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烹
當烹飪技術演進錯誤,自然與文明都將受害。 「你騙得過味蕾,卻騙不了胃。」 《雜食者的兩難》作者麥可.波倫再度踏上溯源之旅, 在人類烹飪史中尋找現代問題的解答。 烹飪,是造就人類這一物種的獨門演化術與求生本能。自學會用火的那一刻起,熟食使我們的消化器官變小、腦袋變大,成為今日的模樣。烹飪曾經帶領人類探索大自然與文明的邊界,為人類溝通往來,將自然物質轉化為滋養,為人類文明提供根基。 然而,在現代經濟體系下,工廠取代了廚房,烹飪技術看似日益精進,卻是人工添加物堆出的砂上城堡。人類遠離生存所繫的自然,食安及健康問題開始層出不窮。 美國飲食界良心暨《雜食者的兩難》作者麥可.波倫,為了解人類如何發展出滋養文明的烹飪技術,又如何將這技術推往錯誤方向,以及在這股洪流中該如何自保,遂踏遍世界各地,走入各種形式的廚房,學習貼近自然的烹飪技術,尋找改變人類飲食未來的可能。 這趟飲食溯源之旅從人類最古老的烹飪形式—— 烤肉出發,一路穿越家常燉鍋、麵包坊與製粉工廠,再回到與自然共生的乳酪坊及醃菜缸中。旅程中有各種烹飪專業人士及食品市調專家的訪談,揭露烹飪技術如何在工業文明中沉淪,如製粉工廠為延長麵粉保存期限,篩去含多種營養成分的小麥胚芽及麩皮,使麵粉除熱量外別無其他營養價值。此外也為居家烹飪者提供專業意見與教學,如培養天然酵母及利用全麥麵粉製作麵包的方法,還有烹煮燉菜時如何利用較老的肉品,減少消費工業化飼養的年輕畜產品等等。 本書邀請讀者改變生活中生產和消費的比例,那怕只改變一點點也好。經常練習這些簡單的技術,生產若干生活必需品,讓我們更能夠自力更生,更加自由,同時減少對遠方企業的依賴。每當我們無法自行供給日常需求、滿足想望時,不單是我們的錢財,還有我們的力量,就都流到企業那一端去。一旦我們決定為餵飽自己負起一些責任,力量又會流回到我們和我們的社會這裡。這正是重建地方食物經濟運動最早學到的一課,這項方興未艾的社會運動最終能否成功,全看我們是否願意在餵飽自己這件事上,多花點腦筋,多盡點力。不是每天每頓飯都必須自炊自煮,但是應該更常烹飪,只要有時間,就盡量下廚。 重修與自然的關係、與社會的關係、與家人的關係,也重修與自己的關係。讓我們重新發現烹飪,這個看似最平凡的技藝,竟是人類現代社會許多困境的解答。 媒體推薦 「當『飲食研究』有日成為大學學門,這本跨類別鉅作必列為典範教材。」——《衛報》書評 「或許只有麥可.波倫能夠調合如此多種飲食運動、哲學與研究文獻,轉化成這般意義明晰且發人深省的訊息,旁徵博引又綱舉目張。」——《華盛頓郵報》書評 「改變一生的好書並不常見,尤其是封面上還寫著大大的「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第一名」那種。但麥可.波倫的《烹》肯定名列其一。你不可能讀完這本書卻沒有付諸實行。《烹》為今日的飢餓人類帶來啟示。接受改變吧。」——《電訊報》 「讀到麥可.波倫的《烹》以前,我從未想過任何附帶食譜的書能夠寫得如此機智,又能衝擊你的道德理解與政治聯想。投入一點熱誠,你就能享受那自由遊走於各種疆界的罕見文體,然後變得更加投入……在波倫的妙筆下,科學、歷史、靈感,還有食譜鎔於一爐,莫不兼備,正巧還有些無傷大雅的風趣。」——《波士頓環球報》 「《烹》帶給我們經典的波倫——思路明晰、意象鮮活,富於生動聯想與深刻洞見,而且讀來妙趣橫生。就如《雜食者的兩難》一般令你全神貫注、無由分神。」——《西雅圖日報》 -
左烧烤右煨汤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美食是这样炼成的,主要内容有、聚德:金炉长燃千年火、东来顺:一涮天下暖、鄂有香蕲、鱼宜三吃、紫云茶、东城山雉汤、魏氏熏鸡、阳谷炊饼、吃在夷陵、东城春鸠脍、开封灌汽包子、永远的海带、忆念中的地米菜、抗日豌豆的吃法、客家酒糟鱼、为甚酥与东城饼、艾米里 白辣椒、鸡蛋·单身汉·荷包式速食、半壁山与茹粉丸子、烤蛋、鱼头、冻笋、买茶者说、泡菜解酒、黄金宝石翡翠汤、吃与文明、蒸笼上的岁月、浪漫的守候、吃鱼者说、糯米鸭血、会唱歌的黄咕丁 捕鳝与吃鳝;第二部分一辣天下红、生命中不有够没有辣椒、辣椒的起源、辣椒的长征路线、辣之最 川湘食辣秘笈、辣椒与瘦腰、辣椒的本土化生存、红辣酱、泡椒、米粉辣椒、辣椒的段位、落霸如碧两相依、20世纪的辣椒等。 -
