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宪鸿秘
-
满汉全席之满菜
《满汉全席之满菜》继《满汉全席之进宫》后,再述说清朝宫廷饮食的细枝末节。“满菜”窥视了从游牧的肃慎人到末代皇帝溥仪等满洲族群的菜盆,不仅有女真时期完颜亮坐镇燕京、君臣共食的“麇尾’、“血肠白肉”,还有乾隆皇帝御笔赐名的“飞龙”,有满族家家必吃的“酸菜”,也有常人难得一见的“鹿胎羔”。紫禁城中的满菜以“国菜”的身份辐射着整个北方,北方佳肴的精华也被吸纳入满菜体系。鲁菜“拔丝山药”、西北菜“爆炒驼峰”都归入御膳,而满菜“祭神肉”化身“蒜泥白肉”、“砂锅肉”走上百姓餐桌。 -
满汉全席之饽饽
《满汉全席之饽饽》专门讲述清宮御膳的主食系列。“饽饽”是满族人对面食的称谓。绵延清朝三百多年的饽饽全盛时代,诞生和改良了几乎所有现在的主食与点心,而“外路”面食也都臣服于饽饽麾。上屉蒸的是“撒糕饽饽”、“苏叶饽饽”,火炉烘烤的是“光头”、“核桃酥”,下锅水煮的是“煮饽饽”(水饺)。北平俗曲《鸳鸯扣》专道“煮饽饽”:“仆妇们端上了饽饽送亲的就让,先说姑爷请用……勉强的咬点边儿仍然吐掉,阿哥他嚷是生面就笑坏了旁人,大奶奶笑骂:猴儿你怎么好傻!快吃了不要胡说,那就是儿孙。”百年前餐前饭后最为熟稔的“饽饽”盛名不在,其实尚存,萨其马、豌豆黄、枣儿糕,当然还有“煮饽饽”。 -
老祖母的家傳食譜
客居異國的食物鄉愁書寫 ◎一次收藏了來自:亞美尼亞/摩洛哥/塞爾維亞/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波蘭/荷蘭/印度/台灣/中國/韓國共十三國的家傳食譜 ◎一次認識包括歐、亞各國料理的特色及家常食材,包括平時難得能見識到的南斯拉夫、亞美尼亞等同時受歐亞料理影響的國家。 來自食物的鄉愁,是心頭最入味的美饌 老祖母的家傳食譜,一次收藏十三國的家常食滋味 移居北國加拿大的作者,在異國鄉愁起時,嗅聞中仿似傳來了童年時外婆家廚房的葫蘆麵疙瘩溫熱氣味。同樣一雙巧手的作者就在異國自家廚房裡,憑著記憶煮出了軟爛不膩的這道麵疙瘩,阻隔時間及空間的那道距離就在她的咀嚼中消融了。 以多元化移民著稱的加國,居民組成背景多樣化,作者便在這樣的脈絡地圖裡,尋訪了移居自其他十二個國家包括: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波蘭/荷蘭/亞美尼亞/摩洛哥/塞爾維亞/印度/中國/韓國等的移民家庭。這些家庭有的已移居至此第三代了,有的如作者般和原生國家仍繫著一條緊緊的線,但一樣在飲食生活上深刻地留下了母國的印記。 在這些受訪者的廚房中,移民家庭的老祖母或年輕母親,邊揮鏟動鍋或刨切果蔬,邊掉入記憶的深河,沿著那口中長久不散的滋味,娓娓述說食物怎麼鍊結了各自的生活,飄洋過海,丟失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而留下的,儘管並非是最原本的細細面貌,但,心頭滋味永遠不變。 原籍西班牙、童年移居墨西哥的三姐妹,從小受到手藝好又崇尚獨立的外婆影響, 如今在另一個新世界多倫多擁有了自己的西班牙餐廳,「愛」在這個家族是藉著美食及冒險傳遞下去。 一直認為自己仍是南斯拉夫人的塞爾維亞年輕阿嬤,不只帶來了家常菜餚馬鈴薯與醃菜,爽朗樂天的民族性,也和她一起移民到了新大陸。 基督教歴史上方舟的發現之地:亞美尼亞,飲食深受周遭土耳其、伊朗、希臘、俄羅斯等周遭國家影響發展出混血特色。這個長年遭受不同文化統治並飽受戰火的三百多萬人口小國,讓Stella和一雙父母早早就選擇放下歴史傷痕,出走到新大陸,然而老祖母Knarik仍然將多道私藏食譜藏放心頭,讓食物一解鄉愁。 剛烈的印度女子Lina -
和食十品
京都老字号料亭“木乃妇”第三代店主高桥拓儿挑选十种被视为和食根基的菜肴,将它们放在日本的山川自然、时令节气、人文器物中,从和食特质、历史渊源等角度深入浅出地诠释日本料理的精髓与奥秘。伴随作者的娓娓道来,您将逐渐了解料理背后的日本文化,更好地享受和食带来的味蕾飨宴。 -
饮食须知
在众多的饮食著作中,元代人贾铭所撰写的《饮食须知》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全书从『饮食藉以养生』、『物性有相反相忌』出发,分水火、谷类、菜类、果类、味类、鱼类、禽类、兽类八卷,对食物的性味、反忌、毒性、收藏等进行了编选介绍,提出了『养生者未尝不害生』的观点,告诫人们在日常饮食中要合理膳食,注意饮食卫生,不可『多食』,避免因饮食不当而损害健康,于今人亦多有启发。今整理出版,供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