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教三千年
何为儒教?儒教自圣天子尧舜周王的神话时代被传承至今,经历了漫长的三千年的时间,贯穿中国历史。《儒教三千年》介绍了三千年间儒教之诞生、发展和变化历程。随着儒教的体制化和国教化,其地位不断上升,最终与中国等身大。随着儒教思想的不断传播,从而对周边邻国韩国、日本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现代儒教精神的影响下,东南亚诸国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盛极一时。儒究竟属于“宗教”,还是“道德伦理”?——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儒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该书将带领我们去探寻儒教之精神。 《茶事遍路》是一本有关茶史茶话的历史随笔。茶在世界风云变幻的数千年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旅日华人、作品风靡东瀛的历史作家陈舜臣先生饱览了各种史料和诗歌文献,亲身游历考察了许多茶产地,以细腻且饱含真挚的情感、生动而又富于哲思的笔触,将茶源、茶品、茶人、茶地等娓娓道来。特别是文章中引用了许多茶诗佳作,再加上作者平易浅显的解读和考证,历史随笔《茶事遍路》有如一股涓涓细流,供读者细细品味,就像慢慢品饮一壶清醇沁心的茶一样。此书获得日本第四十届读卖文学奖,爱好茶文化的朋友不可错过。 -
朱子语类(全八册)
这本书是南宋大儒朱熹与其门人对答的集录。全书共一百四十卷,由南宋末期的黎靖德编成,书的全名是朱子语类大全。朱子殁后,黎靖德收集其门人分记的语录(朱子所讲的话),将之编辑起来,并按其内容分类为二十六个项目。语类的内容生动,极具魁力。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当然,朱子所说的话,常因时间或对象的不同,及抄录者理解力的不同,而有不少互相矛盾的地方。但是,想要深入了解朱子学派的思想,探寻其问题的本意,朱子语类乃是最宝贵的资料。 -
论语译注
《论语译注》撰者充分把握《论语》成书的历史背景与前人注疏的流变,并广泛吸取现代学者对原著的研究和论述,按章节以原文、注释、译文、段意四个部分进行综合阐述,层层深入,帮助读者最大程度地读懂并理解原著。 -
中国近世儒学实质的思辨与习学
本书从不同的人物传记、著作和历史评价的述析中,显示出宋末至清初儒者或受儒学影响者的一些学术、文化理念和理想,他们应对所遇到的身心家国和道德文化问题时的思想和作为,以及他们的构思和体现所受到的历史认受。这些人物的个人表现及其获得的当时及后代反应,客观地反映了中国近世读书和士大夫对于儒学的实质的思辨、习行和问学情形。 -
孔学古微
徐梵澄英语著作首次翻译成汉语。 20世纪60年代,侨居南印度琫地舍里的徐梵澄先生,开始向印度乃至西方全面介绍中国文化传统之菁华,第一本英文著作便是《孔学古微》。 书中,徐梵澄先生旨在向外国学者全面介绍孔子,包括生平、著作,教导以及思想。在徐先生看来,这是一本讲述君子品格的书。 徐梵澄先生认为,我们个人在自己的记忆中可能会忘掉许多东西,但一个民族却不能,它不能忘记自己的传统,不仅不能忘记,而且还要在传统中获得新的知识,并且用现代眼光重新理解它和评估它,这正是学者的工作。 -
儒学新思