風味聖經
研讀本書中數百種食材的語言及語法,讓你能用風味跟食物溝通,並一窺全美最具創意主廚的智慧結晶以及無懈可擊的判斷力。 《風味聖經》的出版,前後共花了八年時間。這是劃時代的料理用書,求新求變的主廚最能從中獲得偉大的創意靈感,今日廚房也因此能擁有無盡的創造力和多變的風味組合。 烹飪藝術正經歷了歷史性的轉變:食材無國界,料理也不再用地域來界定,而是以「風味」來定義。我們面臨這項劇烈的轉變,不得不以新的方式來面對烹飪,也因此需要新類型的「烹飪書」。我們不再以食譜來記載經典菜餚,而是經由創造力讓風味和諧搭配,激發出創新組合。 《風味聖經》是一本導遊書,帶你認識香草、香料和其他調味料等數百種食材,我們因此為風味開創了最大的可能性並創造出最多元的愉悅。本書羅列的眾多參考資料,是凝聚數十位美國最富創意大廚多年經驗而來。 本書帶你 .一一探索鹹、酸、苦、甜四種主要味道,以及調和這些味道的方法。 .認識哪些風味是相近的,依據直覺有效發揮不同食材的特色。 .運用特定食材和技巧製造出層次感,讓風味變得更深厚或更清爽。 .平衡烹調在物理、情感、理智、心靈各方面的元素,教你製作出一頓別開生面的出色佳餚。 .優遊於全美大廚的烹飪祕訣、思考以及私房菜。 重要事件 本書獲選 餐飲界權威詹姆士比爾德基金會2009年最佳食物參考用書 諾提勒斯書獎2010年食物烹飪類銀牌獎 作者榮獲 國際專業廚師學會、法國最佳葡萄酒商喬治杜伯夫,最佳食物類用書作者 -
吃一碗文化
香港是公认的美食天堂,薛兴国先生引经据典,对各种名菜的制作和特色作了有趣的探讨,介绍了港台著名食肆是如何继承传统饮食文化,进而推陈出新的。在品读美文的同时,大家仿佛也能闻到阵阵美食之香。他展现了极浓的文化味道,不仅论吃,还掌握了包含及菜系的历史与根源,一挥笔即尽显中国风雅,纵使你不爱吃,单读其书已感到趣味无穷,作者与食为伍,视享受为人生一大快事,但字里行间流露的,却是对吃的一份专业与讲究。 本书既是食经,也是小品。作者与读者既分享了他近年走遍大江南北品尝美食的心得,也记录了他在偏僻旮旯中寻找地方小吃的经验,更有席间与金庸、古龙、高阳、倪匡、夏志清、唐鲁孙、逮耀东等名流雅士的谈笑风生。 本书以笔记的形式,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要素以及各地的风味饮食做考证和诠释,从中国民间供奉的“厨神”谈起,接着谈水、火、油、盐等基本饮食要素,再谈到饼、包头、面条等风味主食,然后谈各地美食,最后以“满汉全席”收尾,由此构成自成一家的“中国食史”的一个版本。 -
食话实说
《食话实说》既名《食话实说》,也就多少有点“实话实说”的意思,对时弊,对一些社会现象,包括对饮食业或饮食业以外的现状,直言无隐。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唯一性,也就是个人的经历。作者写这些关于吃的文章大多以个人经历为主线串下来,再加上作者十几年来与勤行老人的交情,再加上作者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所见所食不在少数,还有就是阅读了逾百种食文化书籍,这些都有助于作者找准自己的定位。既突出作者的各地风土见闻,通过权威资料介绍各种食材的营养价值、药效,不厌其烦地披露菜肴的非常详细的做法,让读者看了书就能做,独家披露一些餐饮界人士为我提供的独家秘笈,绝不保守。 -
料理王国
《料理王国》是北大路鲁山人在生涯志得意满时的颠峰之作,也是生前唯 一亲自编纂的饮食评论集。鲁山人的料理哲学不仅追求味道,更追求美,执着于食材。书中谈论对食器的审美观,重审家庭料理、怜悯料理残肴等,集结了鲁山人沉醉于美食七十余年间的所有经典评论与观点,其金玉箴言深深影响着日本此后的饮食观念与发展,为日本饮食历史的经典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