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宋之法
继《风雅宋》《宋仁宗》后,“吴钩说宋”系列又一力作
★中国好书奖得主吴钩新作,真实还原宋代司法制度及其实践
从宋人笔记与历史文献中发掘大量真实可考的案件记录,诸如宋朝拆迁每户能补偿多少钱?宋朝女性怎样做婚前财产证明?宋朝法律职业考试会考什么?苏轼的乌台诗案是怎么审的?潘金莲可以和武大郎离婚吗?宋朝法官懂得程序正义吗?宋朝有行政诉讼吗?……这些千年以前的故事,彰显了宋朝早熟的法律精神,也让人为它的湮灭深感惋惜。
★以包公为代表的司法故事,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包公是元明清以来的流行大IP,包公故事的作者大多是明清底层文人,对宋朝的司法制度缺乏了解,杜撰的故事“戏剧性”有余而“专业性”不足。比如宋朝司法有严格的回避制度,法官不能审理亲属的案件,因此“包公铡侄”一案全无可能。此外公孙策、打龙袍、当事人下跪听审等,也都是背离史实的想象。
★“以宋朝为方法”,将宋朝司法故事内化为连绵不断的文明传统
许多异邦美谈在中文世界广为流传,如德国“国王与磨坊主”的故事,树立起“国家应该尊重居民财产权”的价值观。其实在宋朝的历史中,不难找到相似的故事。
讲好我们自己的“国王与磨坊”故事,不是为了证明“祖上曾经阔过”,而是希望通过一遍遍地整理、编撰、讲述、阐释,将故事内化为连绵不断的文明传统,成为司法制度良性演进的内在动力。
【内容简介】
“吴钩说宋”系列新作
历史作家吴钩通过撰写一系列宋朝司法笔记,从法理、制度、刑事、民事四个方面入手,全面细致地介绍宋代中国在法律文明上取得的成就。
宋朝的司法制度可谓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最高峰,但长期以来被埋没和误解:一方面,元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包公戏、包公案小说,导致大众对宋代法律制度产生误解;另一方面,清末以来的启蒙知识分子,热衷于为异邦构建优良传统,却忽视了中国本身的历史源流。
本书通过援引大量宋人记录的法律案件,并与宋朝法条相互参证,真实还原了宋代司法制度及其实践;同时也是“以宋朝为方法”,从中国历史深处打捞已有的优良传统,讲好我们自己的“国王与磨坊”故事。这不是为了证明“祖上曾经阔过”,而是希望通过一遍遍地整理、编撰、讲述、阐释,将故事内化为连绵不断的文明传统,成为司法制度良性演进的内在动力。
-
读墓
墓葬作为一种人造空间,既是建筑营造、器物生产等技艺演进的展示空间,也是家族伦理、丧葬礼俗等思想观念竞逐的舞台,更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技术演进、思想和观念变革的结果。本书以墓葬及其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南宋的两浙地区为中心,从田野出发,以墓葬为支点,揭示墓葬制度、社会礼俗、思想观念的传承与变迁,赋予南宋墓葬考古以较成体系的学术价值。
-
临床拉康
本书是一本研究法国学者、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临床思想及其实践应用的作品,拉康被誉为自笛卡尔以来法国最为重要的哲人,在欧洲也被称为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意和影响力的思想家。本书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欲望经济学的角度,详细论述了三种精神结构——强迫、倒错、癔症,以及 三者的诊断和区分问题,不论是对于理论研究,还是临床指导,都有极高的价值。本书适合对精神分析感兴趣想要入门的读者、精神分析学习者、精神分析临床工作者阅读。
国内学者评论
多尔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拉康派分析师,作为第二代拉康派分析师和巴黎第七大学的教授,他撰写了诸多重要的引介拉康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书籍。本书阐述了拉康的主体结构理论,以及拉康派结构诊断的机制、意义及其与倾听的临床关系。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展现了不同类型的神经症、倒错、同性恋等的拉康视角,并且透过非常具体的临床现象,把它们和弗洛伊德的临床联系在一起。这是一本珍贵的拉康派临床实践书籍。
——张涛
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博士,精神分析行知学派创始成员
本书以拉康派精神分析的诊断和精神结构为基础,阐述了倒错、癔症和强迫症的特征、理论要点和临床关键,旨在较为系统地呈现拉康派临床。除了对拉康临床相关理论的梳理,若埃尔·多尔还谈到了弗洛伊德关于这些临床的思考,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照、联系和理解两人的理论观点。关于拉康临床的书籍向来不多,本书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白。
——谭羽辰
精神分析行知学派成员,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与跨学科研究硕士,四川大学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硕士
