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语言研究
《丝绸之路语言研究》为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之一。丛书除了保留原有的几种选题之外,又从全国已出版或待出版的研究成果中,遴选了20余种有代表性的选题列入丛书,丛书以传统的草原丝绸之路和绿洲丝绸之路为主线,以西域研究为重点,注重突出学术著作的创新性和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内容涉及考古、历史、民族、宗教、文化、艺术等多学科领域。由于入选的研究成果在出版时间上跨度较大,此次再版前均由作者对书稿内容做了全面修订,有的甚至做了重大修改,补充了新的资料,借鉴了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为了使读者了解国内丝绸之路研究的进展情况,我们特邀请中西文化交流史著名学者、苏州大学教授沈福伟先生和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先生为丛书撰写了序言。文中的精辟论述和真知灼见,是读者开启《丝绸之路研究丛书》的一把钥匙。 -
如何學會任何語言
「身歷其境」才能學好語文 學好一種新語言可以獲得的最大好處是什麼?是能與更多的人溝通、多瞭解某個國家或區域的文化,還是能夠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讀者們可以從作者的經驗中找到所想要的答案。 隨著資訊技術的演進以及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人們可以利用手中的滑鼠在不同的網頁裡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種資料;然而,語言卻一直是阻礙人們獲取更多資訊的最大因素。在各個不同領域,不僅在專有名詞使用上有著很大的差別,所盛行的語言更是不盡相同,例如:想要在鑽石產業大展身手的人應該要學習荷蘭文、想在商務運作上取得優勢就應該要學習日文或是德文,而身處流行時尚產業就不能忘卻義大利文的重要性。看到這裡,讀者或許會問:「那英文呢?英文不是世界性語言嗎?我學好英文也該夠了吧!」同樣地,讀者也可以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沒錯,能夠流利地運用英文,的確可以讓讀者順利地進入各個領域,不過如果想要在該領域獲得優越的成就,除了本身的努力以外,其他語言的運用會是相當重要的一項助力;商業談判中,能夠流利地運用對手所使用的語言往往是致勝的關鍵,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麼,學好一種語言最重要的因素到底是什麼?作者在書中提到的「破冰式」學習法,相信可以給各位讀者帶來相當深刻的印象。從某個角度來看,作者所提出的學習法,恰好與「身歷其境」這個概念不謀而合;想要學好一種語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處在一個到處都充滿該種語言的環境,透過這樣的方式,各種與新語言有關的概念便會源源不斷地從生活中的各個不同角落,湧入學習者的腦海。 在台灣,一般學生最早接觸到的外語就是英文,而家長們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更大幅度地提前了外語學習的時程,因此不僅坊間隨處可見各種不同的補習班,各個大型書局內部也都設有英文學習的專區,再加上有線電視的普及,目前在台灣要塑造一個優良的英文學習環境並非難事。此外,隨著遊學、留學風氣的日盛,也讓那些從小就接觸英文的學生們有了最佳的練習機會;然而,因為大部份學生所接觸到的英文都是屬於美式英文,當他們首次接觸到來自美國以外的腔調時,往往會出現鴨子聽雷、不知所措的情況。試想,光是台灣就有各種不同腔調的國語,屬於世界語言的英文,怎麼可能會有所謂的統一腔調的存在,在本書中作者對於這樣的情形也有所描述。 透過作者在書中的各種技巧的闡述以及經驗的分享,不管是哪一種語言的初學者或是進階學者,相信都可以從本書得到許多收穫。 (本文摘自本書譯者序,閱讀地球提供) -
上海闲话
内容提要: 曾经,上海人顽固的“上海话”情结,成了所有外地人生气乃至痛恨上海人的理由。如今,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及本土上海人视野的不断拓展,在上海的公共场所,越来越多听到的是普通话。对于我们来说,追忆那些久远的、正宗的上海话,重温过去的人与事,也算是一种怀旧吧! 作者有关上海话的诠释,道出了上海人对上海这座城市的热爱以及对上海话难以割舍的情结,全书充满上海方言的市民气,亦庄亦谐,也不失为新上海人学说上海话的绝佳读本。 -
语言与文化
本书作者罗常培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语言学家。他是语音学和语音史专家,同时在语言学领域内有广泛的兴趣。他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关心,前后写过好些篇文章,这些文章曾经在1950年编辑出版,题名为《语言与文化》。当时只印了几千本,分赠友好之外,很快就卖完了。现在语文出版 社商得罗先生亲属的同意,重新排印出版。初版存在一些排印上的错误,还有些译名跟现在通用的译法不同;还有因材料不齐而遗留的问题,在罗先生自己保 -
汉语拼音·文化津梁
汉语拼音可说是最平凡、也最实用的信息传输工具,更是国际间文化传播的津梁,加速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步伐。被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不仅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员,而且全程参加了拼音方案委员会主导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工作,历时三年,终获定案,并于1958年经全国人大通过,公布实施,是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2008年是《汉语拼音方案》行世五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周有光先生从过去五十年间所写的有关汉语拼音的文章中精心选择了五十篇,结集成为这部专业论文集。本集既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有深入的学术探讨。周有光先生介绍了拼音化的历史足迹、方案的制订过程,分析了汉语拼音的指导原则,也揭示了汉语拼音作为文化桥梁的深刻意义。它既是《汉语拼音方案》五十华诞的献礼,也不失为语文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参考。 -
新语探源
本书的前半部分以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为线索,对中西方语言文字的交流和融会贯通做了具体的阐释;后半部分着重剖析汉语、英语、日语之间的变化与互动,并从宏观上将三者之间的关联做出提炼的分析,并列举丰富的实例予以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