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是个好东西
《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收录的访谈,大体上包括了俞可平的主要研究领域,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中国政治、比较政治、治理与善治、政府创新、全球化、公民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等;也反映了俞可平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代表性理论,如增量民主、动态稳定、民主治理、多元社会、政府创新、公民社会和全球化等。 -
民主胡同40条
本书是司马南先生二十余年读书、思考与辩论的结晶。该书将一部极具丰富历史人文知识含量的学术专著,别出心裁地用生动的北京胡同语言展开叙事议论,将复杂、敏感、颇多歧义的民主政治问题挥洒自如地与公众作交流,将枯燥的理论思辨化作生动的现场意识流,做到了内行外行通吃雅俗共赏。书稿读来毫不枯燥,作者让读者身临其境,但见辩论现场针尖麦芒唇枪舌剑,拼杀得难解难分。读者会看到,很多情况下司马先生未及答完,即被台下听众新的提问所打断,课堂上原生态的、对抗性的、不设限的自由辩论形成一种鲜见的争鸣气氛。作者的真实坦诚,提问者的针锋相对,直接带来了本书不可替代的思辨力说服力。 该书结构独特,50余万字的大部头引领读者游走于民主胡同,穿梭于后夹道,洋洋洒洒,鸿篇巨制,好似40个主题200余集的电视系列剧,民主主题首尾贯穿,但是论述角度各自独立。 20余位当代学者名流联袂推荐凸显民主问题当下意义 50万字掰开揉碎旁征博引叩问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原来,政治哲学理论著作可以这样引人入胜 原来,北京胡同大爷讲话竟然如此妙趣横生 20余位当代学者名流推荐,凸显民主话题当下意义重大 35万字掰开揉碎旁征博引,扣问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一本翻开就很难放下丝毫不装腔作势的政治学专著 一本论说敏感话题撕下伪学术温情面纱的质感力作 -
我们的奋斗
房龙的重要作品之一,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记录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社会思想和精神面貌。 -
民主的限制
民主是什么?民主为什么?民主怎么应该怎么推进?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是好是坏?当微博改变世界的时候,很多人大概以为,我们朝着民主迈进了一步。其实,我们只是困在“民主”、“自由”之类的名词面前,夹缠不清,难以寸进。 赵鼎新的这本书适逢其会,是他关于民主与社会运动的文章的结集。作者用生活化的语言,用当前社会的一些事件,讨论了如自由民主、群体事件、网络争论等话题,解释了什么是民主和社会运动,我们应该怎么促进民主,纠正了大众对于民主的误读和误解。 文章既延续了学者一贯的严谨,也相当通俗地解答了社会和民众对于民主这个话题的疑惑。 《民主的限制》适合关心中国民主的普通民众、微博用户、媒体人、学者、研究机构、知识分子等。 -
民主是个技术活儿
在英国这样的民主社会,并不能说贪腐就从此绝迹,但它永远有一个机制来制约,有一个媒体的监督,来防止权力的滥用。让那些滥权的官员和机构,都难逃公众的责难。媒体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那些让人痛恨和尴尬的滥权。伦敦的舰队街,也是报业的集中地,其实就是这面镜子的总部,发挥了第四权的角色,与行政、立法、司法的鼎足三权并肩而立。 从英国的历史看,民主最后的成就,还在于领导人的气质与胸襟。丘吉尔领导英国在二战击败纳粹德国,但丘吉尔本身却在战后的选举中落败,二战时雄霸天下的首相,1945年黯然下台,但他却一点也没有失去对民主的信心,反而是自我调侃说:人民对领袖的无情,就是一个伟大民族的特征。 丘吉尔后来在1950年的选举中卷土重来,重登首相宝座,做了5年。他还因写作二战战史赢得了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这都是英国民主发展的佳话,也展示民主所需要的政治文化,要有一种容忍的精神,更要有民主素养的领袖。 但国内民主也往往是海外殖民的源头。丘吉尔的保守党在战后处理印度、马来半岛等地独立的问题时,就难舍帝国主义的价值观,引起了国际进步力量的围剿,也被国内左翼势力所攻击,而最终要让这些殖民地独立。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分崩离析。这也显示英美等民主国家的内部民主,却往往是对外霸权的基础,内外有别,也因此造成二战后第三世界的反弹,即使在冷战之后,还是今日国际关系的矛盾根源。 -
自由民主的理路
自由民主体制是一个值得不断诠释、反省、改进的社会制度。本书从政治思想的角度切入,分析西方自由民主体制的渊源、发展与困境。作者认为,当前西方自由主义过于强调个人主义、普遍主义与中立性论旨,已产生不少偏差,因此建议我们善用自由主义传统中的其他资源,发展一种比较社会化、特殊化、偷化的自由主义类型。在民主政治方面,作者同样认为代议制度有其局限,必须济之以参与民主与审议民主的精神。