对拉康派精神分析实践感兴趣的人很难不被《临床拉康》这个题目吸引。弗洛伊德作为创始者,其临床理论有时过于简明,以致形成了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等拉康以“回归弗洛伊德”为旗号批判的观点;拉康则以充满了“不可能”的风格让精神分析工作者们不得不时时刻刻“回归拉康”。
因此,《临床拉康》终究得是一本偏向理论的作品。但细品之下,不难看出若埃尔·多尔已经尽力在弗洛伊德和拉康、理论和临床之间寻出了一条中道。
——何逸飞
精神分析实践者,精神分析行知学派成员,巴黎第八大学精神分析硕士,四川大学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硕士
国际学者评论
若埃尔·多尔在本书中生动地展现了拉康派精神分析实践与临床的方方面面。他用了许多个案作为例子,解释了症状与主体实际精神结构之间的区分,这种结构可以由病人在精神分析情景中的话语揭示出来。
《临床拉康》是一部令人赞叹的著作,本书深入浅出,又带有幽默的风格。若埃尔·多尔强调要区分出癔症、恋物癖及强迫神经症的那些幻想和行动。除了区分这些不同的精神结构之外,多尔还对爱、欲望与理想化有着深刻的洞见。多尔的书读起来很令人愉悦,因此受到学者、临床工作者以及所有对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感兴趣的人们的青睐。
——克里斯多夫·莱恩,威斯康辛大学
临床工作者一直寻求着对拉康理论的享乐。先前大多数著作都面向的是学术派读者,并且这些书的内容都多少有些模棱两可,拉康自己将这种模棱两可视为必须,并以此来对抗那种直白性。现在,至少我们得到了一本极具挑战性,同时又较为易读的著作,这本著作的主旨也落脚在拉康理论的临床面向,这让我们对无意识欲望的力量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这种欲望在任何治疗理论中都是一个关键能指。
——乔治·费舍曼,波士顿精神分析协会及哈佛医学院
若埃尔·多尔是一位极具天赋的作者,他兼具作为理论家的广阔视角,以及临床大师的耳聪目明。他的著作对我们大家均有诸多教义。
——斯蒂芬·H·库珀,波士顿精神分析协会及哈佛医学院
-
黑色大西洋
【亮点推荐】
★国际著名黑人理论家首部中文译作!斯图亚特·霍尔得意门生、伯明翰学派代表、霍尔贝格奖得主保罗·吉尔罗伊,用“黑色大西洋”理论颠覆主流种族话语,展现黑人如何用苦难与崇高浇灌出现代文明之花。作者倾情作序,邀中文读者共同踏上海上航程!
★“黑命攸关”(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历史与文化同样攸关!回顾大西洋场域内的黑人离散史,直指种族压迫与西方理性的共谋关系,剖析黑人处在西方之内和之外的二元/双重位置,强调不同种族间的互动交融,突显黑人对现代性的关键价值。
★对种族本质主义和黑人民族主义保持警惕,向白人至上主义和族群绝对主义坚决说不,用“黑色大西洋”理论构建流动开放、多元融合的历史。路径(Routes)比根源(Roots)更重要!
★诺奖、布克奖,黑人作家为何近年来在国际文坛屡屡折桂?布鲁斯、爵士、嘻哈,黑人音乐如何获得全球性影响?从作者对著名黑人知识分子杜波依斯、理查德·赖特,“吉他之神”吉米·亨德里克斯等人的分析中找寻答案。
---
【内容简介】
以多元视角对抗单一种族话语,挑战黑白分明的现代性叙事
《黑色大西洋》是国际著名种族理论家保罗·吉尔罗伊的经典作品,也是重塑了黑人文化研究领域的里程碑之作。作者充分运用和发展“黑色大西洋”概念,将其作为一个历史场域、一个分析单位、一种理论视角,追溯了黑人在非洲、美洲和欧洲 间的迁移过程,深入分析了黑人离散对黑人文化自身以及西方现代性的影响,将黑人从现代性话语的边缘挪至中心。
吉尔罗伊认为,无论是在奴隶制还是后奴隶制时期,黑人都不是无力的受害者,他们有自身的能动性和完整的思想文化史。大西洋内的离散之旅,赋予了黑人文化不同于其源头的特性,它不完全从属于非洲或西方,但又融合了非洲和西方,以此种二元化、双重性的方式,黑人成为西方现代性独特的建构者,其经济、政治、文化实践也是现代历史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相关评论】
他的作品影响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多个领域,包括文化研究、种族批判研究、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和非裔美国人研究……《黑色大西洋》是一部里程碑之作,它改变了当今人文社科领域对离散的研究。通过展现种族、民族和族群是如何在文化上构成的,它提供了一种可以替代本质主义身份概念的选项。
——霍尔贝格奖委员会
西方黑人文化中,既有对非洲传统的承袭与发展,又融合了现代性的核心精神,它吊诡地扮演着西方文化的批判者和辩护者的双重角色。自从上个世纪下半叶西方人文学科发生政治转向,尤其是“BLM”之类社会运动展开以来,它占据的位置日益重要。但在中国,许多知识人对西方黑人文化还缺乏深入的了解。本书作为非裔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为我们进入这一领域提供了绝佳的入口。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朱国华
《黑色大西洋》是吉尔罗伊影响最为深广的代表作。可以说,伯明翰文化研究的早期对象——阶级、种族、性别——是直到霍尔的学生吉尔罗伊异军突起才被补充完整的。本书给西方现代性研究开拓了一种“反文化”的历史、社会和政治视野,是后殖民主义种族研究的扛鼎之作。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陆扬
