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面的历史
唐纳德·R·凯利是当代最重要的思想史家之一。本书梳理、评点了西方自前古典时期至18世纪晚期的历史思想和历史著述,对其中一以贯之的众多主题和方法论详加考察,其议题举凡神话、民族起源、年代学、语言风格、文献形式、修辞、翻译、史学方法和史学批评、解释理论和解释实践、文化研究、历史哲学和“历史主义”等等。 凯利从分析希罗德和修昔底德入手,这两人作为希腊史学的开山鼻祖树立了双重传统:前者的模式是对文化和古物上下求索,这与后者立足当代的政治叙述和分析叙述形成鲜明对照。他接着考察由这个主题衍生、发展出来的众多变化,论域从希腊、罗马、犹太和基督教的古代,到中世纪的编年史,再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民族史学和修正史学,最终延伸到博学派史学的启蒙史学在17、18世纪的兴起。 “此书以激情和博学论述了一个真实而重大的主题,对西方史学传统做了新颖、深刻的概述。这是一本精心构造的学术杰作。 -
近代中国史学十论
本书各文均与近代中国史学相关,但又与一般极“史学史与史学理论”领域的言说不甚同,大体遵循一种“史无定向”的取径,不固定从某一专史分科的特定方向看问题。前半部分或考察一本旧籍在近代学统里的沉浮,或关注学术的多旋律并进,或揭示学术典范的转移,或分析新旧史料观的错位、或探索历史记忆的损益;后半部分主要与青年史学从业者对话,讨论与“史学方法”相关的史料解读、史学表述、近代史研究走向、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冲击等面相。 -
清华历史讲堂初编
《清华历史讲堂初编》收有李学勤、李零、汪晖、葛兆光、阎步克、彭林等17位教授的讲堂讲录,他们分别将自己近年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娓娓道来。全书从考古与历史、制度与思想、古国与世界、理论与反思的角度,再现了清华“融会中外、博通古今”的人文传统。 -
档案中的虚构
16世纪的法国实行皇家赦免制,戴罪之人可以通过陈情求赦而免死脱罪,赦罪书是由此产生的一种特殊文献。赦罪书的制度运作,讲述者、书写者、审阅者的种种表现,求赦故事的叙事结构和技巧,以及其中女性的声音,这些都是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精心分析的对象,16世纪法国社会一幕幕鲜活的画面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此书字字珠玑,给16世纪的司法史、社会史、文学史投射了一道迷人的光芒。这是一份样本,让我们可以观察这位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创造力的历史学家是如何从事历史研究和写作的。——亨利·海勒,《社会史》 戴维斯一直致力于发掘来自16世纪的声音,重建我们与他们的直接联系。这部新作反映了她最深入、最精巧的探索……这部重要的作品第一次探讨了16世纪的男人和女人如何叙述(也就意味着建构)他们自身的生活现实。——乔纳森·德瓦尔特,《社会史杂志》 戴维斯的文笔一如既往地优雅漂亮,呈现了16世纪生活的丰富信息。——理查德·崔斯勒,《文艺复兴季刊》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佳作,任何一位法国史研究者都无法等闲视之。戴维斯通过赦罪故事,为我们提供了观察16世纪法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一条新路径。——理查德·戈登,《16世纪学刊》 -
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上下)
有一些著名作家的著作,由于出版了廉价本而获得了许多新读者,当我看到自己的名字也排入这些作家的名单,我深感荣幸。我希望:有些读者能阅读我的书而获得某种愉快,象五十年前我在编写它时所曾感到的那样。在我的著作中,《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主要因为它论述了一个具有无限趣味的题目——文化的全部戏剧性故事。正如波普所说的那样,“人类的正当研究便是人”。 一个八十多岁的历史学家能够以十分满意的心情来回顾各个学术研究部门在他的一生中所取得的进步。与我读书时的那些遥远日子相比,我们今天能以更广泛的知识、更清晰的见解、更冷静的头脑,来综述人类进化的过程和全部人类经验。现在,一般的学术标准确实较前提高。我们已经不那么过于自信,不那么受偏见的支配,而且不那么容易作出似是而非的概括性论断。我们的崇高理想和首要责任,是要不辜负我们读者的无限信任。兰克有一句不朽的名言:“编纂历史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任何一个为自己的种族、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党派或教会大声辩护的人,是无缘进入历史女神之庙的。如果有人要我起草历史学家的“十诫”,我将首先写道“不要忘记你们对读者的道义上的责任”。历史学家和其他人一样,也是由血肉之躯构成的人,而且作者的个性将始终隐约地流露在字里行间,但我们必须竭力保持公平,尽量了解遥远时代的生活状况以及那些我们所未曾具有的思想意识。凡是历史研究者不应该根据某一作家或某一本书来论断象宗教改革运动和法国革命这类有争议的题,因为在涉及我们内心最深切的情感的某些领域内,要想取得完全一致,未免奢求。我所要求的也只在于:学者们不要把他们看成是竞技场上的斗士,在各自的支持者喝采声中进行搏斗;而应该认为他们是一心一意地献身于追求真理的兄弟。在本书所述的许多历史学家中,各人在什么程度上已达到或接近于这个崇高目标,让读者自行判断吧。 人们时常谈到“历史的结论”、“历史哲学”、“历史科学”。但没有一致同意的结论,只有个别的结论;没有一致同意的哲学,只有互相矛盾的思想意识的混合;没有一致同意的科学,只有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我们继续在热烈而又永不停止地探求真理,但斯芬克斯仍然对着我们微笑不肯吐露她的秘密。对于我们研究人类历史中所提出的各个问题,现在或将来会有最后的答案吗,如果有的话,它们还没有被找到。 G.P.古奇 1958年4月 灯塔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导 论 近时的历史研究 1952年以来的历史研究 第一章 从文艺复兴到法国革命 第二章 尼布尔 第三章 沃尔夫、博克和奥特弗里德·缪勒 第四章 艾希霍恩、萨维尼和雅各布·格林 第五章 德意志史料集成 第六章 兰克 第七章 兰克的批评者和门生 第八章 普鲁土学派 第九章 法国浪漫主义学派 第十章 法国政治学派——基佐、米涅、梯也尔 第十一章 法国的中世纪时代和旧制度 第十二章 法国大革命 第十三章 拿破仑 第十四章 哈兰和麦考莱 第十五章 提尔华尔、格罗脱和亚诺尔 第十六章 卡莱尔与弗劳德 第十七章 牛津学派 第十八章 加第纳、莱基、西莱与克莱顿 第十九章 阿克顿和梅特兰 第二十章 美国 第二十一章 诸小国 第二十二章 古代东方 第二十三章 希腊和拜占庭 第二十四章 蒙森和罗马史研究 第二十五章 犹太人和基督教会 第二十六章 天主教史学 第二十七章 文明史 索 引 编后记 -
Logics of History
While social scientists and historians have been exchanging ideas for a long time, they have never developed a proper dialogue about social theory. William H. Sewell Jr. observes that on questions of theory the communication has been mostly one way: from social science to history. Logics of History argues that both histor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have something crucial to offer each other. While historians do not think of themeselves as theorists, they know something social scientists do not: how to think about the temporalities of social life. On the other hand, while social scientists' treatments of temporality are usually clumsy, their theoretical sophistication and penchant for structural accounts of social life could offer much to historians. Renowned for his work at the crossroads of history, sociology, political science, and anthropology, Sewell argues that only by combining a more sophisticated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time with a concern for larger theoretical questions can a satisfying social theory emerge. In Logics of History, he reveals the shape such an engagement could take, some of the topics it could illuminate, and how it might affect both sides of the disciplinary div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