《儒学新思》内容可分三部分:一为论述一般人还不清楚的儒家内涵,如儒家的饮馔政治学、星象政治学、历数政治学、圣典诠释学、心学与性学等。二是对儒学如何经世致用的探讨,具体评述了王船山,熊十力、梁漱溟、当代新儒学家等各家得失。二是提出当代儒学应如何发展成一种生活的学问的建议,提倡生活儒学的重建。 -------------------------------------------------------------------------------- 目录 “三教论衡”自序 一 儒家的饮馔政治学 (一)儒家所说的王道王制 (二)孟子论饮食口体之养 (三)饮食与儒家思维传统 (四)礼乐教化皆主于饮食 (五)由饮食观看儒道政论 (六)迈向生活儒学的重建 二 儒家的星象政治学 (一)为政拟喻于北辰 (二)以治历明时论政 (三)对天行的基本看法 (四)以北辰为中枢的天官体系 (五)以北辰为元一太极的思想 (六)北辰之作用在北斗 (七)斗建时节以正纲纪 (八)序天之道以立人极 (九)在政治与宗教之间 三 家的历数政治学 (一)推算即位年数 (二)由天命到定数 (三)推历数以知命 (四)孔子以历论政 (五)政治的历数学 (六)由卦推衍历数 四 家的圣典诠释学 (一)今文家遗说 (二)神秘的作者 (三)特殊的观点 (四)圣典解经学 (五)神圣的寓意 (六)文字的解读 (七)《春秋》之义例 (八)《春秋》之政略 五 家的性学与心性之学 (一)比德男女 (二)乐而不淫 (三)中和性学 (四)重德抑色 (五)禁欲爱主 (六)遏欲穷理 (七)不见可欲 (八)如好好色 (九)新的思路 六 家对法治社会的反省 (一)法治 (二)法不足以治 (三)法制之弊 (四)法治之思考 七 家丧失历史性的危机 (一)严男女之防 (二)明夷夏之分 (三)论士庶之别 (四)辨良贱之殊 (五)重尊卑之等 (六)见俗说之谬 (七)考船山之误 八 学经世的问题 (一)经世之弊 (二)儒者之迂 (三)复古之害 (四)思考之路 九 俗化的儒家:王充 (一)重勘:怎样讨论王充18l (二)颂汉:对时代的赞叹 (三)文儒:对士人的期许 (四)时命:士的时代苦闷 (五)干禄:运命说的重点 (六)才辩:《论衡》中的矛盾 (七)从俗:世俗化的哲学 (八)幸偶:从超越到偶俗 (九)圣王:命与国家权力 (十)商榷:重新理解王充 十 落的儒学史:东晋名教论 (一)倡礼教以正风俗 (二)据儒学以议时政 (三)敦孝义而定制度 (四)转虚玄而重名教 (五)合仙佛以契周孔 十一 宗羲民本思想探赜 (一)证人书院之学风 (二)理学经世之传统 (三)蕺山论治之实况 (四)抑君申民之精神 (五)民本政治之民主 十二 熊十力论张江陵 (一)以寄托论史 (二)历史的争辩 (三)熊氏张居正 (四)交光互摄的历史认知27l (五)独裁的民主主义者 (六)公羊家的诠释路向 (七)时代感受与微辞比兴 (八)一个开放式的结论 十三 儒家面对的处境与批评 (一)主流之外的儒家 (二)政治权威的护法 (三)形式主义的历史 (四)弄错靶位的射手 十四 在的感受:新儒家的学术性格 (一)存在的感受 (二)生命的学问 (三)致曲以有诚 (四)异化的可能 十五 当代儒家与基督教的会通 (一)新的亲和关系 (二)儒耶亲和状态 (三)必然紧张关系 (四)调和会通之路 十六 生活儒学与人间佛教 (一)现代化情境中的儒家与佛家 (二)当代新儒家与佛教的渊源 (三)当代儒学发展的困境 (四)生活儒学的新路向 (五)儒学发展策略的反省 (六)生活儒学与人间佛教 十七 生活儒学的重建:对朱子的新解读 (一)未受重视的朱子礼学 (二)仁礼双彰——论仁心仁政 (三)据孟子以言王者之道 (四)王道以制民之产为先 (五)论礼制务酌古今之宜 (六)与胡五峰辩仁礼体用 (七)斟酌礼制与乡里自治 (八)生活儒学的重建之路 十八 儒学与儒教,文庙与武庙 (一)宜兰碧霞宫的例子 (二)礁溪协天庙的例子 (三)庙宇与教派的儒教功能 十九 韩儒李退溪政治思想商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