英国当代著名的非裔学者保罗·吉尔罗伊在这本书中,运用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等研究范式,在追溯大西洋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重要的跨文化概念——“黑色大西洋”。相信本书的出版会有助于国人对非洲历史和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推动国内学界对黑人思想史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沐涛
吉尔罗伊对学术界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将黑人视为现代世界创建过程中的核心参与者,改写了现代性和现代主义的历史。
——耶鲁大学教授 哈兹尔·卡比(Hazel Carby)
本书有着诸多优点,它将道格拉斯、赖特、杜波依斯、莫里森等人精巧的本土性文本,阿多诺和鲍曼的研究,以及从爵士到嘻哈的流行文化进行了结合。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夸梅·安东尼·阿皮亚(Kwame Anthony Appiah)
-
艾希曼审判
【编辑推荐】
根据一手资料深挖庭审细节,细腻笔触还原艾希曼审判现场,深度讨论人性的“恶”的问题。
补充论证阿伦特等对于大屠杀的讨论,冷静客观评述《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作者利普斯塔特是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顾问,为大屠杀研究事业奋斗终身,《艾希曼审判》是其集大成之作。
本书有冷静严肃的陈述,也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为深入探索艾希曼审判和幸存者对后世的影响提供重要资料。
【媒体评论】
艾希曼审判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利普斯塔特以难得一见的简洁语言,构建和探索了艾希曼审判所开启的道德困境的大门。她为记录20世纪可怕和令人沮丧的事件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华盛顿邮报》
利普斯塔特将这一事件还原成一部扣人心弦的法律剧,并将其描述成以色列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在为《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做出结论时,她是冷静而公平的。——《纽约时报书评》
《艾希曼审判》既引人入胜又细致入微,任何不想翻阅八卷审判记录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耶路撒冷邮报》
【内容介绍】
1960年5月,纳粹战犯、“ZUI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被捕。随后,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其进行了一场全球瞩目的审判。在世界面对种族灭绝这一仍在持续的行为并思考幸存者命运的时候,这场审判成为全世界司法程序的试金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法律和道德框架,使我们能够直视“恶”的问题。著名历史学家利普斯塔特详述了艾希曼审判的过程,并对汉娜•阿伦特等哲学家在犹太人大屠杀方面的学术研究进行了补充论证,深入分析了大屠杀幸存者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本书结合了历史视角和当代紧迫性,在叙述中注入了扣人心弦的情节。
-
希腊神话的完整世界
一本书读懂希腊神话
英国著名古典学学者理查德·巴克斯顿
带你遨游瑰丽神奇的希腊神话世界
已译为 9 种文字在多个国家出版
◎ 编辑推荐
瑰丽神奇、纷繁复杂的希腊神话,要从哪里开始读起?
诸神争斗、英雄壮举、家族传奇,怎样才能理清头绪?
☆ 权威作者,倾情展现异彩纷呈的希腊神话世界
作者理查德·巴克斯顿(Richard Buxton)是英国著名古典学学者,学术功底深厚,视野开阔,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多样的资料展现希腊神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300余幅插图、谱系图、地图帮助你熟悉和理解希腊神话
300余幅插图,展现了与神话相关的古代遗址以及瓶画、雕塑、宝石、钱币等文物。11张诸神与英雄谱系图,让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一目了然。7幅详尽的地图,展现了古代希腊世界的基本面貌和英雄们的传奇之旅。
◎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史料,吸收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沿着希腊神话中的起源故事、家族传奇、景观以及后世的重述等线索,重新整理并讲述了最具代表性的一些神话故事,亦对希腊神话世界做了全景式的介绍。
300 余幅丰富多样的插图,展现了与神话相关的遗址、瓶画、雕塑、宝石、钱币等。此外,本书还配有详细的诸神与英雄谱系图和特别绘制的地图,有助于了解这些位于西方文明中心的经典故事。
◎ 媒体推荐
本书引人入胜,图文并茂,再次证明了希腊神话为何如此持久地受到欢迎。巴克斯顿将博学和洞察力融为一体,使这些古老的传说焕发出新的活力。
——《出版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