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樱花与岛国魂
《山樱花与岛国魂:日本人情绪省思》是作者从综合角度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情绪心态作思考的学术性散文。书中涉及日本人的生活、习俗和人生观,对于了解日本人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和生存观念等,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例证。作者将日本人生活中的许多细节,结合学术界对日本文化的评价,融入言之有理的论述,可以帮助读者考察真实的日本人既不同于西方人又有别于其他东方民族的独特行为与思维方式,从而对日本文化的特点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
雪国之樱
纵观世界女性史,各国女性都经历了一个大致相同的发展过程。但日本女性的母权旁落却来得比别的国家晚。因而在历史上,日本女性有过相当浑煌的时期。当她们大权失去、地位一落千丈后,其心理落差也可可想而知。 本书试图要做的,就是拨开历史的迷雾,追寻她们的来路,看日本女性是如何在历史的波涛中沉浮翻滚,社会变迁的激浪狂风是怎样一点点剥夺她们的权力,消损她们的尊严,驯化她们的性情;而她们又是如何地活着、爱首、创造着,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历史。 -
身边的日本文化
《身边的日本文化》从身边的各种现象,诸如餐具的使用、建筑形式、插花及园林艺术、生活习惯、语言和人际交往方式等等,深入剖析日本文化的深层结构和独特的价值体系,从日本人生活的表象窥见日本文化的神髓。内容包罗万象,语言幽默谐谑。 -
穿越想像的异邦
进入21世纪,日本急剧转身,原本就难以捉摸的神秘国度在世人眼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其定位与国家战略的“调整”,不可能不在社会、国际关系、国民历史观、文化及舆论环境上投下影子。日本是中国比邻而居的国家,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确有一些独特之处,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颇深,它曾经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国家体系里优秀的持自己意见者,今天它又是民族国家体系里优秀的一员。在发达国家的俱乐部里,日本是惟一的亚洲国家,但回到亚洲是它的必由之路,它需要亚洲的承认。21世纪以来,中日关系因两国各自定位的变化而发生激烈摩擦、重新照准的“调整期”。此前双方建基于对对方的想像基础上的学术资源面对新的现实显然已捉襟见肘,亟待版本升级,而“新学”的建构尚需时间。本书从现状的观察切入,立足于文化和国民的社会心理,力求从传媒视野和历史背景的纵横交错中复原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本来面貌,以期校正国人长期以来审视邻国时建基于某种想象之上的、不无误读的、飘忽不定的战略照准。 -
日本精神
《日本精神》讲述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两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两国不仅对东亚,而且对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双方的友好往来及任何一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彼此的相互深入了解。了解和学习日本精神,在甲午战后就为中国人所重视,这方面的作品层出不穷。但对于究竟什么是日本精神,恐怕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李建权先生从事日本研究多年,积累了对日本较为深刻的理解。他的这本力作,避开纷繁复杂的理论阐释,从细节、故事着手,为我们了解日本精神,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虽没有长篇大论,览之却不时有令人拍案击掌之处,给人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透过这些小故事和小细节,我们也许能更好地把握日本精神的实质。 -
日本人凭什么
《日本人凭什么》作者既严厉斥责了日本民族的霸道逻辑和野蛮根性,也充分肯定了其锐意进取和奋力争强的意识,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这个咄咄逼人的邻居最大的价值就是:它是一面镜子,其成败得失都可资中国人镜鉴。四百年来,日本人一直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反复研究、琢磨,早期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方略的设计者并不是在朝的政府官员,而是在野的民间学者、文化人。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把日本作为假想敌研究?早在1928年戴季陶在《日本人》一书中就大声疾呼中国人加强对日本的对策研究。中国的学者应该用开放的心胸去剖析日本,尤其要对日本的国民性下苦功夫研究,“思想上的闭关自守”和“智(知)识上的义和团”使得中国从近代以来不断受气挨打,付出了血的代价。《日本人凭什么》就是一本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日本国民性的作品。作者博采众家之说,分析了形成日本民族凝聚力的原因、日本民族性格和心理特点、日本人的亚洲政策形成和重点所在、日本的国家战略和国民状态、以及中日关系的前景等。《日本人凭什么》作者既严厉斥责了日本民族的霸道逻辑和野蛮根性,也充分肯定了其锐意进取和奋力争强的意识,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这个咄咄逼人的邻居最大的价值就是:它是一面镜子,其成败得失都可资中国人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