的。因为他确实有那么些纷至沓来、极为丰赡的思想要表达,确实有那么些错综复杂、相当微妙的关系和因由要交待,而这一切,他又是写得那么从容,那么美妙……犹如一棵树分出好些枝桠,枝桠上长出许多枝条,枝条上又结出繁茂的叶片和花朵。
——本书译者周克希
感谢普鲁斯特和厄埃,让我们得以一睹昔日法兰西之美:家庭聚餐、玄关处铺地的彩砖、老式木地板、花园铁门挂的铃铛、桌铃……无比妥帖的乡愁。
—— 法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 获奖记录
2020年法兰西学术院将埃尔韦-德吕昂大奖颁发给斯泰凡•厄埃,表彰他将普鲁斯特的代表作改编为图像小说。
-
我和爸爸
◆ 全网阅读量400万+!一场成长与告别的真诚记录。“在漫画里看到了我的爸爸”。一个人的故事连接起很多人,推开记忆的窗口,一起分享有时有爱、有时心碎的故事。
◆ “对爸爸说我恨你,对爸爸说我爱你。”沉淀近10年再次打捞往事,在回忆中重新理解爸爸,独自面对破碎的心。毫无保留的真情再现:在爸爸的“镜头”里,每一个成长的脚印都化作了爱。
◆ 以20+年轻人的心态写就,面对“告别”这个随时可能降临的课题,或许毫无准备但选择勇敢面对。用《我和爸爸》的故事,拥抱每一个坚定地选择向前走的人。
◆ 温暖幽默的家庭往事,笑中带泪的阅读体验。用“轻松”的漫画,讲述每个人生命里最普通又最深刻的“生离死别”。原来面对生死这件事,从来都不只有一种情绪。
◆ 沉浸式的故事表达,像朋友般在耳边轻轻讲述、娓娓道来,每一格都引向下一格,每一页都为下一页存在。“普通人的人生,哪怕是人生的角落,用心体会,用心记录,也足以使一场让人震撼的电影。”
◆ 一份全年龄段适用的家庭记录,15岁高中生、25岁年轻人、4岁半小朋友和60岁阿姨,一口气读完并含泪推荐。
◆ “人活一世,爱谁就大声地说出来吧!”在看似平凡的家庭生活里,也有不可思议的“奇迹”。在爸爸的故事里,重新思考我们与家人的关系。心里的爱与感谢,好好地说出口。
◆ 全新创作16页漫画故事《我们家很穷》(上)(下),记录缤纷的童年和无法比较的幸福;特别收录妈妈的手写信,鼓励每个人大胆表达爱;以拉页形式呈现番外篇漫画《花灯》,在梦中爸爸曾回来过。
◆ 小巧开本+裸脊装帧,可180度平摊,把这个温暖的故事捧在手心。“谢谢我们一起笑过、哭过、又擦干了眼泪。”
这本漫画书记录了文文小时候和爸爸一起经历的各种趣事,也重现了爸爸从生病到去世的全过程。爸爸像一个镜头,拍摄下了文文的成长。从一个自在贪玩的马虎鬼,长成一个必须紧紧搂住妈妈的人。从想到任何与爸爸相关的瞬间都泪流满面,到有一天敢画下他的样子、直视他的照片、笑着聊起他的故事……
-
我今天遇到一个crush
谈什么恋爱,有Crush 就够了!
Crush,辞典里的解释是拥挤的人群,迷恋、(短暂的)热恋对象,以及果汁饮料。很难用一个准确的词汇表达它的含义,最贴切的,可能就是乍见之欢吧,如夏夜晚风,似璀璨烟火,我曾短暂地、热烈地、羞涩地喜欢过你。
这是一本如几米般的治愈绘本,更是一本特殊的图像小说,它会引起我们许多人的共鸣,因为我们都感到孤独;也许会放大对远方某人的思念,就像许多寻找真爱的故事一样。这是一个安静的故事,没有什么情节,但跟随两位主角,在日常生活中摸索,寻找机会和联系,非常感人。也许还没有找到幸福,但这肯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开始!
她总是一个人,小心翼翼地寻找与世界的联结。
他也是一个人,身处人群中却依然感到孤独无措。
乍见之欢,美好瞬间令人留连。
一刹的心动,能否驱散孤独,燃烧成永恒的星辰?
在喧嚣都市的角落,两个游荡的灵魂,经历一场爱与孤独的奇妙探险。
于万千人间,寻找那份深懂自己的温暖。有时,最深的情感,超越言语。
这本书描绘的是一对年轻男女在城市里四处游荡,他们身处人群中,却依然感到孤独。乍看下,这本书好像充满粉红泡泡,其实描绘了都会男女的内心情事,探讨了浪漫、欲望和渴望的关系。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两种颜色,营造出一种奇特的梦幻又浪漫的氛围,同时也唤起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孤独。虽然不是完全的甜蜜浪漫爱情故事,有一点点淡淡的忧伤,又有一点点唤起都市男女的孤独感,还是希望大家看完后有种小小的、暖暖的、被治愈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